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圣师(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四月将尽,当夕阳的余晖,落到抹邦山上时。  

资圣禅院中的钟声,开始回荡在这片沙门净土中。  

数十名穿着红色翻领长袍,来自青唐城的吐蕃贵族们,匍匐于资圣禅院的佛堂中顶礼膜拜。  

虽已须发皆白,但宝相庄严的大宋御赐紫衣、赐号普济怀恩大师的智缘和尚,闭着眼睛,口中用着梵音,念诵着密宗的经文:“若忿恚无慈贪爱多轻浮,傲慢自夸矜抉择不应依…”  

吐蕃贵族们听着,感动的热泪盈眶,激动不能自已。  

他们都有修行,自然知道,眼前的圣师所念的经文,就是他们渴望已久,却始终接触不到的真正佛经。  

来自西天,来自释迦摩尼佛诞生的圣地中所流传的真经。  

是马鸣菩萨这位已经证得正果的菩萨亲自所著的经文。  

而与这篇经文结合在一起的,则是密宗根本十四堕之戒律。  

哪怕在天竺,这等戒律,也只在上师和上师的弟子之间流传。  

即使在乌斯藏,也只有莲花生大师入藏传法时,才传授了弟子们这等根本戒律。  

而如今…  

他们这些如同蝼蚁般的凡人,却有幸能听到这真经的经文。  

每一个人都是虔诚无比。  

等那位宝相庄严的圣师,念完经文。  

青唐城的贵族们,集体对着智缘膜拜:“圣师慈悲!”  

对这些虔诚的信奉着佛教的贵族来说。  

没有什么比他们方才亲身经历的事情,更能让他们激动的事情了。  

其中一人更是拜道:“弟子邦彪篯,代青唐数十万信众,拜请圣师,亲临青唐,传法讲法,超度亡魂…”  

“若得圣师慈悲,吐蕃信众感激不尽!”  

智缘缓缓睁开眼睛,看向那位匍匐于这佛堂上的年轻人。  

他满脸慈悲,无比庄严,也无比肃穆。  

“善哉!善哉!”智缘叹道:“我与青唐自有缘法在!”  

“不在今生,便在来世,必往青唐城,与诸位施主讲法、讲经…”  

说完,他便不再说话,只是轻轻敲了一下面前的木鱼。  

清脆的木鱼声,仿佛有着魔力般,让人安宁、祥和。  

也让邦彪篯,自知僭越,当即拜道:“愿得圣师,来日降生青唐时,去诸般苦,解万般孽,度亿万人!”  

智缘没有说话,只是再敲了一下木鱼。  

然后又是一下。  

所有吐蕃贵族,集体匍匐再拜:“喇嘛牵!”  

这是密宗弟子,在膜拜上师时才会说的话。  

这意味着,这些人,都已将智缘当成了自己将要皈依和信奉的根本上师。  

这在密宗中是很严肃的事情。  

但智缘对此却并不表态,只是再次敲了一下木鱼。  

邦彪篯等,似乎是明白了什么一般,纷纷惊喜的抬头:“喇嘛牵!”  

这才再拜而辞,一个个起身,亦步亦趋的退出了智缘所在佛堂。  

每个人的脸上,既有着喜悦,也有着激动。  

终于…  

拜谒了圣师!  

他们从此,可以在修行中,观想今日圣师的慈悲与宝相庄严,从而理解并接近圣师的慈悲,并最终修成自己的佛法。  

但在人群中,邦彪篯却有着自己的心思。  

作为阿里骨之子,同时也是这一次使宋的正使。  

邦彪篯肩负着让青唐吐蕃政权延续的使命!  

没办法,如今他的父亲的青唐政权,已是风雨飘摇。  

不夸张的说,存亡只在旦夕!  

去年的战争失败,不仅仅是让青唐城失去了最可靠的战力——青宜结鬼章。  

青唐城的战略态势,在战后立刻陷入到了,自唃厮啰立国后最危险的境地!  

溪哥城的溪巴温与邈川城的温溪心,在战争中从摇摆观望,倒向了南朝。  

这使得青唐城不仅仅失去了与党项联络的通道。  

同时也使得青唐城脆弱的侧翼被暴露。  

一旦发生战争,宋军从邈川城发起进攻的同时,派出一支精锐骑兵,取道溪哥城,绕到青唐城的后方。  

那,这对青唐吐蕃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这还只是军事上的危险!  

政治上的危险,更加恐怖!  

青宜结鬼章被俘,结瓦龊在退守西海后,接受了南朝的招降。  

这不仅仅让他的父亲,失去了一支强大的可靠的支持力量。  

也使得青唐城内,人心浮动。  

很多贵族,都已经在思考一个问题了:一个回鹘人,凭什么统治我们吐蕃人?  

这个问题,无比致命!  

因为,这些人只要再细想一下,就会得出一个无比恐怖的结论——  

既然阿里骨无能,又没有赞普的血脉,更得罪了汉家阿舅,还让我们陷入危机之中。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去延请一位真正的赞普后人来继承伟大的唃厮啰的基业?  

比如说,溪哥城城主就很不错!  

而那些六部后人,则会想:唃厮啰的血脉,好像也不行啊!  

要不…我们还是拥立一个我们自己人吧!  

比如说,邈川城之主,温浦奇之子就很不错!  

在这种局势下,邦彪篯的父亲阿里骨,只能选择接受来自汴京的汉家阿舅的命令。  

派他这个世子入宋,去汴京城,去到汉家阿舅面前,摇尾乞怜。  

以寄希望于汉家阿舅的慈悲,能够加封他父亲的官爵。  

最好封一个如同唃厮啰一般的王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