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温酒(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少顷,曹操听王粲说完桓阶事迹后,拊掌大赞道:“此真英杰大才也!当年掎挈刘表之功,张长沙与桓伯绪应各分一半。”  

但又立刻目露怀疑:“既然桓伯绪之谋匿而未布,连刘表都不晓内情,仲宣又是因何而知呢?”  

王粲道:“因臣早年去游于长沙时曾拜访临湘,与桓伯绪有旧,后来又从知晓内情的长沙士人口中得闻此事。”  

曹操这才释疑而笑:“既如此,待张长沙棺椁北上时,我会派人将桓伯绪一并征辟,入我幕府,仲宣且为我修书一封送去,劝他出仕!”  

“诺!”王粲应下此事,目光旋即瞥向同门师兄阮瑀,那意思很明显:虽然你我都以文章而闻名,但与你不同,我还能向丞相举荐贤才,在军国之事上也参赞一二,比你有用!未来有了这些被举者相助,我还能在仕途上,爬得比你更高!  

阮瑀明白,却只淡淡一笑,浑然不在乎。  

而曹操则因桓阶之事感慨起来:“荆土奇才,何其多哉,刘表却不能知人善人,此其败亡之由也。子绪,这些避在江湖的贤能之士,我想要统统得而用之!”  

曹操爱贤是出了名的,先前拿下襄阳后,他在行军途中与蒯越交谈数语,听他指点荆扬形势,便高兴地给留守许都的荀彧去信,说:“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  

“丞相已经想到臣前头去了。”杜袭笑道:“这正是臣要提的定荆第五策,‘庶士倍禄’也。”  

这却是与杜袭前三策一样,都出自礼记“武王克殷反商”那一段,所以曹操很清楚其中漏了什么,遂道:“且慢,子绪,伱第四策‘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呢?”  

杜袭道:“因为这句话的前一半,丞相早就令臣做了啊!荆州的‘箕子’,便是臣奉命先赴江陵时,丞相嘱咐我入城后一定要去牢狱中释放的韩嵩,韩德高。”  

曹操对韩嵩可不陌生,此人出身南阳郡义阳县寒门,虽是贫士,但却好学博闻,渐渐也在故乡知名,又机缘巧合拜入同样幼时贫贱的大名士郭太门下,从此也有了“党人”的标签。  

韩嵩在党锢之祸时逃入山中,等到清流重新上位,袁氏等三公数次征召韩嵩出来做官,都被他屡拒。董卓之乱后,韩嵩避难汉南,被同是党人领袖的刘表辟为从事中郎,但刘表只是想利用韩嵩的名望,却不真正重用他。  

后来曹袁两家对立,刘表安坐观望,就令韩嵩作为使者,以朝贡天子的名义,到许都见曹操,以观虚实。曹操那会刚刚战胜于官渡,礼遇韩嵩,给他极好的印象,于是韩嵩回荆州后,深陈曹操威德,说他今后必能灭袁绍而一天下。又劝刘表不要再犹豫了,还是快点遣子入质,投了吧。  

于是刘表大怒,怀疑韩嵩已经被曹操买通,打算出卖荆州,遂准备找借口杀掉他。后来在蔡夫人及蔡瑁力劝下才饶了韩嵩一命,但仍将他囚禁在江陵,以震慑投降派,这一关就是数年。  

杜袭已经奉曹操之命释放韩嵩,此刻便道:“韩德高乃郭林宗弟子,出身清流,在荆州颇受人敬重,号称‘楚国之望’,又于刘表群僚中最早提议归顺丞相。臣以为,丞相还应提升他的官职,任为卿大夫,就像武王对待箕子那样,复其位,使视商礼乐之官。”  

“而丞相想要征辟贤才一事,正好可以让德高望重的韩德高出面来做,可令其品评州人优劣,将还隐于江湖的士人擢而用之,如此,必能尽得荆州土客士人之心!”  

言罢杜袭下拜道:“这便是臣定荆州、收人心的全部五策,还望丞相采纳。”  

全程见证这五策的徐庶,心中只剩下深深的惧意,确实如杜袭所言,只要曹操一一推行,足以影响荆州的士心向背,而失去士人冠族协助后,自己和阿绍想要“令荆州幽而复明”,变得难上加难。  

徐庶同时也对杜袭这老乡颇为忌惮,心道:“颍川四士中排名次席的‘杜’便如此了得,那名列魁首的‘赵’又得有多厉害?”  

“善,大善!”而曹操喜不胜收,扶起杜袭道:“韩德高如今何在?今日江陵文武中,为何未见到他?”  

杜袭说:“韩德高因年纪颇大,又久拘狱中,腿脚有寒疾,已难以行走,故未出城拜迎丞相,如今正江陵家宅中休憩。”  

曹操非但不以为忤,还道:“我这就亲至其家拜访,待以交友之礼。”  

而直到这时,曹操才发现,窗外的天色早已大黑,侍曹掾正带人在厅堂内点上灯烛,此刻又来曹操跟前问道:“丞相,蔡郡守家的别院,还去么?”  

“当然不去!”曹操一摆手,让侍曹掾将还在外面等候的蔡瑁打发走,又对自己的臣僚们大笑道:“诸君,吾之好贤,胜于好色也!”  

厅堂大门开启,曹操正要带许褚等人出去,却感受到了外面的寒意,等候在旁的衣冠属立刻捧着裘服给曹丞相披上,曹操又看了一眼衣裳略薄的杜袭,对侍曹掾道:“速取热酒来!”  

侍曹掾太了解曹操,早就令食官属准备酒水,此刻便立刻出去,朝塾中正温酒的一大一小招手。  

“二舅,侍曹掾呼吾等了。”  

张绍眼尖,出言提醒夏侯霸,此时温酒炉中的水早已滚开,将青铜觚里的好酒热得微烫,夏侯霸遂将两觚取出,与青铜爵一起端在食案上,带着张绍就朝厅堂走。  

见到来的居然是夏侯霸,而张绍跟在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