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妃子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新网址:ixsw李世民的表情分外精彩了起来。  

写给诸葛武侯的这个话,李世民更多的还是出于兴趣。  

假如能和这位忠武侯联系上,那出谋划策,与那魏武帝隔空交手,想想就很好玩儿。  

好消息是诸葛武侯真有回复。  

坏消息便是这简直奔着扎心来的。  

呆站在已经缓缓黯淡下去的光幕前,李世民思绪万千。  

首先想起来的反而是光幕对于汉武帝不经意的那句“刘彻要是早死个五年十年风评能更好”。  

李世民对汉武帝当然是熟的不能再熟了。  

为秦王时候崇其雄才大略,甚至还问过虞伯施,如汉武之雄才谁能比之?  

为皇帝后恨其信神仙之事,本能成就更大功业,却劳民伤财寻缥缈留骂名。  

第一次从光幕那里知晓自己是千古一帝的晚上,李世民亦辗转反侧,不断告诫自己绝不能重蹈秦皇汉武的覆辙。  

可是如今…  

李世民甚至想起来了虞伯施对于秦皇汉武的详细评价:汉武方于始皇,则为优矣。至于骄奢暴虐,可以相亚。  

而最终对于汉武的评价…李世民叹了一口气。  

莫非他这个千古一帝也逃不过“功有余而德不足”?  

莫不是后世亦求他早死邪?  

李世民在那里长吁短叹,长孙无忌则已经懒得跟魏征对眼睛了,直接越过,在李世民身边道:  

“太子年方十一,皇子更才一岁,大家年富力强何苦忧叹?”  

李世民则是目光越过长孙无忌,看向了镜子魏征:  

“先贤云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朕以为先贤之语稍有差池,镜于人,不仅能知吉凶,更能知德功之不足。”  

魏征百感交集,最终也是躬身拜道:  

“臣惟愿吾唐经陛下之手,威四方而民富,平四海而国足。”  

后面长孙无忌表情略有一些哀怨,同时心中也有点担忧。  

连这魏征都能在光幕有其名,他长孙无忌呢?  

贞观元年的求罢只是以退为进,难不成大家有新人便忘了旧人?长孙无忌心里顿时有点惊慌,一种被后世命名为危机感的东西充满了他的胸膛。  

“陛下,水灾也该治了。”杜如晦进言道,并呈上了记录。  

对光幕来说这种千百年前的事不过是过眼云烟,因此藏在了魏征与大家的奏对后面,用词还是“恰巧”。  

这个几乎不需要过多思考,李世民便定了下来:  

“此策对由克明拟之,明日交予戴胄。”  

戴胄为民部尚书,赈灾拨款都属于他的职责范围之内。  

杜如晦点头,随即李世民踱过去,看着刚才两位臣子抄录下来的那些如千足虫一般的小文字。  

一条一条仔细看过去,对于魏晋时的调侃李世民不以为意,对于大明这个朱八八的祭天做法,李世民再次撇撇嘴。  

天坛,圜丘,朝日坛和夕月坛他唐就有了,无甚稀奇。  

不过将封禅改在天坛举行似也不错?李世民寻思了一下决定等过个十几年再考虑。  

四夷未服,何言封禅?  

然后看到后面便笑了:  

“这崽卖爷田不心疼说的倒是没错,耗北伐之资财成封禅之昏名。”  

不屑摇摇头,李世民感叹总是有个地方可以给这个赵宋找补一下:  

“这赵恒混球,但父辈应是不错吧?”  

侯君集满脸的不以为然,这真宗的谗佞臣子说不得有多少是前皇留下来的。  

而在此时,光幕再次缓缓拉开,让侯君集惊了一下。  

房玄龄安慰道:“此次一般来说无甚内容,宽心观看便是。”  

一段文字配上几张图片,内容确实简单。  

侯君集凝神看去:  

大佬这次…不评价好吧,古法罐头我丈育博主还真是第一次吃到。  

吃了这东西我只能感叹,曹丕说荔枝没有葡萄好吃是有理由的!  

虽然味道一般,不过真的健康,但我还是推荐你们上网买…  

随后展示的图片上只见一个丑丑的罐子,侯君集只需一眼就能断定是个陶罐,手法颇为粗糙,换他他是不屑用的。  

另外一张图上面只见这个罐子已经被打开,里面是一些堆叠起来的荔枝果肉。  

下一张图片是这果肉被放在一个洁白的碗里。  

在下一张图,则是能看到荔枝已经被吃完,旁边还比了一个大拇指。  

最后一张图则是一张信笺,上书寥寥数语:  

“此果由成都张子乔采制于仲秋,建安十六年十月点赞并祭赠友人。”  

“诸葛村夫手书。”  

下方还有文字依次列好:  

给用心点赞,礼轻情意重啊!现在还玩儿古法罐头的,大佬扮演上瘾了只能说。  

古代有罐头?我读书少你别骗我啊。  

骗你有钱还是怎地?咱们老祖宗只是见识少,又不傻,伱自己去翻翻齐民要术看看。  

楼上说的是真的,周礼里就记过鱼罐头,塞到瓶里用泥封口,能保存俩月呢。UP收到这个估计是按齐民要术里的水果罐头方法做的,用盐腌一下,然后放进去封口,大概能放半年的样子,想调节口味还能加点糖什么的。  

盐腌渍…那不就是杀菌吗?老祖宗可惜没显微镜啊,不然可能会发现有细菌,然后大火煮沸这些细菌全挂了,那军用罐头不就来了吗?怎能硬是要等到十九世纪才被外国开发的。  

确实,古代的话,弄个水果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