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7【胆大包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除掉曹少钦之后,项南又将他的密匣抽出,将皇帝玉玺、督公印玺,以及几十张万两银票取了出来。  

当拿起皇帝玉玺的一瞬间,项南脑海之中,忽然就涌出了一个念头,一个极其大胆、极其叛逆、极其不忠,但却又极其合理的念头。  

他准备取代南宫之中被囚的明英宗,半年之后借助夺门之变,成为高高在上的皇帝。到时候,匡扶社稷、铲除阉党、启用贤良,造福百姓。  

他已经做过三任皇帝,分别是李承鄞、宋青书、乾隆,因此执政经验相当丰富,他有信心做一个好皇帝。  

而且,他知道明英宗重新复位之后,其实做得并不好。  

明英宗之前执政时,就宠信阉党、疏忽边备、交恶苗民、军事失利,几乎送掉整个大明。之后他再度称帝,继续宠信阉党、屠殺忠良、割土卖国,以致激起民变。  

可以说明英宗这样的皇帝,在中國历史上都是排得上号的,当然是倒数的。昏庸无能、宠信奸佞、残害忠良、倒行逆施、激起民变…  

刘禅跟他相比,都已经算是明君了,起码刘禅没有冤殺诸葛亮。  

因此要取代明英宗执政,并不是坏事,乃是为黎民造福。  

只不过周淮安作为臣子,却要伪装成皇上,执掌天下,委实太过大胆了些。  

但项南还是决定这么做。  

一则,周淮安、邱莫言这些义士,最大的念头就是天下太平,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明英宗再度当皇帝,显然不可能给百姓带来好日子。  

至于朱见深继位,也不可以。因为他才十岁,幼主继位,更有机会导致权臣、阉党把持朝政,而两者都是取祸之源;  

二则,他和邱莫言可以浪迹江湖,找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用他刚才得到的几十万两银子过日子。  

但是他们这一辈子都是通缉犯,是见不得光的。这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子孙后代。因为他们两人的子孙后代,都是没有前途可言的。  

古代中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他们的子女就不可能当考取功名,因为光是第一关童子试,就要求写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的名字、籍贯、来历。  

而古代户口制度虽然不完善,但要想造假却也并不容易。  

尤其是古代乡党观念极重,随便编一个籍贯,到时候就会有当地的官员、富商、乡亲前来认亲。  

一旦答对不上,这就是死路一条,因此浪迹江湖,逍遥自在,听上去似乎很浪漫,但现实却是非常的残酷。  

相反,如果他成为皇帝,他们的子孙就是皇子皇孙,比科举当官还要好。  

项南盘算已定之后,带走了皇帝玉玺、督公玉玺、银两,以及曹少钦的人头。  

他随即施展轻功,离开了布政使府邸。  

以常言笑和黑旗军的本事,自然是发现不了他的。  

出了布政使府邸,项南一路疾奔,回到家中。  

进到家中一看,就见邱莫言正带着进宝、玉英两人跪在菩萨面前,默默祈求观音大士保佑,希望项南可以马到成功。  

“观音大士,民女邱莫言愿折寿一半…”她默默祈祷道。  

“求佛拜神有个屁用!”金镶玉站在一旁,撇嘴说道,“我刚才去布政使府看了,丫丫叉叉站得全是人,他能成功才怪呢。  

依我看,还是想想以后怎么办吧,我可事先说好了,我不会管你们的。咱们老头儿拉胡琴——自顾自吧。”  

正说着,项南已经推门走了进来。  

“周叔叔”进宝、玉英一见,都立刻开心的扑了上来。  

“淮安,你没事?”邱莫言见状,也不禁一愣,随即也跑了过来。  

金镶玉则是被吓了一跳,“卧靠,你牠玛是人是鬼?”  

“你才是鬼。”项南没好气的瞪她一眼,随后抱住了邱莫言、进宝、玉英等。  

“你没事,真的太好了!”感受到项南怀中的温暖,邱莫言知道他并非鬼魂,不禁大喜过望。  

“是啊,活着自然好了。”项南点头道,随后将背着的曹少钦的人头取了出来。  

“真的是他!这个恶贼!”邱莫言一见,震惊不已道。  

她跟曹少钦交过手,知道这的确是他。  

想不到,项南还真的成功了。  

“这就是东厂督公曹少钦?”金镶玉也吃了一惊。  

她刚才偷偷溜去布政使府看过,当真是戒备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那样的防御水平,以她这样的功夫,说什么也闯不过去。  

但没想到,项南居然能进去,还能殺了人出来,简直不可思议。  

项南随后为杨宇轩又立了牌位,将曹少钦的人头献在他牌位前。  

“杨公,曹少钦这阉狗已经被我铲除,您在天之灵就安息吧。”他带着邱莫言、进宝、玉英祭奠道。  

进宝、玉英也跟着痛哭起来。  

等祭奠结束之后,他便将这颗头颅,抛在了茅厕之中,让曹少钦遗臭万年,下辈子也翻不了身。  

完事之后,众人各自安歇。  

到凌晨时分,长安城内便宣布戒严。  

三班衙役、当地驻军、东厂番子、黑旗卫队,挨家挨户的搜查,寻找可疑份子。  

吓得民心惶惶,鸡飞狗跳,谁都不知道发生何事。  

只有项南五人知道,是因为曹少钦遇刺,所以才要大索全城。  

但这无疑是徒劳的,因为根本不可能搜出刺客。  

一个能悄无声息渗入布政使府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