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8【将功折罪】(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项南随后带林黛玉回到贾府,“妹妹什么时候想家了,只管告诉我一声,我就带你回家去。”  

“谢谢二哥哥。”林黛玉见他这么说,自然高兴。  

“宝二爷、林姑娘,老祖宗传饭了。”这时,袭人走过来道。  

“走吧”项南笑着向林黛玉道。  

林黛玉点点头,同项南一起来到荣庆堂,就见贾母、四春、王夫人、王熙凤、李纨等人都已经在坐了。  

“宝玉,挨着我坐。”贾母招呼道。  

“我挨着姐姐坐,让姐姐挨着老祖宗坐吧。”项南笑道。  

“也好。”贾母点点头道。  

随后元春、林黛玉挨着贾母坐,项南挨着元春坐,余下三春也各自落座,而王夫人、王熙凤、李纨等长辈却不能坐,而只能负责布菜。  

这其实是旗人传下的规矩。  

在旗人家未出阁的姑娘地位最高。因为姑娘可以参加选秀。万一雀屏高中,便可以带挈一家飞黄腾达,因此媳妇得伺候婆婆、小姑子。  

等婆婆死了,媳妇成了婆婆之后,才能享受新媳妇儿的孝敬。所以留下一句古话,叫做“多年媳妇熬成婆。”  

《红楼梦》是写于清朝,因此很多生活习俗都是清朝时的。比如贾府的少爷、小姐都有奶娘和教引嬷嬷;贾母被称为“老祖宗”,也是源自旗人的称呼。  

很快饭菜摆上。  

贵族讲究食不言寝不语,因此饭桌上没人说话,甚至连一声痰嗽都无。  

很快吃罢了饭,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这是用来漱口的茶。  

等漱完口之后,丫鬟们又各自端来洗手的铜盆。  

众人洗过手后,用缎子擦净,随后才又上了茶,这杯才是喝的茶。  

“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贾母向王夫人道。  

王夫人点点头,引着王熙凤、李纨离开。  

“宝玉,我不管你是神仙妖怪,还是凡夫俗子,我只认你是我的宝贝孙子”贾母握着项南的手道。  

听她这么说,众人都意味深长的看向项南。  

“老祖宗,我当然永远都是您的宝贝孙子。”项南笑道,“您永远都是我的老祖宗”  

“乖孙子”项南的回答,也让贾母非常满意,开心的抱着他不放。  

“弟弟,你真的是神仙?”元春好奇的问道。  

“那是自然。”项南点点头,“我是赤瑕宫神瑛侍者,因为思凡所以才下界。”  

“赤瑕宫神瑛侍者?!”众人都是一愣,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位神仙。  

“弟弟,那你落草时衔得那块玉,又是什么来历?”元春又好奇地问道。  

“这块玉来头就更大了。它是女娲炼石补天剩下的一方石头,自恨无才可补青天,因此求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带下凡,好在温柔乡、富贵场享受几年。  

两位仙人抵不过它的央求,才将它变为一方美玉,又镌刻了几个字在上面。”项南解释道,“刚好我也要下凡,所以便一并带下界来了。”  

“原来是女娲补天的石头”众人一听,都啧啧称奇。  

说笑一会儿之后,众人各自散去。  

项南和林黛玉结伴回到房间。  

“妹妹晚安,睡个好觉。”项南向林黛玉笑道。  

“是,哥哥也早些安歇。”林黛玉也点点头。  

“二爷,要为您铺床么?”袭人走过来道。  

“不急,我先出去办点事。”项南说着,唿哨一声,便已消失不见。  

再出现时,他已经来到关外的盛京,后金國的首都。  

后金立国也近百年,盛京作为首都,虽不及京城那般繁华,却也颇具气象。  

项南先来到后金国库,径直将其中的金银珠宝等搜掠一空。跟着又来到粮库,将其中的粮食一并搬空。  

随后进到宫中,带走后金皇帝,所有皇子。接着又将左右丞相,六部尚书、八旗统领、副将、参将等一并捕获,统统塞进了自己的小包里。  

对他来说,抓捕这些人,简直轻而易举。就算这些人身边有许多侍卫保护,也依旧无济于事。  

最后,项南才又回到了贾府休息。  

转过天来,项南晨昏定省。  

“老爷昨晚睡得好么?”他笑着问道。  

“你这不孝子,都是因为你,为父昨夜一夜未睡。”贾政骂道。  

他还是对项南的做法不满,因此抑郁难平,一夜无眠。  

“老爷不要动怒,这个小包给您。”项南笑着递出小包,“我保证看了里面的东西,您一定会心旷神怡,喜出望外。”  

“你这无知的孽障,又想搞什么把戏?”贾政不悦的喝问道。  

“您把小包打开看看就知道了。”项南笑道。  

贾政疑惑的将小包打开一个口,向里一看,顿时吃了一惊。就见里面竟装着一大堆人,看他们的穿衣打扮,竟然很像后金的匪酋。  

“这…这是…”他顿时惊讶的看向项南。  

“后金的皇帝、皇子、左右丞相、六部尚书、八旗统领、副将、参将都在这里了。”项南解释道,“而且后金的国库、粮库也被我搬空了。我想短时间内,后金國会大乱,暂时不会再对中原造成伤害。”  

听他这么说,贾政不禁惊讶至极,“后金國君臣上下全在这里了?你只用了一晚上的时间?”  

“没有,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项南摆摆手道,“主要是抓人有点费时间。”  

“…”贾政无语的看着儿子。  

朝廷为了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