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见师父,守黄庭,养谷神(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树老重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  

“守黄庭,养谷神,男子怀胎笑煞人!”  

“具体的,你一看便知!”张静清把手里的道书给张之维递了过来。  

张之维接过,一边看着书上的内容,一边思忖起来,他不是什么道门小白,师父话里的意思,书上具体所讲,他是读的懂的。  

大致意思是,人就如无根的树,年老力衰,精神有限,只是待死而已。  

但世间老树,尚可以接以嫩枝,重新发荣,就好像梅树寄柳树,桑树接梨树一样。  

这种无情之物尚能由老复生,人这种得天地之正气的万物之灵,又怎么可能老了,却没有药医?  

而那药医之道,便是老而接栽之道。至于后一句的“守黄庭,养谷神,男子怀胎笑煞人”,当然不能单纯的理解为男人怀胎,或是男人发福肚子大了起来。  

应该是通过修行某种方法,生出了身外之身。  

这句话在《无根树》这本书上的图文描写是,一个人的头顶上,有一个小婴儿出来。  

一般人看到这种场景,都会觉得这是出阴神或者是出阳神。  

但张之维却不觉得,因为不管是出阴神还是出阳神,所展现出的样子,都是自己本身的外貌,不会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婴儿,这更像是一种其他能力。  

至于前面半句,“守黄庭,养谷神”。  

黄庭者,中央正位也,即阴阳相合之中一窍,又号为元牝之门,其实就是下丹田。  

在体内,元阳牝阴,阴阳合,有此窍即有谷,有谷即有神,无此窍即无谷,无谷即无神。  

谷即黄庭,黄者中色,庭者虚也,因其中虚,故以黄庭为名。  

这里的谷神,应该是指一个诞生于黄庭之中的什么东西。  

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或许还得从谷神的来历讲起。  

谷神的意思有很多,在《道德经》第六章里,老子对它的形容为“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张之维还记得,师父以前讲《道德经》的时候,谈论过“谷神”和“玄牝之门”,说它们有几种意思。  

明面上,谷神里的“谷”,是用山谷来形容大道的虚无,空荡荡的山谷可以生养万物。  

“神”是指孕育万物的能力和不拘于形式的过程。  

合起来的意思是大道虚空生养万物,万物由此而出,是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所以是天地根。  

而“玄牝”和“谷神”还有另一种解释,它指古人修真体悟中的一种精神觉知状态。  

正所谓,心无所住,至善如水,至虚如谷。  

在虚怀若谷之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明澈觉知,称为谷神,也叫玄牝。  

总之,这阐述了一些本体论的道,本体论是东西方都在讨论的一个很著名的观点。  

这里不谈西方炼金体系,在东方练炁体系里,本体论又被称做“本根论”。  

一些道家高人,一般都把天地万物的本根,也就是天地根,归结为无形无象,与天地万物根本不同的东西。  

在他们的理解中,天地根有三种解释。  

一是没有固定形体的物质,譬如先天一炁。  

二是一些关于抽象的道的概念或原则,如“无”,“法”,“理”。  

三是“心”,也就是主观的精神的延续和长存。  

这三种观点,分别源自三种学派。  

道家的典籍就是这样,它直指大道,但又玄而又玄,一千个人读,有一千种理解。  

并且,这一千个人,往往都能有所得。  

而这三种学派,若按后世的理解,或许可以归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至于张之维,他并没有对自己进行划分。  

他不是单纯的唯物主义,也不是单纯的唯心主义。  

或者在他看来,逮着一个观点使劲论证,其实便是陷入的妄执,如果放下执念,跳出来看,或许有很多不同的点。  

而在他看来,道祖老子,既有唯物的,也有唯心的,或者说,它们其实是共存的。  

那这么一来,上面对“天地根”的三种解释,其实都说的通了。  

所谓的天地根,既是先天一炁,也是抽象的道理和原则,法则。同样,它也是“心”,是主观的精神的延续和长存。  

或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们本来就是一个东西,是一个相互递进的关系。  

第一步是打磨自己的“心”,自己的主观。  

第二步是具化先天一炁。  

第三步才是化为法则和道理。  

一念之此,张之维就想起了三一门,逆生三重所求的是把自己练为先天一炁,这不就正符合了其中一个观点吗?  

或许三一祖师便是看到了这一点,但他太执着了,放不下,所以看不见后前一项和后一项,步子迈大了,扯到蛋了,终究是不能成。  

而若成了呢?  

张之维想起之前恒林大师给天台宗传度时,自己所见的那个巨大无比的大日如来法身,以及大日如来法身里的诸佛和众多菩萨。  

大日如来是诸佛和菩萨们共同的法身,它是无处不在,永恒不变的佛理。  

这不就正对着第二种吗?  

而佛有三身,三位一体,若仔细一想,三身不就对应了三种说法吗?  

“若这就是谷神,这就是天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