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天崩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道尊纪余成就元神!  

以五行造化衍生世界,纪余的元神比之太一,都毫不逊色。  

拥有这样的元神,纪余一跃变成了世间最顶尖。  

到了元神这个境界,元神所蕴藏的道理,便直接决定了战力的强弱。  

其他所谓的种族天赋,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元神这个境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生命放弃肉身,以规则和能量的形态,存活于天地之间。  

在这种生命形态的跃迁之后,原本的种族特点已经不重要了。  

驾驭着更加磅礴霸道的五色神光,纪余所过之处罡风泯灭,浩荡的气息席卷天地。  

元神卷着肉身,纪余的速度可怕无比,短短十几分钟便出现在万里之外。  

“奥林匹斯!”  

看着那在罡风层之中,任由无数罡风吹拂,依旧威严神圣的群山,纪余的元神五色光辉大盛。  

如同一个模糊世界一般的元神,合身就朝着奥林匹斯扑了过去。  

携带着无可匹敌的力量,纪余轻而易举的撕裂了保护奥林匹斯的阵法,五色神光如同天河之水,朝着群山汹涌而去。  

“人族纪余?”  

“你竟然成就元神了,这怎么可能?”  

“你不是已经重伤,注定元神无望了吗?”  

轰隆!  

不等五色神光刷下来,一道雷霆便从奥林匹斯山冲天而起,天地间一片刺目。  

一声震动天地的巨响声中,漫天雷霆和五色神光不断泯灭。  

雷光浩荡,一道庞大的人形元神,在奥林匹斯山上升起。  

那一道身影,完全由雷霆和符文铸就,仿佛是天地雷罚的化身。  

他有着类似于人的身体,却又有着明显的凶兽痕迹。  

看起来就好像是未完全化形的妖魔,只不过是元神状态的本质罢了。  

事实上,这就是雷霆之王的元神形态!  

借鉴了人体和妖身各自优点,将天地雷霆的规则融入,化作一尊活着的雷神。  

这样的元神,一举一动都能代表天地威严,随便一道雷霆便能轻易轰杀金丹。  

面对纪余的五色神光,雷霆之王脸上写满了凝重,更是有着一丝骇然。  

道尊纪余,明明已经被坏了肉身,根本不可能凝聚成元神的才对。  

“注定无法成就元神?”  

“若不是我纪家子孙血祭老祖,本座可不是就没法成就元神了?”  

“尔等妖族害我修真皇族死伤殆尽,本座今日便和你们不死不休。”  

提起自己成就元神的过程,纪余的元神顿时暴怒无比。  

纪家子孙慷慨赴死的一幕幕,清晰的浮现在他的眼前。  

面对被妖族重创的纪余,哪怕是尚在年幼的孩子,都在哭笑声中为自己献上一份精血。  

可以说,如今的元神是整个纪家用命换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成就元神后的纪余,第一时间就朝着奥林匹斯杀来。  

他很清楚的记得,当日正是奥林匹斯所谓的十二主神,在雷霆之王的带领下,肆意的屠戮仙庭。  

甚至就连自己差点不能成就元神的致命伤,也都是这雷霆之王造成了。  

雷霆之王的力量太霸道了,那是纯粹的雷霆之力,足够撕裂世间的一切。  

哪怕是自己成就元神,五色神光也刷不掉这至刚至阳的雷霆。  

人族第一强者归来,以元神之躯硬捍雷霆之王。  

经历了数次大战而不朽的奥林匹斯,在九天之上崩塌,坠落到人间造成万里方圆的生态大灭绝。  

道尊纪余的归来,就好像一颗炸弹,彻底的引爆了九天之上的世界。  

在接下来的五十多年里,一个个强大的人族势力,重新从罡风层中走出。  

相比于曾经,如今的人族势力人数大减,但留下来的却都是精英。  

道门十祖、魔门五帝、旁门九散仙…人族最精彩绝艳的那一群人中,有三分之一成就了元神境界。  

三分之一,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人族一下子就多出八位元神大能!  

元神强者,以神合规则,本质上已经超脱于生命之上。  

这样的强者成批出现,很快就扭转了人族的局面。  

一个个道统重新建立在大地上,无数人争相前来投奔,庇护于元神大能的力量之下。  

人族在以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被重新整合,曾经统治大地的妖族也被大量的斩杀和驱赶,最终不得不逃到世界的另一边。  

荡平天地!  

以纪余为首的人族大能,再一次拥有了无上的权威和荣耀。  

他们用强大的力量和传承,用百年时间就荡平了半个世界,将妖族驱赶到贫瘠地带。  

之所以会如此的摧枯拉朽,原因就在于妖族的内斗,这一点和当初李判断的一模一样。  

妖族的主宰者,终究是以玩家为主。  

虽然他们早就融入了这个世界的身份,但是他们的本质也让他们注定会不甘屈居于人下。  

一开始,他们将人族仙庭毁灭,坏了人族至强者的道基甚至性命。  

在自认这些人已经无望元神之后,便开始发起内部的权力争斗。  

但是妖族万万没想到,人族的那些强者,竟然在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就重塑了道基。  

这简直不可思议!  

有人血祭人族数十万,以人血滋养魔躯,成就天魔之身。  

有人以后代子孙献祭,本源血脉融合之下,回归先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