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战争前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把冷香丸的配方珍重地收好,己姑娘就觉得眼前这个唇红齿白,而且颇为守礼的贵公子和自己颇有共同语言。  

这年头,想做文艺女青年也是很难的一件事,实在是知音太少,自己一个人闷头琢磨,缺乏共鸣。  

她想了想,说道:“小女子要回北方,如果冷香丸配置成功,到时候也回赠公子一些,如何?”  

那玩意能吃吗?又是霜雪又是雨水的,还得埋在地下埋一年,邓婵玉倒是不怕毒,只是觉得这玩意不好吃。  

不过人家一番好心,也不方便拒绝。  

加微信是不可能的,只能留个地址。  

“家母是三山关人士,姑娘到时候寄到三山关黄家商会即可。”  

她觉得说出“我爹是总兵”的话很羞耻,就把自己的背景稍稍遮掩了一下。  

己姑娘说了一声“好”,然后也给她留了一個地址,是冀州城外的一处农庄。  

双方以后有什么文雅的事,都可以借着信件交流。  

“文雅......我想想,唉,有了!”邓婵玉一拍大腿,还真想到一件雅事,不就是玩文艺吗?谁怕谁啊。  

“姑娘听说过一道叫做‘二十四桥明月夜’的菜吗?”  

己姑娘眨巴眨巴眼睛:“小女子头一次听说。”  

“这样,你取一整根腌制过的火腿,猪腿、羊腿都行,在火腿上挖二十四个洞,然后在洞内填上球状的嫩豆腐,从侧面看,成二十四道拱桥形状即可。蒸两个时辰,最后弃掉火腿,吃那二十四块带着火腿香气和精华的豆腐......”  

邓婵玉暗中擦了一把汗,在她看来,这道菜就是典型的脱裤子放屁,有这个工夫,直接吃火腿行不行?非要吃带火腿香气的豆腐?  

“公子是在暗示我身体较弱,需要多多进补肉食,对吧?”漂亮姑娘捂嘴轻笑。  

邓婵玉爽朗地笑笑:“被姑娘发现了,姑娘真是冰雪聪明。”  

这姑娘身子骨不是一般的弱,自己这边一拳打下去,会哭很久吧?  

二十四桥明月夜确实有让对方多吃肉的意思,哪怕你闻闻味,沾点荤腥也行啊。  

她心态越发放松,没话搭拉话,随口问道:“姑娘这个身体,在南方静养不好吗?舟车劳顿,此时前往北方,岂不辛苦......”  

己姑娘微微摇头,目光看向船外:“南都大乱将起,稍微辛苦一些,好过受那刀兵之苦。”  

“......”邓婵玉语塞,原来一切的根源竟然都在我这,那没事了。  

女人很聪明,邓婵玉也不笨,双方聊天还是挺愉快的,关键是对方长得好看,要是换一个七十岁大娘,她才懒得费心思找话题呢。  

遇到长得漂亮且说话很好听的己姑娘后,邓婵玉身上那阵动不动就捡钱的奇怪好运也消失了,好像运气一口气全部耗光了一样。她们顺着水门离开南都城,己姑娘走另外一条路前往北方,邓婵玉这边则汇合了黄姨娘等人,返回三山关。  

......  

南都的百鸟朝凤像是一枚深水炸弹,把红尘内外都震了一把。  

看到南方出现一道新气运,大商的三朝老臣,司天监太师杜元铣立刻写好奏章,连夜面见天子。  

朝歌城外,原本准备去混官场,之后好好打脸西岐的孔宣在城门处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南方。  

你说他不识天数可以,说他中二也行,反正他对于那所谓的“凤鸣岐山”是极度不满的。  

九天玄女那边知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时候选择忍了,你们人族最强,无论说什么我都是“对对对”。  

孔宣不准备忍,我妈都死多少年了,还去西岐鸣叫?你们要脸吗?越是宣传“凤鸣岐山”,他越要反过来保卫大商,打脸西岐。  

在踏进朝歌城前,南方出现这种异象,这明显是某个启示,他也不急了,原地拐弯,打道回府,他要再观望一下。  

纣王这个时候还算沉得住气的,等待了数日,很快,南方三山关的八百里加急就送到了朝歌城。  

“邓九公急奏,南都城现异象,诸位爱卿,此事当如何处置?”  

纣王是绝对不承认什么祥瑞的,在他口中,百鸟朝凤、凤鸣岐山这些统统都是异象,有点奇异,仅此而已。  

丞相商容最先说道:“陛下可下旨,召南伯候入朝,当面询问即可。”  

收了邓家不少金银珠宝的中谏大夫费仲说道:“南伯候鄂崇禹者,小人也,小人畏威不畏德,丞相所言只适用于君子。臣以为,当发大军,犁庭扫穴,一举荡平南都,方显我大商之天威。”  

“岂有此理!”商容怒斥道:“只因小小异象就置数千万黎民于水火当中?费大夫,须知,江水之南的臣民,亦是我大商子民。”  

纣王这个时期还算智商在线,有心削平四大诸侯,中央集权,但也知道不能急躁。  

“丞相所言极是,下诏,召南伯候入朝。”  

南伯候鄂崇禹是不敢来的!  

姬昌八十五岁,土埋脖子的年纪,平日表现无害到了极点,恭顺到了极点,这样的人每次入朝前都得给家人留下遗言,安排好后事,四十岁的鄂崇禹敢去朝歌吗?  

他儿子鄂顺倒是没孝出强大,而是很贴心地提建议:“父亲,不能去!”  

鄂崇禹好歹也是四大诸侯之一,此时离百鸟朝凤已经过去了十多天,鄂顺这个儿子的想法还单纯停留在“不能去”的阶段,而他这个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