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燕藩建国(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登陆后,我要在地上好好跳几下!”  

“我要躺在土地上,踏踏实实,好好睡一觉!”  

“未知的陆地,燕藩海军探索队来喽!”  

每一艘船内的将士,全都跑出来,穿着裁掉袖子和裤腿的军服,双脚好像钉在舰首甲板上,稳稳站着,随着海面水流起起伏伏,起伏。  

伸出风吹日晒,黝黑的双臂,向着陆地方向呼喊招手。  

虽然船上的每个人,早已适应了大海无常风浪的凶险。  

也喜欢大海。  

可长时间航行,太怀念踏踏实实的踩在陆地上的感觉。  

王靳宓为首几个孩子,和俞靖站在一起,眼中闪烁着亮晶晶的东西,紧盯着望不到尽头的绵延海岸线。  

船队渐渐靠近。  

三里。  

两里。  

一里。  

“停!”某刻,俞靖突然大喊一声。  

呜呜呜…  

吹令的号角声迅速响起。  

甲板上欢呼的将士,听到号角声后,负责动力舱的将士、负责火炮的将士…纷纷在号角声响起时,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各自的岗位。  

一路上,遇到无数的凶险。  

除了少数十几人,在风浪中被卷入海中。  

出发前的数艘战船,到现在还好好的。  

全凭将士们经过严苛训练,展现出的高战斗素质。  

王靳宓微微抬头,看到俞靖眯着眼,似乎努力想看清楚什么,好奇询问:“俞叔,怎么了?”  

俞靖指着前方,“你们仔细观察,海滩上是不是有很多尸体。”  

闻言,几个孩子纷纷眯眼,顺着俞靖手指方向看去。  

微微皱眉,面露狐疑。  

“没啊…”  

一个大小伙子刚开口,声音戛然而止,脸瞬间苍白。  

此时。  

战船的畜力动力虽然停止了,可依旧缓慢顺着洋流,向海岸靠近。  

随着距离接近,所有人都看到了。  

靠近海岸的一片沙滩上。  

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尸体。  

尸体大部分被海水冲来的海沙掩埋,只露出身体的少数部位,如胳膊、腿、脚…  

皮肤颜色和沙滩颜色相近。  

距离又远。  

所以,刚才他们才没注意到。  

至少上万!  

甚至更多!  

或许,沙滩的泥土下,掩埋着更多尸体!  

几个半大小子,只觉浑身发寒。  

王靳宓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低声询问:“俞叔,是打仗造成的吗?死伤规模这么大,是不是意味着,这块面积或许比大明都大的陆地上,有强大的国度?”  

“对方会不会有强大的海军?”  

在这种情况,他们贸贸然闯入的确十分危险。  

这一路,沿途途径的小岛,经过探查,大多没有人烟。  

少数几个有人迹的岛屿,上面原住民的开化程度也十分低。  

别说和大明比了。  

与南海周边那些小国都没法比。  

岛上原住民,甚至都连最低级的蓑衣编制技术都不懂。  

浑身上下光溜溜的。  

啊,不对,在重要部位,用草绳串着,挂着几片当地一些树木,宽大的叶子。  

勉强算是产生了羞耻心。  

并且,还没有掌握如何生火。  

别说制造火。  

这些人连钻木取火都不会。  

还处于保留火种的阶段。  

根据他们与对方,手舞足蹈比划,勉强了解到。  

对方的火种,似乎是十几年前,雷劈树木得到的,全族几百人,三个人,每天轮流守着火种,确保火种能一直延续下去。  

开化度、文明度可想而知。  

当然,大家伙儿并没有因此歧视对方。  

只是瞧着对方挺可怜的。  

送给对方一些随船携带的棉布、绸缎、几只铁锅、火石。  

与对方交好,除了看着对方可怜。  

俞叔还想把这个岛建设成往后南下探索的休息补给点。  

将来可以为他们提供物资。  

一年多海上探索航行。  

他们已经深刻意识到,补给点的重要性。  

俞靖看了眼王靳宓,笑着摇头:“这片辽阔大陆上即便有一个强大的国度,对方肯定也没有我们这么强大的舰船,好好想想,咱们最近一次登岛休整,距离这里多远。”  

五天的路程!  

王靳宓眼睛顿时一亮。  

五天的路程,也就相当于福建到鸡笼屿两倍的路程。  

可岛屿上,根本没有人烟活动的迹象。  

对方如果有他们这么强大的海军舰船,不可能连那么近的大岛都没抵达。  

他们登岛搜寻,就一直没有在岛上找到有人烟活动的踪迹。  

那个岛特别大。  

大概是东番的几倍,面积似乎和吕宋差不多。  

有广邈的草场,肥沃的土地。  

可除了动物,竟然没有任何人活动的踪迹。  

当时,大家还感慨议论,多么肥沃的一片土地,如果他们拥有的战船再先进一点。  

能运输更多人。  

但凡中原有个天灾人祸,百姓流离失所时,就能把百姓带到那个土壤肥沃的大岛上,繁衍生息了。  

“俞叔,快看,有人!”  

一个孩子突然大喊一声。  

众人纷纷向前看去。  

只见,海岸后面的林中,走出一个光着身体,重要部位挂着树叶的人,来到密集的死人堆中躺下。  

似乎看到他们了。  

可似乎根本不在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