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白起突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秦渊抵达北林城之时,一支遮天蔽日的骑兵,穿越山林,来到了古凉城之外。  

“将军,前方便是古凉城。”  

一位斥候急匆匆的赶来。“古凉城一切正常,城门大开,城内守军并没有异常行为。”  

“很好,收起旗帜,随我进城。”  

秦迩遥望着远方,一座与北林城差不多大小的城池,此时城门处行人络绎不绝。  

这座城池,早已被北羌人占领,可城内的管理者,依旧由汉人组成,这些人中,大半都是跟北羌人暗中勾搭在一起,或者是城破后投靠北羌人。  

秦迩只率领着一万人的大军,其中一半是玄武军团士兵,一半是白虎军团士兵。  

之前攻占了北林城之后,他便与白起分道扬镳,各自作战。  

对于古凉城,他是势在必得,据情报消息称,城内仅有三千的汉人士兵,以及不到五百的北羌骑兵。  

“走!”  

秦迩低喝一声,收拢了旗帜之后,除了服装上与北羌人有些差异之外,就如同是北羌大军一般。  

城头上的守军看到了这支大军,并没有想象中的关闭城门,而是让人朝县衙汇报,通知官员。  

这正是秦迩的聪明之处,如今在武威郡中,能够拥有上万骑兵的,除了北羌人之外,还有谁?  

而距离马庆彪率领的大军,攻城失败并被全歼,也不过半天时间而已。  

消息还没有传播开,古凉城对此更是一无所知。  

特别是看到那上万的骑兵大军,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是敌人,还以为是北羌人攻下了明武城,北上回归,路过古凉城。  

很快,一群当场的官员联袂而来,并且喝退了进城的百姓,让出一条康庄大道,欢迎着他们的‘北羌主子’到来。  

可是,很快为首的几位官员,似乎发现了不对劲。  

“不好,不是北羌人!”  

一位视力不错的官员,看着一群身穿黑鳞铠的骑兵,顿时惊呼道。  

北羌人与汉人的相貌,还是有些区别的,特别是这些天都与北羌人打交道的官员而言,一眼便可以认出哪个是汉人,哪个是北羌人。  

此话一出,众人大惊,却是发现眼前这支大军确实与北羌骑兵不同,特别是连旗帜都没有,根本不知道是哪一方的军队。  

“关城门!”  

为首的县令喝道,可是,却是为时已晚。  

秦迩率领的骑兵汹涌袭来,根本不给他们任何反应时间,直接撞死了聚在城门处的官员,上百名守城士兵,顿时被杀得丢盔弃甲。  

这一战,速度结束得非常之快。  

城内三千五百人的守军,除了五百北羌骑兵宁死不屈,抵挡了一会之外,剩余三千守军,被击杀七八百,剩余两千多人,直接选择了投降。  

至于城内的官员,则死伤过半,只剩下一个主薄,率领着一群人,颤颤巍巍的臣服。  

“留下一千人,等候主公派人过来收编,其他人随我继续出发。”  

秦迩收复了古凉城之后,率领大军,迅速赶往下一座城池。  

如今,正是攻占城池的好时机,武威郡内北羌势力空虚,而且各个城池的防范心极低。  

如北凉城一般,不需要花费多大的代价,便将之拿了下来。  

若是北凉城有所防备,第一时间封闭城门,那他们想如此拿下,至少需要付出五倍以上的代价,或者,等待攻城车投石车的到来,才能轻松将之攻占。  

秦迩的大军不断前行,甚至还有余力,分出一部分的兵力,收复了沿途的城镇。  

这是秦渊下达的命令,不仅要占领主要城池,对于周边的城镇,同样要做到真正的占领与归顺。  

直到夜晚降临之时,秦迩大军抵达了天昌城,如法炮制,趁着夜色杀入城中,顺利的取得了天昌城的掌握权。  

而另一边,白起则是带领着杀神军,成功攻占了西墉城,上坯城。  

他的手段则是比秦迩残忍得多,直接与城内大军展开了激烈大战,遇到的敌人一个都不留抵抗虽然不不,可对于他们而言,完全不够看,完全是一面倒的屠杀。  

残酷的血洗手段,让整座城池血流成河,甚至激起了城内许多家族势力的反抗,可是结果,仍然是逃不出杀神军的魔爪。  

“轰!”  

上坯城内,一座豪华的府邸内,横七竖八的尸体,遍布了整个庭院。  

周边,一个个拼死抵抗的护卫,脸无血色,身体发抖,惊恐的看着他,以及他身后的杀神军士兵。  

此时的白起,浑身上下沾染着血迹,整个人如同是杀疯了一般,完全不顾及形象。  

当然,在战场上,他的主要目的是杀人,更懒得花费心神,去躲避喷洒出来的鲜血。  

一身白衣,透着血红色,长翎刀上流着鲜血,滴嗒滴嗒的落在地面,晚霞照耀在他的脸庞上,浮现着一种异样的邪魅。  

“哧哧哧!”  

随着最后一个反抗者的倒下,白起整个人的气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地之间的灵气,不断的朝着他涌来。  

天空仿佛被撕裂成两半,白云瞬间变成一片血云,笼罩着天空。  

许久,有一道虚幻的杀神巨影降临,身高数十丈,手持血色镰刀,仿佛能收割世间一切生命。  

那一双血红色的眼眸,俯视下方,注视着白起,红光激射而出,没入白起的身体之中。  

白起嘴角微翘,随后露出痛苦并快乐的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