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震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元祐二年九月丙子(27)。  

汴京城西三十里,御龙第一将营垒。  

赵煦身着戎服,佩天子剑,在群臣簇拥下,登临将台,俯瞰着校场上,那一个个队列严整、军纪肃然、鸦雀无声的军阵。  

赵煦见到此景,忍不住颔首称赞:“管军治兵,果然不凡!”  

“陛下缪赞,臣不敢居功!”狄咏立刻躬身。  

赵煦深深的看了一眼这位未来的皇亲国戚、如今的御林军指挥官,意味深长的道:“管军不必谦让!”  

“朕素来有功必赏!”  

狄咏听着,瞬间秒懂,深深躬身:“臣蒙陛下不弃,拔擢于行伍之中,用于庙堂之上,自当百死相报!”  

赵煦点点头,然后道:“管军,开始演武吧!”  

“诺!”狄咏单膝下跪:“臣谨遵旨意!”  

他站起身来,对着身边的一个将官,挥了挥手。  

旌旗摇动,战鼓擂起。  

赵煦则看向在将台周围,矗立着的那一个个将官。  

这些熙河来的蕃官、蕃将们。  

过去的这一个月,他们被赵煦慰留京城。  

每日都是糖衣炮弹,香车美人。  

使他们陷入汴京城的温柔乡,顺便,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交游权贵,建立关系。  

同时,还让贾种民忽悠着他们,买了汴京学府的房子。  

这是文,也叫软实力。  

而赵煦很清楚,文必须有武力的支撑,才能成立。  

没有强大的武力支持的软实力,不叫实力叫肥羊。  

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卿等且看好了!”赵煦对着将台旁,矗立着的那些熙河蕃官、蕃将们说着。  

“朕的虎贲之师,是何景象!”  

蕃官们听着赵煦的话,纷纷躬身应诺:“唯!”  

于是一个个都聚精会神,看向前方的校场。  

尤其是溪巴温、温溪心,还有青宜结鬼章这三人。  

他们三个,现在是臣服大宋了。  

甚至,都已经是某种半内附状态。  

但,他们的臣服,经济层面上的影响,其实很小。  

完全是摄于武力!  

就像去年的战争,若大宋方出现颓势。  

别说是青宜结鬼章了,即使溪巴温、温溪心这两个看上去‘忠心耿耿’的吐蕃大首领,也会立刻跳反。  

高原河谷里的那三瓜两枣,怎及得上,打进中原腹地,肆意烧杀抢掠来的快活?  

所以,他们也最关心武力。  

咚咚咚!  

随着鼓声擂动,校场上的军阵,伴随着将台上的旌旗挥舞,一支百人的队伍,从校场中走出来。  

一百人,如同一个整体。  

他们迈着一致的步伐,排成五个横队,面向着将台,俯首而拜:“御龙第一将掷弹都第一指挥,恭问官家圣躬无恙!”  

“这些是?”  

旁观的蕃官蕃将们,互相对视着,眼中满是疑惑。  

因为,出现在他们面前的这一队军人,每一个都是身材高大健壮,魁梧有力之人。  

同时,他们的军阵严整,进退有序,整个军阵就好似一个整体一般。  

无论从那个方面看,这都应该是一支强军!  

但,这样的一支军队,穿戴的却并非是铁甲。  

而是轻便的皮甲!  

此外,他们手中,也没有拿任何刀枪弓弩一类的兵刃。  

只是在腰间,系着些不明的物体。  

所有人都疑惑起来。  

“大宋这是要?”青宜结鬼章,盯着将台前方五十步左右的那一支军队,他想不通,大宋缘何会展示一支这样的军队?  

“难道他们都是骑兵?”不少蕃官蕃将们则心中嘀咕着。  

众所周知,大宋缺良马,所以,大宋的骑兵基本都是轻骑兵。  

像党项的铁鹞子这样的具装重骑兵,在大宋的军队中是不存在的。  

所以大宋骑兵,基本都是穿皮甲的。  

但他们的马呢?  

正疑惑不解中,他们就听到了将台上的大宋官家那稚嫩的声音。  

“诸君免礼!”  

“且开始演武吧!”  

“诺!”  

伴随着那些身材高大魁梧的军士们的一声整齐的应诺。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向前方。  

便看着那些魁梧的军士,一个个起身,然后重新整队。  

接着,在校场的另一端,大量的军士身影出现了。  

这些人迅速的清理出了一片空地。  

也是在这个时候,前方的军士们,在他们的军官指挥下,开始列队向着被清理出来的空地出发。  

他们一边列队向前,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  

“一二一…一二一…”  

当他们走到距离将台一百步左右的地方时,伴随着一声尖锐的哨声:“哔…”  

“立定!止步!”  

“检查弹体!”所有军士,同时念出了相同的词语。  

然后,他们解下了,腰间系着的东西。  

却是一个个圆锥形的罐子,这些罐子通体乌黑,可能是某种金属铸造的?  

也可能是涂抹了某种颜料?  

看上去也不是很重,可能也就三五斤的样子。  

众人正不解中,军士们如同汴京城里的那些烧肉馆里的肉博士报菜名一般的开始对起了各种听不懂的话。  

“弹体完好!”  

“检查引信!”  

“引信完好!”  

“火种可燃!”  

“可以投掷!”  

“敌人方位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