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狗急跳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左良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反应那叫一个快。  

回到大营后,立即就舍弃一切笨重物品,就带着一万多大军向后狂奔。  

而最前面的刘国能也不赖,索性带着一千多兵马,往深山老林里钻了,想要他闯蹋天殿后的人,还没生出来。  

唯独中间的秦明,还在召集诸将议事,准备井然有序的撤退。  

直到发现刘国能和左良玉都跑了,才意识到问题有多严重,开始慌神。  

总兵大人都慌了神,手底下的士兵就可想而知,何况这时房县被贼军偷袭的事已经传开,整个军心都陷入了大乱。  

山坳上,看着下方乱成一团,慌忙撤退的官军,秦宇感叹的摇了摇头。  

他都还未有动作,对方就自乱了阵脚,可见粮草当真是一支大军的命脉。  

不过,在他看来,对方的反应还是太过不堪了,可见明军不但是卫所兵,就是所谓的野战军也烂到了骨子里。  

像这种一有风吹草动,就陷入大乱的军队,空有几十上百万,最后也打不过只有区区几万的清军,也就不足为奇了。  

听说历史上的松山之战,明朝举倾国之力,由洪承畴督师集结了八镇总兵,十几万边军精锐,欲与清军决战。  

结果,同样是被清军夺了粮草,导致一夜之间,所谓的十几万精锐就分崩离析,各自逃命,丑态尽出。  

望着下方的场景,秦宇更加坚定了要建设一支既能进攻又能撤退的大军的决心。  

“兄弟们,官军已经逃了,给以我冲下去,杀他们个片甲不留,杀呀!”  

感慨归感慨,但秦宇依旧拔出腰刀,吆喝道。  

“冲啊!”  

“杀呀!”  

牛二带着五千多英雄好汉,就如猛虎下山一般,嚎叫着冲下了山坡。  

秦宇却是带着第三步兵营,亲卫营,和两个火枪营,不急不慢的跟在后面。  

王大牛则率领第二步兵营和其他火铳营以及后勤人员留守县城。  

山道就那么宽,此刻秦明的一万多大军毫无战意,都是埋头狂奔。  

前面不顾后面的死活,一心只想逃,后面见追兵杀近,只得爬坡钻林子去逃命。  

一万多大军是越跑人越少,待到天黑时,秦明身边只剩下了两千多人。  

其实被追上砍杀的人极少,大多都钻林子逃命去了。  

前面的左大帅情况就要好上许多,各营勉强还能保持不乱,也只跑丢了几百人。  

“左…左总兵,这处地方也不算太窄,何不就在此处与贼军决一死战?”  

熊文灿在幕僚王灿的搀扶下走了过来喘息道。  

左大帅估计也是不敢将他丢下,所以派了一队家丁护着他跟着一起逃,两人被绑在马背上颠簸了一路,早已丢了半条命。  

现在见他现在还说这种话,左大帅顿时翻了个白眼,没好气道:  

“督师,你以为反贼会跟我们决战吗?我军现在就剩这点粮草,人家拖都能拖死我们,所以为今之计,只有赶紧冲出大山,否则都得交代在这里。”  

“大人,左总兵说的对,现在这种情况也只有先退回保康,重新整军再战。”  

王灿也是一脸狼狈的说道,如今大家个个如丧家之犬,哪里还能再战?  

左良玉正要安排大军埋锅造饭,休息一夜,就见秦明带着人狼狈的逃了过来。  

顿时大骂一句,只得带着人继续狂奔,哪里还不明白,那帮反贼竟然天黑了都不放过,依然追了上来。  

事实也确实如此,秦大王让牛二带着人,竟打着火把穷追猛打,丝毫不给官军喘息之机。  

自己带着人马却是选了一处地方安营扎寨,准备吃饭睡觉休息。  

逃命的速度,比平时行军永远要快,来时两万多大军走了四五日,现在却只是一天一夜就快奔出了大山。  

但红莺带着两千多人马,早就严阵以待,将出山的路堵了个严严实实。  

“左兄,后面的追兵马上就要杀到了,快组织人马进攻吧!”  

“滚一边去。”  

左良玉此刻心里正大急,见秦明还上来啰嗦,顿时破口大骂道。  

若非有熊文灿在,他真想趁机干掉秦明,出一出心中的那口恶气。  

秦明脸色铁青,但也只得强忍了下来,因为此时他身边只剩下家丁和一些将领了,加起来还不足千人。  

而得益于他殿后,左大帅却足足还有七千多大军,昨晚也只跑散了两三千,哪里还敢和他唱对台戏?  

奈何逃了一天一夜,七千人一个个早已疲惫不堪,饥肠辘辘,瘫软在了地上,又如何有力气去进攻?  

听着后面隐隐绰绰传来的喊杀声,左良玉脸色变换了数下,最后一脸决绝得道:“告诉兄弟们,只要跟着本帅逃回去,到时每人赏五两银子,走!”  

说着就朝北面的深山老林钻去,几千人马也只得爬起来,跟着去翻山越岭,这一钻数千人注定是要放羊。  

“这…这也太果决了吧?”  

远处正磨刀霍霍的红莺,望着好几千人就那样向着大山里钻去,顿时傻了眼。  

“红姐,那咱们要不要追?”  

小翠走上来问道。  

“怎么追?”红莺翻了个白眼。  

“人呢?”  

牛二带着人气喘吁吁杀到时,同样傻了眼。  

得知对方逃进大山后,也不知该怎么办,和红莺一合计,决定还是等秦大王来了再说。  

而秦宇直到中午才带着大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