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5【大仇得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项南看到CIA的回应后,都忍不住放声大笑。  

杜威自诩是爱國者,如今却被自己的同事污蔑成叛國者、贪污犯、殺人犯,真是好笑极了。  

不过这也正和项南的意。  

《谍影重重Ⅲ》中,当伯恩找到当年培训他的阿尔伯特·荷西的时候,荷西让他直接用槍把自己殺了。  

但伯恩却拒绝了他的要求,说他不配以一个烈士的身份死去。  

果然因为黑石楠计划的曝光,首席医官阿尔伯特·荷西,也遭到了珐律的审判。并在审讯期间猝死,大概率是被殺人灭口。  

一个致力于培训殺手的人,最后死在自己培训的殺手手中,不得不说也是报应了。而且,他死前已经声名狼藉,别说普通民众不会尊敬他,就算是CIA也早将他视为包袱。  

因此,他注定是不会以烈士的身份死去,受万人敬仰了。只会臭名昭著的死去,然后被万人唾骂。  

罗伯特·杜威如今也是如此。  

他不再是以烈士的身份下葬,而是以殺人犯、贪污犯、叛國者的身份下葬。对他来说,没有比这更糟糕得了。  

他这一生都热衷于殺戮、窃密、罗织罪名,如今自己被殺,秘密曝光,而且还被冠上贪污犯、叛國者的头衔,真的是报应。  

而见CIA竭力否认自己的罪行,把所有过错都推到杜威身上,项南也决定要帮卡罗尔一个忙。  

他随后把自己窃取到的光谱计划文件曝光。  

光谱计划就是美國通过监控互联网、电话网络和监控系统,监控全世界的计划。  

这个计划,跟罗伯特·杜威要推行的铁手行动如出一辙。只不过铁手行动更严苛,更残酷,而光谱行动受限于当年技术的关系,远不如铁手行动那么强大。  

即使如此,光谱计划的曝光,仍然拆穿了CIA的谎言。  

毕竟光谱计划是十年前就开始实施了,而那时候,罗伯特·杜威还不是CIA局长。  

也就是说,CIA想甩锅给杜威,已经不可能了。  

杜威虽然并非好人,但CIA也同样不是好货。  

光谱计划的曝光,令CIA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  

尤其是这个计划,监控了全世界,不只是国外,还有美國本土。不只是监控对手,而且连盟友都监控了。  

这自然让他们很不满意,纷纷表示抗议。  

最终在巨大的压力之下,CIA进行了从上到下的全面整改。  

大批职员被调整,大批项目被中止,大批官员被淘汰…  

但项南知道,这样的改革,或许能一时有效,但不可能永远有效。  

因为美國早被军工复合体绑架了,而CIA及一众情报机构,正是他们的眼睛、耳朵、触手。  

如果CIA不再帮他们作恶,那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所以CIA再改革也没用,除非军工复合体垮台才行。而那个难度,就要大得多了。  

项南也没能力摧毁它。  

CIA巨震之后,项南又去了趟英國,找到了马尔科姆·史密斯。  

当年他负责绊脚石计划的招募工作,就是他负责考察杰森·伯恩的。  

因此伯恩沦为殺手,自然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而马尔科姆此时早已离开CIA,在伦敦开办了一家安保公司,从事安保任务。  

项南很轻松的就找到了他,但是他并没有殺死他,而是偷偷在他体内,打入了一道真气。  

这不会要了他的命,却会让他下半生都被病魔缠身。  

他这病也不痛苦,就是很丢人。  

简单来说,就是大小便不受控制,随时随地都可能倾泻出来。  

这种病虽然不会要他的命,但对他这样一位已经转行,而且从事体面工作的人来说,无疑是很不体面的事情。  

收拾了马尔科姆之后,项南基本上把仇都报了,而此时他也已经四十多岁。  

他不再执着于复仇,而是安心的跟玛丽过日子。  

他继续在歌坛、影坛发光发热,玛丽继续陪在他身边,照料着他的生活。  

他们两人始终没要孩子。  

玛丽觉得孩子是负担,而项南则认为,现在这世界太乱,不想孩子来受罪。  

因此他们两人意见一致,始终恩爱。  

这样的情况,也令娱乐圈众人为之侧目。  

毕竟这个圈里,分分合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好像小李子基本半年就换一个超模女友;卡戴珊家族更是把恋爱当生意谈…  

在这个圈子,从一而终,才是稀罕事。  

也因此项南夫妇二人,自然格外令人尊重且羡慕。  

尊重,是因为在这个圈子还能洁身自好,而不是随波逐流,这份定力就不简单。  

羡慕,则是因为谁都希望有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就算那些浪荡子其实也不例外。  

只是他们不具备维持一段长久、稳定关系所需要的能力,因此只能不断分分合合。  

而项南和玛丽结婚十年,却依旧恩爱,显然很让他们羡慕。  

在此期间,艾瑞娜在项南的扶持下,一直是歌坛的当红明星,并且在三十岁时结婚、生子,组建了非常美满的家庭。  

她对项南这些年的帮助也很感激,因此两家人经常来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很快匆匆几十年过去。  

到了二零五零,项南和玛丽都老了。  

项南倒还看不出老态,但玛丽是真的老了,脸上皱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