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VI. 忠不可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亚兰帝都,天子脚下。  

新城工业区缭绕着的滚滚黑烟腾飞苍穹之上化作阴霾遮云掩日。  

朦胧的迷雾恍惚了视线,天际处游弋着沉闷的闪亮雷霆。  

暴雨如注,每滴狂响的雨点都在粉碎的冲撞中支离破碎。  

征服者大道。  

巨大花岗石拼接的道路严丝合缝,两侧连成一长排看不到尽头的幽蓝水晶柱灯,在能见度低的阴雨气候也提供着照明。  

因帝皇当年北上弑君,如风筝断线的十里龙尸叩开的溃口,就是这条路线,因此得名。  

全国,乃至整个西大陆的血液,都输进了这里,道路系统必须复杂,货物运输,人口流动,军部通道,都是不同的道路。  

而王公贵族,也有专属通道。  

即使如此,纳沙诺的马车前也排起长龙,等待着神情冷漠如同机器的王城军检查。  

王城军是亚兰军队系统中最特别的军队,直辖属帝皇,只能由帝皇本人或御前卫队发号施令。  

是丝毫不逊色于旧亚兰猎巫机密处的暴力机关。  

哪怕是现在亚兰军事委员会的代理主席,统调所有军队的最高司令长,奥古斯都,也无权指挥王城军。  

西塞罗和奥古斯都,是帝皇的左膀右臂,也是当今亚兰除了帝皇和教皇外,地位最高的人。  

冰冷的铁丝网哨卡,塔楼上魔能透镜穿射出的高亮光柱旋转扫视着。  

李思特这么多年,也很少见到巨人族。  

最近的一次,也是去年在林登城密港,遇到了马库斯带来的那有些痴呆的巨人。  

已知这世上存在古纪元留下的十一座高塔,而帝皇不允许有人处于比他更高的位置。  

必须造就奇观,但那些宏伟建筑,非人力所能及。  

在把国制改为由他独裁的开国第二年,就御驾亲征,征服了位于西海南部的弃誓遗地,统御了以放牧猛犸和比蒙为生的巨人一族。  

霸王也曾征服那里,把所有巨人当做奴隶。  

而帝皇也做到了。  

两千年间唯有这两人,即使是权倾天下的恩格玛女帝时代,也没有做到。  

从而使得,在新亚兰开国初期,震慑四海,其它国家趁其初期羸弱围攻的念头也作罢。  

当然如今已经是大航海时代,奴隶这个词汇渐渐淡化,但本质也无区别,巨人族成了帝皇的血汗劳工。  

修筑了丝毫不亚于十一座高塔的帝殿奇观,也是压制了永恒教派那自古存在的伟大高塔,那座标志性的摩天时钟楼。  

如今再次从车窗外看到那些五六米高的怪物走动,每踏一步都带过沉闷的回响,雨水浇打在他们身上,那副钢筋铁骨和巨大身躯,是世间最强大的战士。  

就算如此,也被帝皇征服。  

李思特这次来不敢冒险,当天来,当天走,不停留超过六小时。  

马库斯表示他会在龙石广场的国家博物馆一直等着他,那里是永恒教派为数不多不敢监视他的地方。  

前方的车流慢慢松动,从这条道路里进去的,都是亚兰官僚。  

当一名王城军掀开马车的窗帘。  

李思特还是有些肝颤,即使还没进入帝都,李思特已经感受到了帝皇的霸念,那恐怖无边的无形压力,也如浪潮般席卷而来。  

生活在帝都的亚兰人可能感知不到,但是李思特,是在和帝皇唱对台戏的。  

默念了三遍帝皇就是歌姬吧,自己哄自己下达心理暗示,才完全恢复镇静。  

只能说亚兰境内的反帝份子,属实胆大包天,出入王廷却阴里作对,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  

还好听纳沙诺说龙石广场隔着帝殿很远,在中环外围,在巨人劳工以及魔能工业的加持下,全世界的血运输到这座城市,可能造就了两千年间最宏伟庞大的王都。从龙石广场,是看不到帝殿的。  

“出示卡片。”  

身负魔能构筑漆黑铠甲的王城军冷漠说道,被铁面兜鍪裹住的面孔看不清表情,杀意森严。  

纳沙诺是亚兰世袭贵族,应对自然。  

用扫描魔能仪器检查了内里的回路构造,是艾司诺尔省首府周边城镇的伯爵。  

但王城军是不给任何贵族面子的,帝皇特许,行省大公来了都要老实接受检查。《领主法案》让亚兰旧贵族被圈起来养,怎能不心生篡逆,他们靠阶段式的税收分红依然是富家翁,但人上了那个级别之后,不只追求这个了,要的是极致的尊敬和大权独揽,才有了这么多反帝份子。  

“那個人是谁?”  

王城军指着纳沙诺旁边披着兜帽黑袍的李思特。  

“是我的一个随从,荣誉冒险家。”  

“你把帽子摘下来。”  

王城军一点不客气,大陆会武期间管理会松很多,甚至是放任一些西大陆的灰色势力进来,让他们赌博加注。可现在离观星节决赛还有两个多月,不是时候,王城守卫必须尽职做好工作。观星节时,御前卫队会再调度守卫力量。  

之所以贵族要检查,是因为反帝份子并不是秘密,在亚兰是众所周知的事,时刻严防意外情况。  

“他最近染上麻风病,不好示人。”  

“赶快,后面还有人等着。”  

走这条通道的都是贵族,有的是时间,纳沙诺马车后还排着长龙。  

过了几秒。  

王城军看那黑袍人还没反应,直接让另一名军人去侧面的车窗,手伸进去一把拽下李思特的帽子。  

如纳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