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0【太玄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项南知道,荒岛上的绝世秘籍,有可能就是《太玄经》。  

《侠客行》所发生的年代,是明朝中后期,应该在《笑傲江湖》之后。  

之所以现在如此提前,主要是因为他建國之初,便开放海禁,使得海上人员的活跃度大大提升,因此才有更大几率发现这荒岛。  

就像常在河边走,就很难不湿鞋。  

而明朝时,朝廷为了防止倭寇,一直是采取海禁的。也因此,海上生意不够活跃,自然就很难发现这荒岛。  

项南收到密折之后,立刻轻装简从,乘坐大船来到东海荒岛。  

到了之后,先派锦衣卫将所有人等一律驱逐出岛。  

锦衣卫是建国初期,项南组建起来的队伍,完全听从他的指挥。  

他为了组建这支队伍,也是耗费了不少心思。  

不仅传授了他们武功,而且还为他们配备火槍、霹雳弹,乃至小型火炮,简直是武装到了牙齿。  

也因此锦衣卫的实力相当强悍,整个中原武林全部集结在一起,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所以如今锦衣卫驾到,一清场,那些侠士就只能被迫离开。  

等他们走后,项南走进山洞之中,果然见到洞壁上刻着图形。  

图形旁还有文字注释,正是《侠客行》第一句,“赵客缦胡缨…庄子说剑篇云:‘太子曰: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缦胡之缨,短后之衣。’  

司马注云:‘缦胡之缨,谓粗缨无文理也。’”  

项南知道,这些注释都是故意误导人用得,谁若按这些注释去参悟功夫,那就是误入歧途了。  

虽然不会走火入魔,而且武功还有所进境,但相比真正蕴含的武功,还是差了一大截儿的。  

真正的武功,只能从图中揣摩,而且每幅图都是真气运行图。由内而外,衍生招式。  

实话说,这套武功,简直不像是人能创造出来的。  

江湖中武功主要分内家、外家。  

内家即是以修炼内功为主,招式为辅。好像全真教,入门之后,先学《全真大道歌》,修炼内力,再学剑法、掌法、暗器等等;  

外家即是以修炼外功为主,内功为辅。好像金刚门,入门之后,学得基本都是硬功夫,如金刚指、般若掌、神掌八打、金刚伏魔神通等等。  

总而言之,无论内家、外家,内功、外功都是分开练习。  

即使是《碧血剑》中的华山派,混元掌能够同时修炼招式也修炼内功,那也是由外而内,由外功生成内劲。  

还没有哪家的武功,是由内功催生出招式的。因此《太玄经》可以说是天下独一份,实在奇特。  

项南知道《太玄经》应该如何练习,所以他不去看那些文字注释,只观想图形。  

而他的进展也非常快,总共二十四图,他总共耗费了两个月时间,就连全部练成。  

就连之前练过的八图,他也重新练了一遍,感觉还是有差异的。  

毕竟他之前练得是别人手绘的图,跟原图或多或少都有些差距,因此悟出的武功多少有些瑕疵,绝对比不上正版的壁画。  

而二十四图中,每一张图都蕴含一份武功。  

第一句赵客缦胡缨、第十一句将炙啖朱亥、第十五句眼光耳热后、第十九句句千秋二壮士都是掌法;  

第九句「闲过信陵饮」,第十四句「五岳倒为轻」,第十六句「纵死侠骨香」、第十八句邯郸先震惊,则各是一套拳法。  

第二句吴钩霜月明、第五句「十步杀一人」,第十句「脱剑膝前横」和第十七句「救赵挥金锤」,每一句都是一套剑法。  

第四句飒沓如流星、第十二句持觞劝侯嬴、第二十三句谁能书阁下都是外门兵刃;  

第三句银鞍照白马、第六句「千里不留行」和第七句「事了拂衣去」,第八句「深藏身与名」,每一句都是一套轻功;  

第十三句「三杯吐言诺」,第十八句「意气素霓生」,第二十句「烜赫大梁城」、第二十二句不惭世上英,则是吐纳呼吸的内功。  

第二十四句白首太玄经即是总纲。  

项南的武功本就已经到圆满境,修炼全本《太玄经》之后,更是有一种凌虚御风,飘飘欲仙的感觉。  

举手投足之间,都蕴含着无数精妙招式。而且不须存想内息,劲力便自然而至。  

相比之前的动念即至、心到力到还要高出一个境界。  

可以说到了如今,项南已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就算是张三丰复生,也不是他的对手。  

到了这个程度,项南才哈哈一笑,随后走出洞去。  

二十四幅壁画,他并没有毁去。  

一来,都是先贤毕生心血,不好就这么毁掉;二来朝廷搞科举,是为了牢笼志士。而《太玄经》对习武之人来说,同样也是誘惑力极大。  

不知多少侠客到了岛上之后,茶不思饭不想,连亲人都抛在脑后,只为了悟透其中的武功。  

龙木二岛主为了上面的武功,更是在岛上待了四十年之久,皓首穷经了一辈子。  

项南正想着打压江湖的势力,六根圣火令虽然搞得江湖大乱,但最近几年,风波已经渐渐止息了。  

因为人们发现,六根圣火令,除非全部抢到手,否则用处并不大。而且波斯武学虽然诡异莫测,但学得人多了之后,也变得屡见不鲜,稀松平常起来。  

所以六根圣火令的魅力,已经渐渐流失,搅不起太大风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