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 督导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小涛,这次事情不对劲。”  

“怎么了?”  

刘怀民凑到耳边,“这次会议,是要安排督导组,进入各个工厂,监督生产任务。”  

“督导组?”  

杨小涛想到什么,然后诧异的看着刘怀民,“换汤不换药?”  

刘怀民轻轻点头。  

啪啪啪啪就在杨小涛跟刘怀民两人后悔前来参加会议的时候,周围响起一片掌声,旁边的人更是陆续站起来,两人见此只能站起来,跟着鼓掌。  

然后抬头看向前方,只见三人从一旁走上主席台,领头的竟然是个中年妇女,身后跟着两个中年男子。  

三人都是一副中山装,一边走着一边鼓掌,脸上都是笑容。  

看到这三人到来,杨小涛下意识的侧头,恰好跟刘怀民对上。  

“一会儿,不说话。”  

刘怀民说了一句,随后跟着众人坐下。  

杨小涛自然明白话里的意思。  

形势比人强,眼下陈老还在南边回不来,他们现在就跟没了家长的孩子,碰到学校开大会,没有发言权。  

两人坐下,神情平静。  

掌声消歇,左边的中年人便率先开口。  

“同志们!”  

中年人说话中气十足,在话筒的放大下,迅速传遍整个会场。  

“欢迎大家,在这个时候到来参加会议。”  

“我先简要说明一下咱们这次会议的目的。”  

“根据国家需要,组建抗震救灾统筹处,主要就是发挥出各行各业的积极性,统筹各方力量,更好的支援灾区的重建工作。”  

“同志们,这是国家对我们的考验,对我们的要求。”  

“在这关键时刻,任何人都要以大局为重,都要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  

中年人说了有十来分钟,杨小涛跟刘怀民却是如坐针毡。  

话里的意思,已经很直白了。  

那就是一切任务都要向抗震救灾方向偏移。  

本来这也没什么,可这过程要服从统筹处的安排,那以前工厂的规划怎么办?  

或许对其他一些工厂来说,他们本身就没有多少任务,一年下来,能够发挥三分之一的产能就算是烧高香了。  

所以面对统筹处的安排,只会让他们忙碌起来,充分发挥出工厂的‘效率’。  

可这对机械厂来说,本身就已经处于饱和状态。  

这时候,再增加任务,或者由统筹处进行‘指导’,只会影响原有的进度。  

这对机械厂来说,可不是好事。  

不过杨小涛跟刘怀民还算是沉得住气,眼下来都来了,只能坐着等待结束。  

况且,杨小涛也想通了,即便不来,估计也少不了这一刀。  

来了,还能更加清晰了解情况,说不定会有帮助呢。  

想到这里,杨小涛拿出钢笔,从文件包中拿出一个本子,开始记录。  

主席台上,中间的妇女一直注视着下方的众人。  

她清楚这次统筹处是一个机会,一个对她们来说非常重要的机会。  

不仅可以表现一番,争取更多的声誉。  

还能凭借这次机会,将这份力量掌握在手中,能不能成为自己手上的利剑,就看这次了。  

目光收回,然后看向前几排的人。  

这些人,可都是四九城各个工厂的重要领导。  

如果将他们拉入自己的麾下,那这事就成了一半。  

看着一个脸色或平静,或微笑,或故障的人,她心里明白,这些人都不是简单角色,脸上笑着,心里还不知道怎么骂娘呢。  

目光很快放在中间位置上,那里有个青年,正在低头书写记录,看样子很是认真。  

这人,她清楚,也了解。  

毕竟能够坐在第一排的,都是她亲自安排的。  

而这么年轻就坐在这里,除了红星机械厂的那位,还能有谁?  

虽然早就关注这个人,但这还是第一次见到。  

脑海中浮现出几个名词,让她对这位年轻人的认识更加深刻。  

尤其是对方手上拥有的东西,能够获得赠书夸赞的人,在国内不超过一手之数。  

尤其对方可不是凭借关系要来的,而是凭借真才实学获得的奖励。  

这就看出对方的能力了。  

而有能力的人总是能够引起上级的喜欢。  

哪怕是得罪过她。  

但只要能够帮她,从前的那些‘误会’,她这宰相肚里能撑船,不介意忘掉。  

这就是人才的特权。  

目光在杨小涛身上停留片刻,耳边再次传来掌声,让她回神,知道接下来就是她的讲话了。  

就在她收回目光的时候,杨小涛也笑着抬起头,手上的钢笔重重戳在本子上。  

就在刚才,他清楚的感受到上面的目光在他身上扫视了好久。  

具体是谁,不言而喻。  

同样的,这也是他第一次跟这人见面。  

目光平视,神情淡然,甚至在嘴角边还带着一抹弧度。  

“同志们。”  

她的声音中带有一种铿锵的味道,让人听了能够记在心里,自动的抓住话里的重点。  

众人在她开口的时候,停下动作,整个会场都变得寂静。  

“值此困难时期,我们需要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摒除个人私心.”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此次抗震救灾统筹处就是要让大家扭成一股绳”  

“灾后重建工作,需要千千万万工厂为之付出,从砖头,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