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8 贵客上门(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推广,一条线自然无法满足越来越多锅炉的使用,扩建势在必行。  

至于向七机部提供的事,众人都没有意见。  

随后,黄老等人谢绝晚饭,乘车离去。  

杨佑宁本来想将杨小涛几人回机械厂,晚上再庆祝一番,却被刘怀民几个拒绝。  

今天一天够累了,哪有精神吃饭?  

再说了,现在工作还要继续,尤其是安全管理条例的普及,未来几天有得忙了。  

等过两天吧!  

随即众人也坐上车离开钢铁厂。  

杨小涛开车回到四合院,刚下车,就看到一辆吉普车停在胡同口。  

等司机下来,杨小涛看了眼就知道来人是谁了。  

“王首长,您怎么了!”  

车上上下来的,正是见过的王胡子。  

快步走动跟前,王胡子伸手在杨小涛身旁拍了拍,“你这是刚回来?”  

杨小涛点头,“刚忙完!”  

司机小吴手里拎着两瓶酒和一个油纸包,闻香气,应该是烤鸭。  

而在两人见面的时候,杨小涛看到街道拐角处有人闪过。  

想了下对方身份,杨小涛便没没在意。  

“这不是住不惯招待所嘛,听说你家房子不小,就打算来借宿一宿。”  

王胡子笑着说着,“你不会不欢迎吧!”  

对此,杨小涛听了自不会当真。  

这时候的招待所可不是一般人能住的。  

杨小涛虽然没住过,但想来不会比自己家差。  

王胡于这么说,肯定是有事找他,一个借口而已。  

当不得真,但杨小涛必须表明态度。  

“欢迎,太欢迎了。别说是一晚上,就是一直往都欢迎呢!”  

杨小涛笑着开心,王胡子却是摇头,“那不成,我还得回西北呢!”  

两人说笑着,杨小涛连忙带两人往院子里走。  

一路上,前院阎阜贵看到王胡子两人,还有街口的小汽车,以及司机小吴腰间挂着的枪盒子,登时明白,这又是个大官来找杨小涛了。  

也没了上前打招呼混脸熟的心思。  

官太大,说不上话。  

阎阜贵看了眼消失的背影,又瞅了瞅在屋里无精打采的阎解成,心里不由生出一股烦闷。  

都差不多的年纪,看看人家杨小涛,那平步青云不说,那日子,左右没有不羡慕的。  

再看看自家老大,自从媳妇回了娘家,一天不如一天,连出去找工作都懒得动弹。  

养这么大,咋就养出来这么块货?  

中院,秦淮茹正在水龙头前洗衣服。  

冰凉的水,手指冻的发白,看上去尤为可怜。  

只是这场景院里的人见多了,已经有了免疫。  

有没有傻柱在,秦淮茹这番做作倒是做给了瞎子看。  

贾张氏依旧靠在门口,不时蹭两下门框,小当和槐花看着别人家升起的炊烟,眼中羡慕。  

三人过了前院,来到中院,立马被院里人看到。  

见杨小涛领着只是远远的招呼并没有上前。  

而贾张氏第一时间就瞅着两人,只是看到小吴身上的装备,蹭的就跳起来,跑进屋里。  

正在跟铅笔较劲的棒梗见了,趴在窗户上看了一眼,也是吓得坐回凳子上,独眼中有些害怕。  

“我就是偷点土,不会有事的,吧!”  

秦淮茹看着从身边走过的三人,回头瞅了眼杨小涛,心里暗恨。  

这么大的官,看不到她的难处?  

起身,端着盆子往家里走去。  

“你们这院子不小啊!”  

王胡子在院子里左右打量一番,天黑下来,屋里亮灯,看几户人家进进出出忙活做饭,不由说道。  

“这院子以前听说是什么王帝的住观,后来被改建一下,成了我们的住处。所以,各家的住处都不小!”  

王胡子点头,看着房屋门窗,粗大的柱子,隐约还有刮掉的痕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啊!”  

杨小涛听了点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此结局,不意外!”  

来到院子前,王胡子看了眼杨小涛的住处,不由笑道,“看不出来,你这有房有院的,比起军属大院都舒坦啊!”  

杨小涛笑笑,“隔壁原先是另一户人家的,后来去了沪上帮儿子带孩子,走时过户给我…”  

杨小涛一边招手两人一边准备洗手做饭。  

杨小涛在厨房忙看,小吴在一旁打下手帮忙,两人聊着一路上的见闻。  

王胡子则是来到杨小涛的书房,看着书架上一排排书籍暗自点点头。  

别的不说,单单这读书方面,他是自愧不如。  

不是说他没有这么多书,而是真正拿出时间来读的,不多。  

要么心烦,看不进去,要么没时间看。  

坐在书桌前,伸手放在桌上,抬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摆台。  

不大。  

但里面的文字以及书法他很熟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一刻,王胡子的心事被通通击碎。  

桌上另一边的摆台是一张全家福,里面应该是杨小涛的家人。  

一家五口,杨小涛怀里抱着两个女儿,妻子抱着儿子。  

听说还是个人民教师。  

这小子运道不错。  

心里感慨一下,看向一旁摆放的几本书,随手看了眼,都是与钢铁冶炼有关的。  

想到杨小涛解说时不时冒出的名词,王胡子在心中再次感慨。  

果然,学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