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撕毁条约(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是一位炼神高段的强者,若是全力爆发的话,不亚于三四名的先天武者,甚至还不止。  

原本诸葛家,便十分重视秦渊,压了不少注在秦渊的身上。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现在秦渊面临着来自于各方的威胁。  

现在看来强势无比,甚至胜过于任何一方诸侯。  

可毕竟还没有登上皇位,未来的事情,谁又说得定呢。  

诸葛慧以前也是打着这个心思,多方压注,总有一方能够赢得天下。  

可是现在,秦渊并不需要墙头草。  

若是诸葛慧此时不表态,秦渊与诸葛家的合作,最多便止于目前的情况。  

接下来,不论胜败,都不会接受诸葛家的帮助。  

可以说,一旦诸葛慧拒绝的话,将来秦渊得到了天下,获得的仅仅是诸葛默诸葛玄这几十名诸葛子弟,而不会惠及整个诸葛家,甚至他这位诸葛老祖。  

这也是秦渊的决定,逼迫诸葛慧,给出一个选择。  

诸葛慧没回答,陷入了沉思之中。  

久久无言。  

“诸葛默,接下来有军机要事商议,安排诸葛前辈下去休息。”  

秦渊对诸葛默说道。  

诸葛默闻言,微微叹息一声。  

可作为后辈,也无法左右诸葛慧的意见,更无法替整个诸葛家做主。  

诸葛慧离去之事,秦渊脸色变得十分的冰冷,眼中透露着凶光。  

“这事既然是因为李家张家挑起的,那么便先从你们的身上,取回一点利息。”  

秦渊站起身来,召来了各个将领,集结军队。  

原本定于几天后再离开天山城的秦渊,立即加快了行动的脚步。  

如今,泰山之议才刚刚结束,哪怕各地诸侯,想要对付秦渊,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甚至一个月两个月,都未必能够集结起一支讨伐秦渊的盟军。  

所以,这也是秦渊的机会。  

在此之前,自然要将整个天川益州给拿了下来。  

随着一道道军令,天山城内数万的将士快速的动了起来。  

很快,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便朝着九峡峰的方面而去。  

城头处,诸葛慧站在那里,看着离去的大军。  

苦笑一声。“这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其实,他十分的看好秦渊,可是,若只是引起几方诸侯的对抗,诸葛慧会毫不犹豫的站在秦渊这一边。  

可现在不一样,几乎所有诸侯,都将秦渊视为眼中钉,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现在现在实力是很强吧,可是有前车之鉴啊。  

连席卷了整个天下的天道军,都败在了世家的联合之下。  

仅仅凭借一个秦渊,占据了西雍凉州,北羌草原也算一个州吧,两个州的地盘,怎么能够与其他诸侯为敌,他们占据的可是整整十六个大州。  

秦渊出兵的动作,并没有瞒过各路探子。  

很快,一直关注秦渊的势力,便收到了消息。  

特别是九峡峰的李迁。  

刚得到下面传来的情报之后,身体不由自主的颤抖了一下。  

“秦渊这是准备提前与我们展开决战。”  

李迁对张景权说道。  

“不是重新制定了先天条例了吗?秦渊的特殊兵种不参与战斗,以九峡峰坚固的防御,以及我方近乎五十万的兵力,敌人就是倾巢而出,派来百万大军,也未必能够拿下。”  

张景权倒是不以为然。  

“秦渊此人,虽然看起来年轻,但可别小看他。”  

李迁沉重的说道。  

对于秦渊的发家史,李迁可是看了一遍又一遍,能够拿出各种神奇的物品,训练出强大无比的军队,甚至超乎士兵上限的特殊兵种,还能够收服一个个先天武者,简直就像是开挂了一般。  

每一次遭遇到危机之时,秦渊都能够创造出奇迹。  

明武城之时,遭受到十几万北羌军的围城,谁都以为明武城危在旦夕,可秦渊却是硬生生的创造了奇迹。  

宜都战场之时,谁也没想到,秦渊会减去了整个宜都战场的风云,最后更是击败了天道军的地宗宗首,给了天道军致命一击。  

收复西雍凉州与北羌之地,速度之快,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几乎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便消灭了所有敌人,收服一个个势力。  

现在,秦渊大军兵临天川益州,如今更是占据了半个天川益州的地盘。  

不得已之下,他们利用泰山盟约,给秦渊下了一道道限制。  

甚至,九峡峰亲自来了七位先天武者坐镇。  

尽管如此,李迁的眼皮依旧跳了个不停,心中惶惶不安。  

“我总有一股不安的预感。”  

李迁轻叹道。  

“我看你就是过度劳累了,这两天最好休养一番,接下来,将是最后的决战,可没有时间给你休息。”  

张景权劝说道。  

“也好。”  

李迁想了想,点了点头。  

站起身来,准备去休息一会。  

可是,刚走到房门处,又折返方向,朝着另一边走去。  

那里,正是他特意安置出来的房间,居住着两位老祖,以及泰山盟约派来驰援的五位先天武者。  

先天条例是更新换代了,其中新增的三条内容,都是特意针对于秦渊势力而制定的。  

可是,这面临着一个问题。  

那便是秦渊会不会遵守,若是秦渊不顾一切,不顾条约的限制的话,到那时,是否有应对的方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