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不夜长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于要面对这个问题。  

如果说此前对唐朝为何出了个女帝还有所疑惑。  

那么自从知道自己的皇子治登基,李世民很难不往那个方向去猜测。  

夺位!  

皇子治是否便是效仿自己夺位?  

这武后是否亦是通过夺位成了武帝?  

一时间李世民只觉得前所未有的疲累。  

他有信心去安邦定国,让四夷臣服,缔盛世之始。  

但李唐家事要如何做?  

皇子治的功绩他亦是看在眼里,虽然好大喜功了一点,但替自己灭高句丽,灭西突厥。  

延盛世,造巨唐,这也是被写在历史中的。  

故而此时李世民感觉到一股前所未有的疲累涌上心头。  

恍惚间他似乎又看到了兄弟相争,皇宫中血流漂橹,宫闱内谋弑太子。  

在他眼中金碧辉煌的大唐盛世,似乎笼罩上了一层若有若无的血色。  

疲惫的摆摆手,将自己陷入椅子中,李世民抬头看着光幕中的最后一组雕塑。  

开元盛世三层垒台起开元盛世,玄宗站在金龙玉璧前睥睨四方。  

次一层是一圈文臣武将相和,似是安邦定国。  

最底层是一圈乐队鼓吹。  

但李世民此时心情颇差,很想丢些什么东西上去,却又颓然住手。  

长孙无忌小心道:  

“大家,那玄宗时往后,唐还是李唐之唐。”  

话说的绕口,但李世民懂得其中意思,武氏外戚夺帝位,最终还是被夺了回来。  

呆呆看着已经重新变黑下去的光幕,李世民低头看到的是臣子们关切的目光。  

最终洒然一笑:  

“后世都有如此神鬼手段,定然亦有我唐未曾有的治世良方。”  

“贞观尚余二十年,皇子治尚才一岁,教其心性育其才,时限亦宽。”  

话里有着一股不容人违逆的决心。  

“这不夜城不过一条街罢了,还是不如成都。”  

精神益州人刘备此刻下了论断。  

有塑像如何?名传后世如何?  

比得上我们有庙,至今依然有人祭祀吗?  

那所谓的不夜城,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祭祀的地方嘛。  

“而且这女帝,竟是先为武后,再为女帝。”  

一时间更是让刘备想起来了此前光幕不经意的一句“吕后掌权时…”  

这武后莫非便是效仿吕后,并且最终比吕后更进一步?  

刘备虽然拿捏不准,但总觉得这强盛的王朝是否太过相似了一点?  

宦官、外戚,真能轮流来一遍的?  

一时间刘备甚至非常好奇:汉唐都已经有过两次前车之鉴了,后面的宋明没道理再来一次吧?  

孔明则是进言道:  

“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语,主公当谨记。”  

刘备笑道:  

“百姓骇政,则天子不安位。我如何不懂?”  

孔明欣慰点点头:  

“大唐多英才,然吾汉亦不输也。”  

随后遗憾的看了一眼刘备:  

大概唯一没办法追赶的便是主君的领军能力了。  

刘备莫名其妙看看自己,随后给孔明递过去一个疑问的眼神。  

另一边的张松与刘巴两人则是眼巴巴瞧着光幕。  

刚才看这大唐不夜城的时候,刘备孔明等人已经七嘴八舌的跟他们讲了一下后世那不夜成都。  

据说繁华之色尤胜此景,因而两人都有点心痒难耐。  

尤其是本身便是成都人的张松简直恨不得钻进光幕中去。  

但可惜的是不夜城结束,光幕重新亮起后,光幕中间的还是一个醒目的光头。  

相比较来说,虽然玄奘大师原本的目的是取经,但是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反而是《大唐西域记》。  

首先要说,玄奘大师最为难得的,应当是他对于炎黄子孙这个身份的认同。  

咱们如今还有精神阿美人,精神北欧人,精神越南人,那么佛法大兴的南北隋唐,有精神天竺僧也就不奇怪了。  

比如前面咱们说过的法显大师,与他一起到达天竺的还有一个名为道整的和尚。  

法显后来要归国时去找道整一起,但道整发愿希望能够生生世世都生在天竺,拒绝归国。  

当时已经七十岁的法显只能独自乘船归国,甚至差点死在海上。  

而与玄奘大师同时代的还有另一位高僧道宣,他当时撰有《释迦方志》,在其中长篇大论出了一个结论:  

以印度为正,唐无以翻。  

并且在玄奘归国之后,道宣在自己编撰的《续高僧传》中如此描绘玄奘大师:  

奘初到此,不觉闷绝。良久苏醒,历睹灵相。昔闻经说,今宛目前。恨居边鄙,生在末世。  

在他的笔下,玄奘因为见到了天竺的佛教圣地,就抱怨自己生在了大唐这样的边荒匪地。  

并最终形容玄奘在大唐的状态是“倍复闷绝”。  

但这可能吗?玄奘可是一人拿了大乘天、解脱天、三藏法师三个博士学位的人,甚至那烂陀寺的主持都希望他继承家产。  

玄奘法师如果真这想法,想留在天竺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本章完)  

最新网址:ixsw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