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 大彻大悟的未来奠基人(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新网址:ixsw郭嘉一生奇谋妙策不少,非要说哪一策一计更为精妙,只怕曹操都说不出来。  

但要说哪一计最玄乎,肯定是官渡大战前夕预测孙策必死于刺客之手,还真就让他说准了。  

以至于后人常常说,孙策不死无三国,因为大家伙都觉得,只要他不死,官渡大战的时候肯定会偷袭许昌的,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曹魏了。  

郭嘉的这一则预言让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但其实认真的探究孙策短暂的一生,郭嘉并不是随口预言,而是有理有据的判断。  

因为孙策这小半辈子的戎马生涯里,一多半都是在跟世家对着干。  

各地诸侯对于自己地盘上的世家豪强,或是采用怀柔政策,或是采用平衡之术,这一点就连林墨也是学着用的。  

可孙策不同,秉持的就是一个字,杀!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管你四大家族、淮泗帮、江东帮,敢反对的就是杀。  

在汉末这种世家主宰了大势的背景下,你跟所有世家为敌,那就算许贡的门客不杀你,总有其他的刺客呀。  

放眼天下,哪一路诸侯能做大是不仰仗世家的?袁家兄弟,曹操,这些算成功的,因为他们还能压制的下手底下的世家;刘表、刘璋,这些是失败的,反过来被世家所控。  

不管是哪一种结果,大家都要遵守一个游戏规则,那就是联合世家。  

伱孙策是多大能耐啊,仅凭一杆霸王枪就想把根深蒂固的世家给挑翻了,孙家三代人同堂也办不到好吧。  

走上与世家对立的层面上,其实就已经注定了孙策的下场。  

出身世家的周瑜早就看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也劝过孙策很多次,奈何劝不住啊。  

当然,这里头除了孙策本身性格缺陷外,有一些矛盾也确实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譬如江东四大家族中的陆家,兴平二年的时候,孙策还隶属袁术,奉命攻打庐江,兵围数月有余,最后把陆康困的病死,至此城破。  

而那一战中,陆家人死了有一半了,余下的人全部都逃往了江东避祸。  

要知道,那个时候陆康可是名正言顺朝廷敕封的庐江太守,你却把他给逼死了,还杀了陆家这么多人,以至于剩下的人只能逃到吴郡去,这笔账该记在袁术头上还是你孙策的头上?  

而后,又把朝廷敕封的扬州刺史刘繇给干了,孙策这种种行径,其实跟背反朝廷已经没有任何的区别了。  

原本陆家的血债就让各大家族对于孙家心存不满,刘繇这件事之后,矛盾算是到达了极点。  

所以,哪怕张昭张紘再是人脉广、面子足,也很难为孙策筹措到足够的粮草军械,因为各大世家豪强,各个都巴不得孙家人早点死绝才好。  

以至于孙权在广陵身死,孙家军惨败后,各大世家豪强不仅没有给孙策雪中送炭,反倒是来了一把雪上加霜,各地开始掀起了反孙浪潮。  

大大小小的世家开始对孙策拒之门外,吴郡、会稽、豫章几个郡都出现了反对孙策的暴乱行动。  

所幸的是这些人还没有完全的联合起来,只是各自为战的拒绝与孙家往来。  

依着孙策过去的脾气,那肯定是要大开杀戒了的,为此周瑜甚至都拉上了张昭等人准备上门去苦劝了。  

毕竟这个时候如果还是采用暴力手段来平乱很可能把世家逼上绝路,最后四大家族站出来要求联盟对抗,那次第,真就是霸王在世也没用。  

但见到孙策的时候,他却意外的冷静,不仅没有去点验兵马准备大干一场,甚至都没有披甲,只是坐在院子里魂不守舍。  

问他什么,也显得心不在焉,答非所问。  

最后,周瑜把张昭等人都带离,重新回到孙策身边,一番耐心的询问下,才让他袒露心扉。  

广陵城下两次大败,折损不下三万江东子弟,黄盖、周泰、潘璋、凌操,外加亲弟弟孙权,这个打击对孙策而言不可谓不大。  

然后回到丹阳后各地又开始了大规模针对孙家的叛乱,这让他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过去种种,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面对眼前的局面,霸王枪也有力所不及的地方,更何况是一杆早就败给了方天画戟的霸王枪事实上,孙权还活着的时候,也是跟周瑜一样,多番劝谏孙策要对世家怀柔,真正引为己用。  

有这么一种说法,孙策弥留之际,其实很多人都想拥立孙翊上位的,因为他的性格最像孙策。  

但临死前,孙策开悟了,他明白自己的死绝非偶然事件,要在这片土地上真正站稳脚跟,仅凭武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权谋心术。  

而这方面,孙翊跟自己一样,远不及孙权,这才换了人选。  

历史,最是遵循着它自己的轨道在前行,眼前的孙策尚未重伤弥留,可心底的创伤也让他反思自己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曾几何时,他总觉得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杆霸王枪无法解决的,而现实给了他一记.不,是两记响亮的耳光。  

他开始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个人的力量,终究有力竭之时。  

所以,这一回,他不打算杀了,在江东杀个血流成河又有什么用,人家都在开疆拓土,而自己还在处理狼烟不止的后院,这样下去,别说壮大孙氏家业,到头来只怕迟早毁在自己手上。  

孙策能有这样的醒悟周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