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现场教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真人秀类节目,全部都是有剧本和人设的。  

尤其是评委。  

崔鑫琴的人设是面冷心热的魔鬼教师,程凯歌是善于调教演员的大导演,韩三聘则是朴实无华却慧眼识珠的“小老头”。  

这些人设,都是根据各自特点来定的。  

崔鑫琴在学校就是面冷心热,程凯歌非常善于表达,无论是戏剧,还是演员表演,他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未来在“演员请就位”节目中,程凯歌的表现就很好,圈了不少粉。  

至于韩三聘,总是一身唐装,穿着一双布鞋。  

他个人就喜欢这个风格。  

郑景主打一个“真实”人设,有什么说什么,算是符合二代和景少的身份。  

吃完午饭后,郑景手里拿着个苹果,一边吃一边走进了第一组的房间。  

陈思成等人正在排戏,看到郑景进来,他们全部都站了起来。  

六人排成一排站着,毕恭毕敬的,像是接待领导一样。  

郑景咬了一口苹果,说道:“没事,你们继续,我先随便看看。”  

坐在沙发上,郑景看着第一组的六个人排戏。  

毫无疑问,陈思成的表现是最好的。  

他的组织能力很强,能够快速的做好分工,个人的演技也很不错。  

只是他总喜欢抿着嘴,嘴角微微上扬,给人一种迷之自信的感受。  

欣赏他才华的,会觉得他这个样子没什么问题。  

不欣赏的,就会觉得有些浮夸和反感。  

郑景倒觉得还好。  

他刚刚看了陈思成的资料,这货确实有资格自信。  

陈思成出身干部家庭,家里条件不错,从小就喜欢搞文艺,唱歌、演戏、朗诵、主持,每样都做得很好。  

去年还参加了全国高校原创歌手大赛,表现优秀,最终跟华纳麦田签约,还推出了一首广告单曲。  

说句实话,陈思成唱歌的音色还真不错,算是低配版李健。  

而且他还很擅长讨好老师,在学校里一直是风云人物。  

这些经历,都是陈思成自信的来源。  

作为演员来说,陈思成也是很不错。  

出道演的第一部电影“法官妈妈”,就拿到了国内三大奖的最佳男主提名,之后出演的“民工”,表现也很好,可塑性很强。  

此刻他饰演的嫪毐,虽然还达不到优秀标准,但也能合格。  

就算郑景想捧陈乔蒽跟王宝镪,也觉得在这一组里,陈思成更配晋级。  

看完他们排了一遍戏后,郑景起身说道:“陈思成你演得太用力了,表演的痕迹太重。  

卢生的屈辱和愤恨是在心里。  

实际上他还需要迎合安国君的“恶趣味”。  

你如果暂时把握不住这种分寸,那就先在台词上下功夫,也能加强情绪感。”  

看着茫然无措的王宝镪,郑景问道:“你以前演过什么角色?”  

王宝镪如实说道:“我一直在跑龙套,没演过任何有台词的角色。”  

“那你的海选是怎么通过的?”  

“海选我打了一套拳,杜总说我是“憨厚的面孔、霹雳的铁拳”,很有特色,便把我选进来了。”  

“是我们公司的杜薇杜总?”  

“是的,杜总还说要签下我,合同都准备好了。  

等我爸爸来燕京后,我就能签合同,是西部影视的艺人了!”  

“这就是演员”的海选,杜薇是评委之一,她做了娱乐行业后,跟艺人打交道很多,觉得王宝镪有潜力,便准备签下来。  

这一方面证明杜薇的眼光越来越好,另一方面也是很正常的流程。  

这次的选秀节目,西部影视本身就是要签约一批艺人。  

反正新人合同没什么负担,公司的影视剧项目也多,多签一些新人进来,可以先放到剧组演配角锻炼。  

像养蛊一样慢慢筛选。  

王宝镪年纪还小,人也质朴,有啥说啥,也不知道遮掩。  

此时摄影机还对着大家拍着,他准备签约的事情要是被播出去,难免会被人说黑幕。  

郑景也在乎,他直接说道:“既然你是我公司的新人,那我就好好教教你。”  

听到这话,王宝镪脸上笑开了花。  

“谢谢!谢谢郑总!”  

王宝镪演安国君,个人形象跟人物角色根本不搭。  

再加上他没有演戏经验。  

这根本就没法弄。  

难度太大了。  

看郑景要教王宝镪演戏,大家都看了过来,想要看看郑景到底有多厉害,是否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导演组也察觉到了这个看点,还让郑景等了一会儿,把程凯歌、崔鑫琴和韩三聘等人也叫了过来。  

第一组的房间内,瞬间就站满了围观群众。  

看舞台搭好了,郑景这才说道:“好的演员,一般是两种风格。  

一种是演什么像什么,这种演员要学会“空杯”,放下心里的自我,完全接纳和重塑一个新角色;  

另一种是演什么都像自己。  

这听起来好像没有第一种演员好,但换一种说法,也可以叫本色演出。  

现在网上很多人,说我演嫪毐是本色演出。  

这既是一种调侃,也是一种认同。  

如果一个演员,他演每一个角色,观众都觉得是本色演出,那他就是最好的演员。”  

郑景这番话,完全是说给王宝镪听的。  

在华国的男演员里,王宝镪的演技是非常厉害的,绝对是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