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德教(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宫面圣,该知道章子厚、赵公才都在做什么了吧?”  

吕公著点点头,道:“吾今日始知,子华相公与官家的大政…惊为天人,愿效当年曹参故事…”  

曹参在汉初,接替萧何为丞相。  

其在任时,延续了萧何的几乎所有政策,于是留下了萧规曹随的典故。  

千年以降,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很少很少。  

甚至可以说没有!  

韩绛笑了:“晦叔倒也不需如此。”  

他意味深长的道:“辅佐天子,治平天下,你我之福也!”  

“晦叔不必事事随老夫…也该有些自己的想法和办法…”  

吕公著当然听得懂韩绛话里的意思。  

他和韩绛,都是特殊时期的宰相。  

是天子幼冲,不能亲政,两宫垂帘,却又难以服众时的权宜之策。  

他们两个的任期内,是有着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的。  

但,吕公著的任期结束后,很可能朝堂局势就要进入全新时代了。  

继任吕公著之人,将不再享有这种自由发挥空间。  

哪怕天子愿意,大臣们也不会同意的。  

须知,就算是现在,这朝野内外,都有一大批人在准备着随时随地的拥戴天子亲政。  

这些家伙连两宫慈圣,都敢得罪。  

还怕得罪区区宰相?  

故此,未来的宰相,将不再像他们这样可以大权在握,甚至隐约有亚君的权柄!  

至少,天下州郡的官员任用与国家法令在执行层面的方式方法,是由他们在都堂决定的。  

吕公著于是拱手谢道:“子华相公,真君子也。”  

韩绛摇摇头:“老夫没有晦叔想的那么光明磊落!”  

他这个人,毛病一大堆。  

又好名又贪权还贪财。  

奈何…  

官家是真的拿捏住了他的软肋。  

他之后,韩家人才凋零,他的子孙没有成器的。  

贸然走上仕途?  

恐怕会和韩宗道一般,被人拿着当枪使,自己却傻傻的以为得意。  

而韩绛对自己的几个儿子和孙子,都已经绝望了。  

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第四代的身上。  

可他年纪大了,根本等不到曾孙长大成人,考个进士回来。  

这个时候,官家将他的孙子韩瑜带在身边,以为伴读。  

韩瑜虽然不是当官的料,但为人实诚,还算机灵。  

跟着官家,倒也学到许多本事,还得了官家授意,开始学起了算术之道。  

这就是栽培啊!  

这样想着,韩绛就道:“老夫也不与晦叔客套了!”  

“今日请晦叔过府,却是奉旨将那抵当所的事情,要与晦叔交底…”  

吕公著抬起头,看向韩绛,有些不懂。  

抵当所?  

今日官家不是已经和他交代过了?  

韩绛笑着道:“有些事情啊,官家是不好说的。”  

“毕竟,官家乃圣明宽仁之君…”  

“只能是老夫来当这个恶人了!”  

吕公著的神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他郑重的拜道:“敢请子华相公赐教!”  

韩绛颔首,道:“晦叔可知,官家之所以将抵当所的扑买,拖延至今是为何?”  

吕公著摇摇头。  

抵当所,自去年九月后,就基本将在京寺庙的质库,都给兼并了。  

还留任大批的僧人为吏,本来,应该是马上就要扑买的。  

但不知为何,抵当所的扑买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也就是官家信誉很好,不然那些想要扑买的人,早就在背地里沸反盈天了。  

纵然如此,好多人也一直担心,害怕朝廷不肯扑买。  

毕竟,抵当所在吞并了诸质库后,已然成为了下金蛋的母鸡。  

“官家将之拖延至今…既是为晦叔考虑…”  

“新官上任,需有政绩,这抵当所扑买,便是为晦叔准备的政绩!”  

吕晦叔顿时感动起来,面朝皇城方向拜道:“陛下恩典,臣当百死报之!”  

韩绛等吕公著行完礼,才继续道:“舍此之外,便还是要等绫锦院与卖糖所开始售卖!”  

“只有绫锦院的棉布和卖糖所的蔗糖出现在市面上…抵当所才会进行扑买!”  

吕公著皱起眉头,问道:“为何?”  

“因为…”韩绛正色道:“官家希望,扑买抵当所的众人,能够在都堂的指挥与安排下,定点释放其所聚拢的财富!”  

“不能叫他们,拿着钱去放贷给百姓、穷苦人家!”  

“要叫他们拿着钱,投入到工坊、场坊之中去!”  

“要叫这些钱,去雇人去制造各种器械,去生产各种商货…”  

“只有如此,抵当所方能造福百姓,造福国家,而非是成为国家的蠹虫与毒瘤!”  

“故此…”  

“晦叔责任重大!”  

“须得不时敲打彼辈,叫他们乖顺听话,也叫他们按照都堂的意志走!”  

吕公著听着,瞪大了眼睛:“这怎么可能?”  

扑买抵当所的,都是什么人?  

姓曹的、姓刘的、姓王的、姓杨的…  

而在这些人背后,还有着武臣们的身影。  

这些家伙,怎么可能乖乖听话?  

他们要是能听话,熙宁变法的时候,也就不至于闹出那么多的幺蛾子和事端来了。  

韩绛轻笑一声,道:“所以啊,这需要晦叔去敲打彼辈!”  

“匡正他们的行为,叫他们走正道。”  

“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