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蒙古使节团、纳土纳捷报,齐抵金陵(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铁甲舰的建造成本十分吓人。  

即便以燕华如今的富裕,过去两年,王爷和内阁也是咬牙,才以每年八艘的速度,总计为海军建造了十六艘铁甲舰!  

一直看着陆军将士登船,没有说话的吕珍扭头。  

笑看谭渊、柳升,“放心吧,俞靖那个四纵四横舰队计划,我不会支持。”  

铁甲舰建成。  

俞靖看到铁甲舰的威力后,就在海军内部搞出一个四纵四横舰队计划。  

提议,要建造四个战斗纵队。  

每个纵队,要配置八艘铁甲舰,四纵队总计三十二艘。  

每一个纵队,要配置十六艘蒸汽机提供动力的木质运输船。  

在俞靖的设计中。  

如此,每一个纵队,配置经过加固,使用普通蒸汽机的运输船后,就可以确保,一个舰队,在海上航行半年,不需要陆地补给。  

不得不说。  

俞靖这个设想真的很不错。  

这样配置的一个纵队舰队。  

几乎可以代表燕华,行走在海洋的每一处角落。  

但燕华现在的财政,负担不起这个庞大造舰计划。  

同时,也无力支持海军,去大海周边的各个国家进行访问,传播燕华的影响力。  

另外,他认为,铁甲舰的技术在未来,肯定还会发展进步。  

没必要,把海军经费预算,一下子全都用于造舰计划。  

事实证明,拥有十六艘铁甲舰的燕华海军,已经是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了。  

再添加铁甲舰,就构成了叶成等人提出的武力浪费理论。  

“咱们这十六艘铁甲舰,都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也不知,传回中原后,太子以及那些仇视王爷的人,会如何…”  

吕珍眼底忧虑一闪而逝。  

继续说道:“所以,接下来,海军不会添加新舰,海军预算经费,都会拿出一大部分,去支持造船技术的研究。”  

这就是他的想法。  

或许,他的年龄,对新式海战,已经无法和俞靖这些热血中青代相比。  

但他比俞靖等人更稳重,考虑到的东西更多。  

这也是当初他本打算和结义兄弟一起退役时,王爷挽留他,让他出任海军部长一职的原因。  

当时,王爷也是这么评价的。  

现在,海军为造船厂提供部分研究经费,让造船厂进行技术储备。  

技术积累,有了较大进步后,就建造一两艘试验船。  

验证后,继续研究,继续进行技术储备…  

如此,等其他政权的海军力量,追上燕华海军时,就会发现,燕华又拿出了更为先进的技术。  

如此,才能保证燕华海军技术上的优势。  

还不会对财政造成太大负担。  

“此去,你们好好打,只要你们打得好,今年年终预算,我这个海军部长也会支持你们陆军扩编,别的不敢承诺,至少支持你们陆军,保证现有编制的情况下,至少再扩编一个镇,外加一个混成协。”  

燕华陆军,目前为止,也只有两个整编镇。  

以前,用不了这么多兵力。  

而且,王爷麾下,能够出任镇一级的将领,实在不多。  

最早时候,王爷自己统帅一个镇,让谭渊协助,手把手教谭渊,谭渊才勉强拥有担任一镇统制的能力。  

新式军队,和冷兵器的军队不一样。  

更加复杂了。  

柳升来了后,才成立了第二个整编镇,第二镇。  

这些年,周浪这个混成骑兵协协统,先后参加了吕宋肃清战。  

倭国之战。  

此番,还要参加灭陈之战。  

周浪这个昔日江宁县的小衙役,领兵能力,尤其是统帅骑兵的能力,也算是历练出来了。  

燕华也是时候成立一个整编骑兵镇,作为战略打击力量了。  

同时。  

一旦灭亡陈朝后。  

必须在陈朝驻扎一个整编镇。  

现在的第二镇,调去陈朝是必然的。  

而且。  

随着此番海战强烈的冲击战果传扬开。  

他也无法预料,会对大明内部,太子以及太子系,产生什么冲击。  

未来,太子朱标主政的大明,又会和王爷的燕华,走到何等地步?  

未雨绸缪。  

趁着这些年,时局稳定,扩编陆军是一定要做的。  

现在,燕华海陆军总兵力十万人。  

刨去海军的一万五千多人。  

陆军只有八万五千人。  

如果和太子发生龌龊。  

八万五千人可不够。  

燕华至少要拥有二十万步军才行!  

谭渊、柳升为首的陆军诸将,全都被吕珍的思虑惊呆了。  

他们没想到,吕珍竟然考虑的这么长远。  

至少要支持陆军,组建二十万规模的兵力!  

这样一股力量,就算是辅佐王爷打回中原,恐怕都可以试一试了吧?  

咕噜!  

吕珍听到众人咽口水的声音,笑道:“王爷志不在中原,咱们都知道。我也知道,其实这些年,大家看着咱们燕华受委屈,看着太子始终不肯全面效仿学习燕华,让中原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其实,心里面也有,打回中原的一时义愤想法。”  

众人不由讪笑。  

这种想法,的确会在某些时候,看着大明不公正对待燕华,对待王爷。  

看着中原百姓,依旧过的艰难。  

会在某一瞬间产生。  

不过,冷静下来后,大家没有这种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