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 新的科目(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好在杨小涛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也有过这方面的心理建设。  

端起桌上水杯喝了一口这才说道。  

“大伯,我能够做出这种判断,是有三方面原因。”  

“哦,三个,你说。”  

老人听了立马露出欣喜的神色,好奇的等着杨小涛开口。  

一旁的高教官也是双手放在膝盖上,神情专注。  

“第一个,从地理位置上说。”  

杨小涛将安南的地形说了下,老人听了点头。  

“那边的雨林、高山确实限制了机械化,拉近了双方间的差距。”  

随后老人开口,“这算是天时和地利。”  

杨小涛笑着点头,“您老说的对,在那种天气里,对后勤的转运工作尤其考验,以当年在高丽的战争来看,敌人靠的就是庞大的后勤支援。”  

“而在这种气候、地形下,想要获得充裕的支援,非常困难。”  

“不过,首长,您说了天时和地理,那我就说下人和。”  

老人笑着端起茶杯,让杨小涛赶紧说。  

“国外的情况我从药品支出上了解一些。”  

“这连续两次的疫情,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南亚地区,受到的损失非常严重.”  

“人民是祈求和平的,是反对战斗的。”  

“所以这场战斗注定是局部的战斗,不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随后杨小涛将自己对国外的局势分析说出来,老人欣慰的点头。  

“最后一点,就是我说的联盟的支援,还有国内的支援。”  

“有我们双方在后面全力输血供应,对方只要坚持住,只要将战斗拖延下去,对方即便后勤能力再强,也有拖垮的一天。”  

杨小涛将这三个理由说了下,最后老人只是轻轻点头。  

杨小涛清楚,他提出的是‘有限度的支援’。  

所以对方在等待这方面的论证。  

杨小涛并没有急着说,而在等老人询问。  

“我想知道,你如何觉得,在有限度的支援下,对方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老人认真的问着,虽然他有自己的理解,但还是想听听杨小涛的见解。  

沉默片刻后,杨小涛再次开口,“其实,上面三点只是大的方针,想要取得胜利,就需要搭配适合的战术。”  

“适合的战术?”  

“特种作战?”  

老人立马反应过来,随即询问道。  

杨小涛点头。  

“对!”  

“大伯曾经组建过一支特殊队伍,队长叫做杨智。”  

杨小涛开始说起特种作战的情况,还将在波斯那里的遭遇说了一下。  

“当时我们在人数占据劣势的情况下,凭借突然爆发的高火力,高精度,将追来的数倍敌人全歼。”  

“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在敌后的战场上,有这么一支精悍的小队,再配合游击战的精髓,专门破坏补给线,攻击地方重要人员,破坏通讯设施等等。”  

“不需要多了,只要三支,就能将敌人后方搅乱。”  

杨小涛结合自身的情况说完,屋子里一片寂静。  

而此时,高教官的脸上尤其兴奋。  

此时此刻,老人也笑着点头。  

“说说你对特种作战的认识。”  

刹那间,杨小涛好像明白什么。  

安南那边的事情,只不过是个引子,而主题就是眼下的‘特种作战’。  

“大伯,我对特种作战的认知并不多。”  

虽然后世看过很多特种兵的题材,但那都是经过编剧加工出来的,像什么冲锋号一吹,所有人都呼啦的起来往前冲。  

那不是给人家重机枪当靶子嘛。  

纯粹的屏幕效果。  

实际上,冲锋也是讲究策略的,说白了就是大的三三制套在小的三三制上。  

该怎么冲,往哪里冲,后面怎么掩护,都是有安排分工的。  

反正上过战场的人下来说了,该趴在的时候,脑袋绝不露头。  

所以,屏幕上学来的东西糊弄一下其他人还行,可眼前的这位可是文武双全的人物,还是别拿出来打自己的脸了。  

杨小涛知道理论上说了没用,干脆打算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展开。  

老人拿起水壶给杨小涛倒了一杯,然后旁边的郭秘书将暖瓶打开,继续添水。  

“不瞒你说,最近学院里正在对这件事展开讨论。”  

老人说完看向一旁的高教官,“小高,你来说一下。”  

高教官点头,随即将情况简述起来。  

杨小涛也知道了,军事学院想要将特种作战作为一项研究课题,简单说就是成为学院的新科目。  

对此有人持肯定态度,觉得这是一种新的战法。  

也有人觉得在大兵团作战中效果不大,而且觉得特种战斗的资源消耗是普通士兵的三五倍,而效果却未必有三五倍士兵获得的多。  

双方都有自己的见解,一时间争论不休,最后连老人都被惊动。  

于是在一番了解后,恰好知道杨小涛来到了金陵,故此老人让人将他找了,想要听听杨小涛的意见。  

听完高教官的话,杨小涛不自觉的撇撇嘴,这一幕被老人看到后,立马笑道,“怎么了,你是有啥觉得不对的?”  

杨小涛忙摇头,“不不,我不是觉得不对,而是吧.”  

“是什么!”  

“这个,就是觉得你们认为特种部队的消耗是普通队伍的三五倍,有点,有点算错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