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喜事连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婚礼之后,项南、小蒙就回了城里。  

当天晚上,洞房花烛,一夜缠绵。  

两天之后,项南就带小蒙去了一趟盛京,报名了电大,交了学费、注册了学籍,并拿到了相应的教材。  

在项南的推荐之下,王小蒙选得是学前教育专业。  

因为永强就是盛京师范大学毕业,学得也是学前教育。因此王小蒙选这个专业的话,项南还能教她。  

报完名之后,两人又回到开源,过起了他们的小日子。  

项南一边写自己的小说,一边为小蒙辅导功课。小蒙一边根据教材上课,一边接受项南的辅导。  

两人齐头并进,在事业上共同进步。  

生活上,两人也是互相协助。  

小蒙人勤快能干,买菜做饭这些事归她管。项南则负责打扫房间、洗涮碗碟。共同分作家务。  

爱情方面,俩人也是你侬我侬。  

随着搬进城里来住,开阔了眼界,增广了见闻之后,小蒙跟项南的共同话题就多了起来。  

其实小蒙并不笨,只是见识少而已。  

她上学只上到高中,高考没考上大学,她就直接回家了,没有再复读。回家之后,她就种地、做豆腐、卖豆腐,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  

可是,这些年是世纪之交,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互联网崛起、房地产兴旺、中土入关…每一年都有大变革。  

她在村里待了五年,知识、阅历都没有更新换代,自然就显得落伍了。  

现在一搬到城里,一接触现代社会,她的知识面很快就增长了。  

而就在两人过小日子的时候,王大拿、王木生父子俩,也在同一天迎娶了谢大脚、王香秀两人。  

他们的婚礼是在城里举办的,因此只有项南、小蒙出席了婚礼。  

“永强,我敬你一杯。之前的事儿,咱都忘了吧。”王香秀举杯道。  

之前,她跟项南多少有点恩怨。现在,啥话都不说了,都搁酒里呢。  

“行,祝你们婚姻幸福,天长地久。”项南笑着说道。  

和解就和解好了,反正本来也没什么解不开的疙瘩。  

“谢谢。”香秀点了点头道。  

谢大脚随后也带着王大拿过来敬酒。  

“这是我们村有名的才子,谢永强。不仅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还是我们村第一位大作家。”谢大脚介绍道。  

“哎呀,厉害呀,孩子”王大拿打量着项南,笑着称赞道,“又是大学生,又是大作家,挺好。俺们老王家祖宗八辈,也没出个念书人。”  

他没啥文化,就是个大老粗。不过他心里挺崇拜、挺喜欢读书人的。  

“王董客气了。您白手起家,筚路蓝缕,创出这么一番事业,才更令人敬仰。”项南笑道,“我敬您一杯。祝您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哎呀,不愧是念书人,这小词儿整得。”王大拿乐道,“那啥孩子,你留个我的名片。将来你要想上班了,我们王氏集团随时欢迎。”  

“谢谢。”项南笑了笑。  

婚宴结束之后,项南跟小蒙回家的时候,还在酒店外的停车场里,发现了李大国的踪迹。  

他混在人群中,一眨眼就不见了。  

不过项南相信,自己绝对没看花眼。  

而对李大国现身于此,项南也有诸多揣测。  

最可能的原因,就是他舍不得香秀嫁人,所以特地跑来观礼,见她最后一面。  

对于他这种做法,项南只能表示遗憾了。  

其实,香秀跟李大国挺配的。  

乡爱系列里,他俩合了分、分了合,光离婚、复婚就折腾好几回,真真不是冤家不聚头。只可惜把个老实人马忠夹在中间,折磨得差点變态。  

谢大脚跟王大拿结婚之后,就搬来了城里居住。  

她那小卖店被刘能花两万块钱给兑了。这两万块钱,其中的一半,是刘能逼着刘英,问赵四家要的。  

这让赵四十分不爽。只是孩子刚结婚,他不想跟刘能闹掰,所以只能是忍痛割肉,出借了一万块钱。  

不过,他也不傻。等刘能兑了店之后,他就指使玉田撺掇英子去小卖店买东西。关键还不带钱,等于白拿。  

几次之后,就把刘能给惹火了,呲哒刘英在老赵家没地位,出门连钱都不带。把刘英挤兑的回家直哭。  

除了刘能成功开辟第二产业之外,赵四家也投资一万块钱,买了花草苗木,准备干苗圃。  

赵玉田按照项南的指点,到镇上的网吧去查了,发现现在这苗木花草的确挺火,挺卖钱。  

他还嫌网上查得不可靠,又专门去了趟开源,在城里的花店转了一圈,发现那些花草的确卖得挺火。  

他跟老板也商量好了,如果有好的花草苗木,他们都愿意进货。  

因此,赵玉田心里就有了底儿,回家之后,就开始筹备。  

赵四本来是不想折腾的。因为他种了一辈子地,也没干过苗圃,不晓得这生意能不能干。  

万一赔了,他怕赔不起。  

“爹啊,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就属我最差了。”赵玉田劝道,“永强是大学生,现在还是作家,写本书就赚几十万。小蒙现在也上电大了,将来也是大学生了。有永强帮着,人家也不差。  

香秀嫁给了王木生。虽然王木生人不怎么样,可是人家是真有钱啊。人家刘一水也开养殖场,现在也是大老板呐。  

只有我跟刘英儿还是农民,在土里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