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清理三种人(2/3)
别的专业,或许没有十足的把握,考美术专业的话,应该没多大问题。”
老爸瞧了我一会,笑道:“你回去大宁市,就是为这个事去的吧?”
我了一惊,脱口而出道:“你怎么知道的?”
爸狡黠地一笑,说道:“你是我儿子,什么事我不知道?”
听了老爸这话,我地小心肝没来由地一阵“砰砰”乱跳。给严菲走个后门,老爸知道也就知道了,没啥大碍,估计他也绝不会泄露出去。
他跟严玉成关系:=近,此事越不会说。
貌似我帮严菲的忙,正是理所当然。
问题在于,老爸这句话太狠了点,“什么事我不知道”?那,是不是还有一些事,他也知道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不说梁巧,就是我和严菲的小动作,也是见不得光的啊!
怔怔地瞧了老爸老半天,我泄气地冒出一句:“爸,严伯伯不知道吧?”
“他知不知道我就不清楚了。”
老爸笑得更加“阴险”了。
得,知道就知道!
本衙内就这么着了,亲也亲了,搂也搂了,你们严柳两位大专员爱咋的咋地吧!
正想到“凶狠”处,老爸已经转移了话题。
“关于我们地区国营企业资不抵债的情况,你了解多少?”
“啊?”
我正满脑子担惊受怕,脑袋一时转不过弯,愣了一阵才算是回过神来。
“爸,你说哪个工”
“嗯,像地区农机厂、第一铸管厂这几个国营工厂,现在都已经经营不下去了……”
老爸点起一支烟,眉宇间又浮起焦虑。
“经营不下去那就破产嘛……”
我不以为然地道。
老爸“哼”了一声:“你说得轻巧,破产那么容易?说破就破,那国家资产流失的问题怎么解决?下岗工人又怎么安置?离退休工人怎么办?”
老爸一连几个问号,将我搞得好不狼狈。
随着改革开放地持续深入,国营企业负担沉重,机制僵化,效益低下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蜂拥而起的竞争对手,许多中小型国营企业确实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这个问题,正让越来越多地领导干部深受困扰。
不要说老爸这种级别的干部,便是省里、中央的主要负责同志,也为了这个问题夙夜难眠。眼下还只刚露出些许苗头,更难受的还在后头呢。以至于数年之后,出现了“姓社还是姓资”的两种观点大碰撞,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这个问题引发出来的。
老实说,对这样全局性地矛盾,我虽是穿越者,也谈不上有什么彻底的解决办法,只能~上辈子记忆中地一些东西,给老爸出出点子。
“经营不下去,越拖情况越严重。到时国家资产一样流失,工人一样下岗,离退休工人一样无法~……像这种情况,我认为只有三种办法去解决……”
老爸一听,眼睛便亮晶晶的了。
他原本也就是习惯性地问我一下,看我能不能提供点好地参考意见,不成想我一开口就说有“三种解决办法”,简直有点喜出望外了。
这个儿子,不枉了严玉成叫他诸葛亮啊。
“第一是承包,这样,国家资产流失的问题就不用考虑了,至于下岗工人和离退休工人,可以和承包方协商解决……”
我沉吟着说道。
老爸摇摇头:“这些工厂,都是老大难,恐怕没人愿意接手……”
这倒是。谁也不是神,承包自然也不是包治百病地灵丹妙药。眼见得无可救药,谁愿意来充“冤大头”?
“那,第二个办法就是破产重组……”
“破产重组?怎么个重组法?”
这个我也所知不多,毕竟上辈子没有仔细研究过这方面地问题,只能拼命搜索记忆,边想边说:“这个破产重组,是指工厂资不抵债时,可以申请破产,但是不进行财产清算,而是提出一个重组的方案,调整整个企业的经营策略。这样债权人就不能向破产企业催逼债务。其实就是赖债不还,赢得一次喘息的机会,做最后一搏。看看有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反正都资不抵债了,不破产的话,债权人也要不到钱,与其血本无归,还不如搏一把,兴许还有一点希望呢……”
我竭尽所能向老爸解释。
老爸苦笑道:“这么搞,其实就是赖银行的债了……”
老爸此言正正说到点子上。我记得前世在一些资料里看过,国家《企业破产法》一颁布,许多难以为继地国营企业纷纷宣布破产。那时候,国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单一,就是银行贷款。破产其实破的就是银行。许多银行的行因此急得几乎要“上吊”。貌似企业的债是赖掉了,流失的依旧是国家资产。
我也苦笑道:“不赖帐又能如何?还得起吗?难道政府财政拨款还债?”
老爸沉吟道:“你说地也有道理,但是关于企业破产,中央还没有相关的政策,也没有立法,这么搞没依据啊……”
面对着改革开放中激烈的经济模式变更,政策指导和法律制订往往滞后,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地普遍现象。
“爸,改革开放就摸着石头过河,凡事等上头有了政策再搞,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有时候,该当冒险还得冒险,走在人家前面去……”
貌似老爸和严玉成的快崛起,就是吃螃蟹的结果。
这个破产重;,是日后普遍实施地一种模式,国家鼓励“多兼并少破产”,倒不怕是只“有毒的螃蟹”。
老爸想了想,说道:“你再谈谈第三解决办法。”
“第三就是进行股份制改。”
这更超前了,在我的记忆中,股份制改造是《公司法》实
老爸瞧了我一会,笑道:“你回去大宁市,就是为这个事去的吧?”
我了一惊,脱口而出道:“你怎么知道的?”
爸狡黠地一笑,说道:“你是我儿子,什么事我不知道?”
听了老爸这话,我地小心肝没来由地一阵“砰砰”乱跳。给严菲走个后门,老爸知道也就知道了,没啥大碍,估计他也绝不会泄露出去。
他跟严玉成关系:=近,此事越不会说。
貌似我帮严菲的忙,正是理所当然。
问题在于,老爸这句话太狠了点,“什么事我不知道”?那,是不是还有一些事,他也知道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不说梁巧,就是我和严菲的小动作,也是见不得光的啊!
怔怔地瞧了老爸老半天,我泄气地冒出一句:“爸,严伯伯不知道吧?”
“他知不知道我就不清楚了。”
老爸笑得更加“阴险”了。
得,知道就知道!
本衙内就这么着了,亲也亲了,搂也搂了,你们严柳两位大专员爱咋的咋地吧!
正想到“凶狠”处,老爸已经转移了话题。
“关于我们地区国营企业资不抵债的情况,你了解多少?”
“啊?”
我正满脑子担惊受怕,脑袋一时转不过弯,愣了一阵才算是回过神来。
“爸,你说哪个工”
“嗯,像地区农机厂、第一铸管厂这几个国营工厂,现在都已经经营不下去了……”
老爸点起一支烟,眉宇间又浮起焦虑。
“经营不下去那就破产嘛……”
我不以为然地道。
老爸“哼”了一声:“你说得轻巧,破产那么容易?说破就破,那国家资产流失的问题怎么解决?下岗工人又怎么安置?离退休工人怎么办?”
老爸一连几个问号,将我搞得好不狼狈。
随着改革开放地持续深入,国营企业负担沉重,机制僵化,效益低下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蜂拥而起的竞争对手,许多中小型国营企业确实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这个问题,正让越来越多地领导干部深受困扰。
不要说老爸这种级别的干部,便是省里、中央的主要负责同志,也为了这个问题夙夜难眠。眼下还只刚露出些许苗头,更难受的还在后头呢。以至于数年之后,出现了“姓社还是姓资”的两种观点大碰撞,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这个问题引发出来的。
老实说,对这样全局性地矛盾,我虽是穿越者,也谈不上有什么彻底的解决办法,只能~上辈子记忆中地一些东西,给老爸出出点子。
“经营不下去,越拖情况越严重。到时国家资产一样流失,工人一样下岗,离退休工人一样无法~……像这种情况,我认为只有三种办法去解决……”
老爸一听,眼睛便亮晶晶的了。
他原本也就是习惯性地问我一下,看我能不能提供点好地参考意见,不成想我一开口就说有“三种解决办法”,简直有点喜出望外了。
这个儿子,不枉了严玉成叫他诸葛亮啊。
“第一是承包,这样,国家资产流失的问题就不用考虑了,至于下岗工人和离退休工人,可以和承包方协商解决……”
我沉吟着说道。
老爸摇摇头:“这些工厂,都是老大难,恐怕没人愿意接手……”
这倒是。谁也不是神,承包自然也不是包治百病地灵丹妙药。眼见得无可救药,谁愿意来充“冤大头”?
“那,第二个办法就是破产重组……”
“破产重组?怎么个重组法?”
这个我也所知不多,毕竟上辈子没有仔细研究过这方面地问题,只能拼命搜索记忆,边想边说:“这个破产重组,是指工厂资不抵债时,可以申请破产,但是不进行财产清算,而是提出一个重组的方案,调整整个企业的经营策略。这样债权人就不能向破产企业催逼债务。其实就是赖债不还,赢得一次喘息的机会,做最后一搏。看看有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反正都资不抵债了,不破产的话,债权人也要不到钱,与其血本无归,还不如搏一把,兴许还有一点希望呢……”
我竭尽所能向老爸解释。
老爸苦笑道:“这么搞,其实就是赖银行的债了……”
老爸此言正正说到点子上。我记得前世在一些资料里看过,国家《企业破产法》一颁布,许多难以为继地国营企业纷纷宣布破产。那时候,国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单一,就是银行贷款。破产其实破的就是银行。许多银行的行因此急得几乎要“上吊”。貌似企业的债是赖掉了,流失的依旧是国家资产。
我也苦笑道:“不赖帐又能如何?还得起吗?难道政府财政拨款还债?”
老爸沉吟道:“你说地也有道理,但是关于企业破产,中央还没有相关的政策,也没有立法,这么搞没依据啊……”
面对着改革开放中激烈的经济模式变更,政策指导和法律制订往往滞后,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地普遍现象。
“爸,改革开放就摸着石头过河,凡事等上头有了政策再搞,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有时候,该当冒险还得冒险,走在人家前面去……”
貌似老爸和严玉成的快崛起,就是吃螃蟹的结果。
这个破产重;,是日后普遍实施地一种模式,国家鼓励“多兼并少破产”,倒不怕是只“有毒的螃蟹”。
老爸想了想,说道:“你再谈谈第三解决办法。”
“第三就是进行股份制改。”
这更超前了,在我的记忆中,股份制改造是《公司法》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