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抵达幽江(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记。  

看见那肥猪般的后勤负责人,秦渊朝诸葛默使了个眼神。  

诸葛默下马,从包袱中掏出几枚银绽,塞入那人的手里,没过一会,所有手续都办妥。  

“呵,南荆王日理万机,哪管得了这些小事。”  

李德仪冷笑一声,才低声说道,“除了提供粮食之外,其余一切自负。对了,城内一切资源都被南荆王控制了,所有东西都要用军功兑换,粮食也一样,钱财之物可无法购买。”  

“我准备去兑换功勋了,秦将军与我一起去?”  

李德仪问道。  

秦渊倒是来了兴趣,跟着李德仪一起去,还是那位肥胖的军需官接待。  

此时,那军需官正与诸葛默在交谈着什么,看到秦渊几人进来之后,诸葛默悄悄来到秦渊的身边。  

“主公,幽江城中还有一座小型军营,可容纳一万多士兵,不过,需要花费五千两白银,且只可租住十天。”  

诸葛默有些无奈的说道。  

五千两,哪怕是乱世中粮食飙升,也足以买个三五百石粮食的,让一万人军队吃个十天半个月。  

“给了,顺便与之打好关系,以后行事方便一些。”  

秦渊脸上微怒,可毕竟是别人的地盘,自己初来乍道,人生地不熟,还差个落脚的地方,倒是忍了,以后看情况再说。  

幽江军营,秦渊是没打算去的,那里的环境,可比幽江城还在混乱。  

至于自立门户,秦渊这一万龙鳞军可没有那个资本,他可不想一天天没个安宁,哪怕战斗力再强的龙鳞军,不断被袭扰的话,恐怕也支撑不住。  

诸葛默微微点头,回到龙鳞军中,从一些士兵的包袱中,凑齐了五千两白银。  

由于银两比较重,所以分散在士兵的手中,并不影响战马的速度。  

金银之物,在乱世之中,同样行得通,所以出兵时秦渊让士兵们带了一些,但也不多,此次消耗了近半。  

这一次跟正常的行军打仗,还是有区别的,秦渊的准备还算充分。  

虽然李德仪说城内物品无法用钱财购买,可是里面的人,却可以通过钱财收卖。  

“天道第三军人灵卫,被你们消灭了?”  

那肥胖军需官乐滋滋清点了五千两白银,召来几位士兵抬到一边,然后看向李德仪。  

“没错,战场在崎岩镇,大人可派人去查验,同时,我们还收缴了一部分战争品。这位是武威太守,征北将军秦渊,可为我作证。”  

李德仪挥了挥手,顿时,十几个人头被扔了出来,都是人灵卫中主要将领的人头,以及一部分旗帜与衣甲,这些都是证明。  

同时,目击证人也是重要的证明,也称为担保者,对于李德仪说出秦渊作为目击者,没有征询过他的同意,秦渊是有些不满的。  

虽然是事实,可同样是对秦渊的冒犯,若是这一道上报的军功有问题,秦渊同样难逃责任。  

当然,除此之外,军需官还要进行一番验证,以免有人冒领军功,等确实无误之后,才会分发军功。  

“好,本官会派人调查清楚,同时会将战绩登记,传给上级。”  

军需官收起了小瞧的表情,郑重的说道,“若是你所说无误的话,最多不过三天,王爷与朝廷的奖赏便会落下。”  

天道军的人灵卫,据说只有五支,被袁孜率军消灭一支之外,还活跃在宜幽战场的,也不过三支,所以,只要派人一打听,便可知道真假。  

军功的每一笔,都要经过层层检验,并且登记在案,敌军数量,战斗地点......等等,一切信息都会登记清楚。  

至于冒领军功,可没人敢这么做。  

毕竟谁杀的敌人,肯定会保留重要的证据,想假冒都难。  

若真有人胆大这么做的话,那么便出现了两个领取同一军功之人,假冒者便是彻底得罪了正主,传出去双方的名声不好。  

而且,若是实力太弱的话,被正主盯上,可不会是一件好事。  

战场中谁也无法预料,很可能今天冒领军功,那明天便在战场上相见了,到时,可就不是友军,而是仇敌了。  

秦渊想了想,自己也剿灭了一万天道军,虽然是普通军队,可这战绩也不少。  

如江胜兵的上司,率领两万多军队,抵达宜都郡有十多天,可杀敌数也不过五千之人,而自身损失同样不少。  

按南荆王制定的标准,一万普通军队士兵,可以兑换一万点功勋,若是全歼一军的话,则有额外奖励五千点。  

若是没有意外的话,秦渊可以得到一万五千点的功勋。  

至于人灵卫全军,属于精锐中的精锐,而且还是南荆王亲自下达的击杀令,除了基础的五万点功勋之外,还有击杀令任务中的三万点,加之全歼敌军,足足有八万五千点。  

当然,对于李德仪来说,功勋点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得到南荆王的赏识,以及独立率军消灭人灵卫精锐的威名。  

秦渊在一旁,翻看着军功兑换本,上面详细记载了军功可兑换的物品。  

五点功勋点可以兑换一石粮食,十点功勋可以兑换一件兵器,一百点功勋可以兑换到一套粮食的装备。  

一千点功勋,便可兑换到八品的杂牌将军,而五品将军,则需要一万点功勋,同时,还可亲自命名将军名号,不在朝廷的正式编制之中,算是高等的杂牌将军。  

正如李德仪的忠义将军,李德勇的仁勇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