第八十六章、科举结束(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知天下闻”的意思。  

潘龙跟他聊了一些关于儒家心法和法家心法的内容,张国忠虽然不会武功,但他对于儒家和法家的思想也颇有了解,他给潘龙分析了一番,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儒家和法家要直接兼容,是不行的,中间必须有个桥梁。  

这桥梁可以是道家,也可以是佛家,还可以是别的什么。但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作为这桥梁的思想,本身不能太过激烈或者偏颇,必须比较温和;第二个前提是,这思想必须至少有一部分和儒家契合,一部分和法家契合。  

潘龙回忆着张国忠的分析,觉得这就很麻烦。  

不那么激烈偏颇,倾向于温和的思想,不难找到。  

和儒家、法家都有一部分契合的思想,就比较难。  

能将两者都结合起来的…看来,他又要读书了!  

八月十三,潘龙继续去观文殿读书。  

这次,他寻找的是符合自己需求的哲学思想。  

但他找了一天,却昏头昏脑,毫无头绪。  

道家和佛家都不行,这两派思想倒也算是温和,但和法家实在是完全不能契合,简直南辕北辙。  

墨家更不要说了,跟法家倒是有一部分契合,但跟儒家简直就是死敌。  

至于只能找到部分内容的农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之类,也是差不多。  

“我该去哪里找个能作为桥梁的思想呢?”晚上,他躺在床上,冥思苦想,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内容。  

这天夜里,他睡觉的时候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回到了前世的世界,打开互联网,去了一个他常去的文化论坛,发了一个帖子。  

“请问,要找一个思想作为桥梁,将儒家和法家结合起来,该怎么办?”  

回帖的内容乱七八糟,最后点赞数最多的一个回答竟然是“治不了、等死吧、告辞”这扁鹊三连。  

醒来之后,他回忆梦里的内容,忍不住哑然失笑。  

“果然,就算是做梦,我也觉得这完全不可能啊…”  

笑过之后,他就把这事情放到了一边。  

找不到儒家和法家之间的桥梁,其实也不算多大的问题。大不了他不深入研究心法就好。  

反正他已经找到了长生之法,只要弘扬自然科学,必定能够得到世界的反馈,借此推开长生之门。  

配合九转玄功,他的长生之路已经十分明朗,甚至可以说没有阻碍,剩下的只是水磨工夫、日积月累罢了。  

他相信,不出意外的话,最多三四十年,自己就能够修成长生!  

这个速度,在仙佛妖神里面,应该也算是极快的了吧?  

“哈哈,我觉得可以稍稍骄傲那么一下了。”  

将心中的这点问题解决,潘龙便开始为明天晚上的赏月大会做准备。  

其实也没什么可准备的,无非就是换一身新衣服,把自己收拾整齐了,然后跟苍渊一起去赴会而已。  

今天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去看科举的结果。  

从八月初一到初十,十科都已经考完。昨天晚上,最后一科“兵法武道科”也已经揭榜。今天一早,十科的前百名,总共一千名进士(当然因为有人兼考几科,总数其实没有那么多)会来到神都金銮殿,参加最后的殿试。  

殿试的时间不长,晚饭之前就会出结果。然后这些进士们会被留在宫中,参加专门为他们举办的宴会。  

宴会的地点是当年文超督建的一座高台,台阶上种了许多琼花,并被命名为“琼台”。而这宴会自然便叫“琼台宴”,是专门为招待进士们而举行的。  

在没有科举的时候,琼台是皇家的一处大观景台。这么多年来,除了琼台宴之外,琼台上从来没举办过任何的宴会,甚至连历代天子,也不曾在此用膳。  

按照民间的说法,这是为了表达天子对科举的重视,和对进士们的尊重。  

能够在皇帝也不会私自举办宴会的地方赴宴,这面子的确是很足够,难怪天下贤才对于科举都颇有热情。就连潘龙这类身怀秘密有些心虚的,遥想琼台宴的场面,也不禁有些神往。  

但神往归神往,潘龙可一点也不想去参加科举!  

他身上的秘密太大,科举又要经过重重审核,万一运气不好,在其中某一关漏了馅,那岂不是糟糕!  

当个闲云野鹤,纵横江湖快意恩仇,有什么不好的?  

这天,南夏城里面的气氛有些压抑。  

十科进士们都已经去神都参加殿试了,留在东南西北四卫城里面的都是一群失败者。如今人家高飞九天,自己只能在地上仰视,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最豁达的人,也很难笑得出来。  

潘龙走在南夏城中,却见处处酒馆里面都有借酒消愁的举人们。  

他们喝着酒,聊着各种有趣的或者无趣的话题,但说着说着,往往话题就转到了此刻正在举行的殿试。  

每当提到这个话题,他们就会沉默一会儿,然后多半会有人粗声粗气地说:“谈这些不开心的干什么!喝酒!喝酒!”  

当然,也总是少不了有人赌咒发誓,说一些诸如“三年之后,我也要去赴琼台宴”、“下一届,我必定要去金殿会一会天下英雄”之类。  

心灰意懒的自然也不会少,潘龙就看到不止一个说“算了,回老家去做个什么官儿算了,举人也没什么不好”的。  

正如他们所说,谈这些不开心的其实没什么意思,三年之后这些人里面必定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