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我有大军名仁德(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经离开了益州。  

劝降刘璋,对于简雍自己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功绩。  

所以简雍主动回绝了主公的封赏,并带着这封信打算去往雍凉,一方面要再会马超,另一方面也是要此信其从关中送往许都。  

从江陵送许都更近,但无奈前有赤壁大火,后有乐进之败,荆襄地区已经彻底隔绝了往来。  

从益州到关中不好走,但简雍深知自己才能在哪里,故而甘之如饴。  

甚至…商贾扮相的简雍骑在驽马上,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子,用硬笔潦草的开始简单记录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他简宪和不是修史书的那块料,但是若论见多识广走南闯北,应该还是排得上号的。  

留下一些这时候的风俗见闻,总好过在史册上的寥寥诙谐话吧?  

赵阿最终还是没去当兵卒,就如李公所劝:  

他双亲俱亡又无娶亲,只要多种两年地不愁攒不下钱。  

有了钱日子就彻底好过起来了,何苦要去军队里苦熬呢?  

李公说的话一向有道理,所以赵阿便将全部心思放在了自己的闲田上。  

直至十月赵阿撅着屁股在田里卖力的除草,眼角的余光瞥见隔壁田里站着一个陌生人。  

“伱是李公新请的长工?”赵阿带着点警惕打招呼。  

“李公将田地卖我了。”那人打量田地似乎颇为满意。  

“啊?”赵阿不明白:“没了农田,李公怎么过日子?”  

那人语气颇为羡慕:  

“李公颇有家资,据说是卖了秭归的田产和房屋,买了一条小船,往成都去了。”  

“啊?”赵阿站在田里双眼茫然很是伤心,就像是一个被抛弃的大孩子。  

第一时间赵阿就动了同样卖掉田产也去成都的心思。  

但很快便刹住了这个想法:李公颇有家资,他赵阿有什么?就凭那一罐子钱吗?  

赵阿是去过江陵城的,知道自己那引以为傲的一罐子钱并不算什么。  

站在自己的田地中,赵阿茫然四顾,生活都好起来了,李公为什么反而抽身走了?  

但心里赵阿其实是懂的,去过江陵之后他明白,秭归确实不是什么好地方。  

不然…去江陵闯闯?  

赵阿也动了心思,一时间只觉得这地种起来一点意思都没。  

刘备夺取成都的过程一点都不血腥,甚至称得上和风细雨。  

但成都的大族却纷纷人心依附,这当然是因为刘备颇有仁德之名,大族大姓们对于这位皇叔有着十二万分的相信。  

绝对不是因为那银甲赵将军在成都外驻扎的上万大军,和那数百蜀中完全没有见过的骑兵。  

这段时间成都北面的详细情况也通过百姓之口慢慢传到了成都。  

蜀中名将,高沛杨怀,一死一降,不过数日,蜀中第一强军白水军就完全覆灭。  

如果说白水关的陷落还能让他们怒骂一声高沛有勇无谋,被敌所乘不战而下的话。  

那阆中城下的杨怀之死就让他们一点脾气都没有。  

名将依托万众强军结果竟被人家三百骑兵凿穿,并且在阵中被枭首?  

蜀中安逸太久,莫非他们真的已经不识天下英雄乎?  

虽然完全没见过骑兵,但蜀中大姓们也都知道骑兵最好的作战地形就是平原。  

比如那阆中城南的三十余里的小平原。  

比如成都西的千里沃野。  

靠着赵云作保的“仁德”之名,刘备在蜀中发布的政令也称得上如臂指使。  

水力坊的建造以及都江堰堰官的设立,都让大族们欢呼。  

成都内的水道漕运的重修以及路面翻新等,大族们更是出钱出力给孙乾加快进度。  

如此情况下,当刘备提出要修《蜀律》,大族们虽然心里颇有微词,但是念在刘备的仁政和仁德,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于是十月末的时候,刘备端坐在府衙上首,一时间竟有了意气风发之感。  

诸葛亮、庞统、糜竺、张松、刘巴、法正。  

武将仅有赵云、张飞在此。  

“算算时间,公琰与季常应该已经在抄录了吧。”刘备感慨。  

江州时候还能顺流而下赶回去,现在就完全走不脱了。  

然后半空中骤然展开的光幕让刘备惊愕当场。  

两章同发最新网址:ixsw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