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 蝉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吴亦凡被李良这一通freestyle说的一脸懵逼。  

你这不是和没说一样吗?  

我也知道我投篮不好,要么软要么歪的,那您倒是指导我一下啊。  

“我想学你的投篮姿势,是这样嘛?”  

吴亦凡不放弃,学李良的手腕投篮发,小手一抖,一个三不沾。  

李良看着吴亦凡的三不沾略感尴尬。  

他告诉吴亦凡,“我的投篮姿势比较高级,你还是别学了,学不会,科比的你也学不会。”  

李良倒不是不想指导吴亦凡,是他真的没法指导。  

像他这种,还有科比、雷阿伦、库里等球员的投篮姿势,都是普通人难以复制的。  

你硬要去学,结果就是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并且命中率不咋地。  

投篮姿势这个东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一定要追求所谓的标准姿势。  

“那你觉得,什么样的投篮姿势最适合我?”吴亦凡又问道。  

虽然他唱歌演戏都不怎么样,但对篮球的喜欢还是非常真诚的。  

既然他这么真诚的提问,李良当然也要真诚的回答他,道:“要不,你就学学马里昂的姿势吧,我觉得他的投篮姿势挺酷的,听我的没错,没有人比我更懂投篮姿势。”  

吴亦凡一撇嘴,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李良也只是和他开了个玩笑,随后他把纳什叫过来,让纳什来指点吴亦凡投篮。  

其实纳什的投篮方式是相当适合普通人的,尤其是手臂力量不足的人,能够充分使用到整条胳膊的力量。  

而吴亦凡其实更喜欢受到李良或者科比的指导。  

没办法,打篮球,帅也是一种硬需求。  

指导吴亦凡成了名人赛开始前的一点小插曲。  

在名人赛后,又进行了新秀挑战赛。  

到了第二天,技巧大赛、三分大赛和扣篮大赛又接连进行。  

不过这次,李良没有参加任何一项比赛。  

全明星赛前都盛传李良要参加扣篮大赛,达成史无前例的扣篮、三分双冠王。  

不过李良还是咕咕咕了,并没有报名参赛。  

毕竟要脸,自己的扣篮水平还是不够。  

就算有j博士的爆炸头,他身体素质其他方面也达不到要求。  

尤其是弹跳,这是一切扣篮的基础,这个身体素质的提升是最困难的。  

在系统中,弹跳、速度这两项维度的增值剂已经涨到天价,李良要提高一点都要倾家荡产。  

而做任务呢?速度没有任务,弹跳的任务最简单,就是让你远距离的扣篮。  

李良心想,n老子要是能扣,还用得着做任务吗?  

任务完不成,我怎么能这么远扣篮呢?  

我不能这么远扣篮,我怎么完成任务呢?  

任务完不成,我怎么能这么远扣篮呢?  

…然后就陷入了死循环。  

而李良在场边亲眼见证了16年的扣篮大赛后,不停的安慰自己,没有参加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今年的扣篮大赛,可以说是2000年卡特、麦迪、弗朗西斯三雄争霸后,最为精彩的一届了。  

在扣篮大赛参加的大牌越来越少,动作创意越来越难的情况下,森林狼和魔术的两位小将扎克拉文和阿隆戈登奉献了一场极为精彩的对决。  

两个人正好代表了扣篮界两种风格,一个飘逸,一个力量美。  

拉文飘逸修长,而戈登形如半兽人。  

他们的对决让人想起了当年迈克尔乔丹和威尔金斯之间的对抗。  

一个以滑翔、舒展而赏心悦目,一个则以暴力重扣刺激眼球。  

同时,两人在扣篮的难度上相较于前辈都有更大的进步。  

拉文的风车,和戈登的折叠胯下,一时间让多伦多和电视机前的球迷感到振奋。  

连一向觉得扣篮大赛有些乏味无聊的李良,都在场边惊讶的合不拢嘴,做出了和当年奥尼尔看到卡特扣篮时一样的表情。  

双方的表现都太过于精彩,现场的评委满分50分,说真的实在是少了。  

有些扣篮给50分,那是因为满分就只有50分。  

一直到最后一扣,双方才分出胜负。  

拉文还是技高一筹,拿下了扣篮大赛的冠军。  

看到拉文夺冠,而戈登一样得到无冕之王的称号,李良再一次庆幸自己没有参赛,不然肯定决赛都进不了,还要成为两位年轻人的垫脚石,搞不好要被玩梗玩一年。  

因为扣篮大赛太过于精彩,以至于之前三分大赛和技巧挑战赛的光芒被掩盖了不少。  

技巧挑战赛和三分大赛都可圈可点。  

新科状元秀安东尼唐斯以中锋的身份拿下了技巧挑战赛的冠军,代表了当下内线的新潮流。  

而三分大赛成为了水花兄弟争夺冠军的战场。  

克莱汤普森在决赛中开启了无双模式,连中11球,拿下27分,成功夺魁。  

他们两人都展现了高人一等的三分投射水平。  

当然,汤普森赛后不无遗憾的表示,布鲁斯李没有参赛,让他觉得这个冠军的分量不够沉。  

全明星周末的第三天,最后的重头戏到来,全明星的正赛。  

东西部明星队之间的对决。  

西部是星光熠熠,有即将退役的老将科比,有正当红的李良、杜兰特、库里、莱昂纳德,板凳席上还坐着哈登、威斯布鲁克、汤普森。  

东部又是詹姆斯领衔,还有韦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