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双赢(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元祐二年,六月丙午(26)。  

曾布在卯正之前,就骑着马,在元随们的簇拥下,浩浩荡荡进了宣德门,来到了都堂那标志性的用胡椒粉粉刷的朱墙前。  

此时,天还没亮,晨曦的曙光,刚刚在地平线绽放。  

值守的都堂门吏,早早就等候在了都堂门前,听到声音,立刻带着人迎上前来,行礼问安:“下官等恭迎省佐…”  

“左揆可到了?”曾布下了马问道。  

那吏员摇摇头:“左辅近来忙于抵当所诸事,已经很少准时到都堂了…”  

“哦!”曾布点点头,眼珠子转了转,不知道在想什么,但人却站在原地,只是看着都堂的粉墙。  

众人只好陪着他一起站在这里。  

不知过了多久,太阳都已经升起,晨曦的阳光,落在皇城的宫阙上。  

都堂外的庭院,传来了脚步声。  

曾布这才回归神来,看向骑着马,满脸疲惫的吕公著。  

“下官恭迎左揆…”曾布迎上前去,认认真真的拱手见礼。  

吕公著翻身下马,对着曾布还礼:“曾省佐是这在等老夫?”  

“是!”曾布感觉到吕公著的疏离,心下一冷,但没有表现出来,依然恭恭敬敬的拱手道:“下官自上任以来,一直想着,到左揆处请教…”  

“奈何左揆一直忙于朝政,下官难得机缘…”  

“不知今日是否有缘,聆听左揆教诲?”  

曾布知道,吕公著喜欢谈佛论玄,所以就特意的捡着吕公著爱听的调调说话。  

吕公著看了看曾布,说老实话他很不喜欢曾布这个人。  

与乃弟曾肇几乎是一个路子。  

都是那种野心勃勃,拼命想要向上爬的人。  

区别不过是,曾肇能力有限,而且不够成熟。  

而曾布在地方基层州郡,打滚了七八年,已是锻炼了出来。  

想到这里,吕公著忽然想起了曾布的哥哥曾巩。  

虽然,他曾在先帝面前攻击过曾巩——巩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  

可那纯粹是因为,曾巩是王安石的知己。  

他害怕曾巩得宠,从而使王安石得到回朝的机会。  

但对曾巩的为人,吕公著却是钦佩的。  

据说,曾氏诸昆仲,都是曾布手把手教出来的。  

真不知道,曾布、曾肇当年跟着曾巩读书的时候,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  

怎么就没学到曾巩的诚朴?  

可吕公著又怎么能代入到曾家当年的窘迫与穷苦生活?  

为了照顾、拉扯弟弟妹妹们,曾巩一直到三十九岁才结婚。  

曾家兄弟小时候吃的每一粒米,都是曾巩带着他们种出来的。  

务农很辛苦!  

六个读书人一起务农,受乡邻们指指点点就更辛苦了。  

尤其是,当这六兄弟中的两个老大屡第不中的时候。  

尤其是,当曾布们看到哥哥为了自己,连婚都结不了的时候。  

那种难受,那种窘迫,让当时年少的少年们,在心中发誓——  

我必定要一步一步,走到最高峰!  

让哥哥,让母亲,为我们骄傲!  

吕公著不知道这些,就算知道了,也无法理解。  

不过,吕公著虽然理解不了,代入不能。  

可他旋即,他就想起了自己的儿孙,心下默然了起来。  

三个儿子,不是被王介甫拐跑了,就是跟着蔡确跑了。  

就连长孙吕好问,也越来越倾向王介甫的新学,对家传的经学是越来越不上心了。  

好在他也不亏,和王介甫极限三换一,把王介甫的嗣孙王棣给换了,这些日子来,他一直在慢慢的给王棣开小灶。  

而王棣勤学好问,学的很快,竟慢慢的将他吕家的家学经学给学了进去。  

虽然看起来,他亏了。  

但王介甫就一个嗣孙,而他吕公著孙辈有十几个!  

所以,还是他赢了!  

心中想着这些事情,吕公著就对曾布道:“不知曾省佐想问何事?”  

他知道的,曾布今天特意在这里等他。  

而且,态度摆的如此谦卑,肯定是有求于他。  

不然,曾布的态度怎么会这么好?  

“左揆可知薛简肃公的幼子?”  

吕公著眉头一皱:“薛占射?”  

“嗯…”  

“他怎么了?”吕公著好奇起来。  

薛奎和他父亲吕夷简既是同僚,也是好友。  

两家也算是世交了。  

此外吕公著对薛占射也是有好感的。  

因为,他年轻的时候,第一次逛瓦子,就是薛占射带着去的。  

那时的薛占射意气风发,走在瓦子里,瓦子里的歌女、舞女夹道欢迎,给吕公著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唉…”曾布叹息一声:“他卷入了府界贼吏一案…有罪吏供认,是受其指使才殴杀的良善…”  

吕公著瞪大了眼睛,根本不相信,可他却不能说。  

因为他现在的身份是左相。  

只要他开口说出:薛占射不是那种人或者相似的话,就会被人抓住把柄。  

只听曾布道:“大理寺已下了官牒子,命其今日到堂受讯…”  

然后,曾布就躬身对吕公著拜道:“简素公乃先朝执政,薛占射又是简素公生前爱子…”  

“下官听闻,欧阳文忠公与王懿恪公生前,对其也极为疼爱…”  

“此事干系重大,下官一时不知如何决断,望左揆明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