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装点好门面,和大明谈判(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陆军大营。  

帅帐。  

检阅结束,朱棣就带着诸将来到帅帐。  

朱棣坐于主位,环视文武两班济济一堂,唇角浮现笑意,视线落在毛骧身上,“毛骧,你代表军情司,给大伙儿讲讲现在吕宋的情况。”  

众人精神一震。  

陆军有一个营驻扎在孔雀岛(巴拉望岛)。  

并且还经常和民都洛岛的一万汉裔迁民打交道,对吕宋的情况多少也了解点。  

但了解的并不特别详细。  

毛骧起身,来到挂在朱棣身后的吕宋全图前。  

朱棣转身,坐于长条桌案两侧的陆军将领,纷纷看向毛骧。  

毛骧看着面前详细的吕宋全图,不由有点小小得意。  

这张吕宋全图,就是他们军情司的杰作。  

上面不但有河流分部,就是哪些地方是部落,哪些地方是村庄,与吕宋朝廷的关系如何,他们都一清二楚。  

甚至,就连吕宋境内的有多少口水井,分部在什么位置,他们也掌握了。  

毛骧收敛思绪,深吸一口气,郑重开口:“王爷,吕宋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九成九的吕宋人都没有文字的概念,吕宋官方使用的文字,还是咱们的汉字…”  

这些大概消息,大家都知道。  

不过其中有些细节,并不了解。  

所以,众人听的都十分仔细。  

“这些年,军情司和民都洛岛上的迁民相互合作,我们培养了大量,掌握吕宋语的人才,大约三千人左右,其中两千人这些年掌握吕宋语的同时,初步掌握了勉强够用的汉字量…”  

“剩下将近一千人中,有八百童生,一百院士,以及一百秀才以上读书人,其中,除八百童生,剩下的两百学识储备量最多的院士、秀才,是跟随大儒吴海闹事,被王爷丢到东番历练的那批年轻读书人。”  

朱棣微微抬手,毛骧立刻停下。  

朱棣吩咐道:“两千掌握吕宋语,但文字量勉强够用的青壮,分配到军中,充当我方打下吕宋,军方和吕宋地方百姓打交道的翻译,谭渊你们和毛骧接洽,这批人回到军中如何分配安置,你们抓紧写出一份计划方案来,写好后,立刻派人送去福建给我阅览…”  

这两千人文化程度太低。  

放在军中勉强可用。  

其他地方,就不够用了。  

说到底,还是他底子太薄了。  

考中院士、秀才这个级别的读书人,一般情况,都想在中原继续努力。  

至于那八百童生,都是普通百姓子弟。  

有少部分是迁民。  

大多数家人还在福建。  

这部分童生,已经二十好几了。  

都是穷苦百姓子弟。  

考中童生后,或是能力不足,或是家庭财力,无法支撑他们继续考取功名。  

于是就在福建士绅、豪强商贾的商铺,谋一份账房跑腿之类的差事。  

他出海时。  

这些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不甘一辈子做个账房先生。  

大约有六百多人,选择到东番闯一闯。  

“那批跟着吴海闹事读书人的思想变化如何?”  

毛骧笑了:“变化很大,大多数人,被王爷扔到福建后,都分配到一个个安置点,和安置的百姓一起搞乡土村社,对乡土村社的看法已经和以往不同了,当然,不排除,有些人并未改变,而是把真实的抵触情绪,隐藏在心里…”  

“相较这批学识储备量好的读书人,臣倒是更欣赏八百童生,在建设乡土村社中,他们积极努力,在学习吕宋语时,他们也最努力…”  

“臣以为,八百童生将来能成为王爷统治吕宋的各级官员…”  

“不!”  

朱棣摇头否决了毛骧的提议,“这八百人,不要安排高官职,一半人将来去当教书先生,一半人当管理十数个村落的镇长,让他们去指导吕宋百姓搞乡土村社建设…”  

众人纷纷错愕。  

这八百人,对王爷最忠心,王爷怎么把他们安排到最底层的位置了?  

因为是联席会议。  

文官也在场。  

蒋进忠作为燕藩文官之首,第一时间诉苦:“王爷,这八百人对王爷,对咱们燕藩归属感最强,怎么能浪费在教书、镇长这些职位上呢,将来至少也应该是个县令吧?”  

王爷搞出一个镇长官职。  

他只是稍微想了想就明白。  

县府一级,管着数百个村庄。  

一旦乡土村社开始推行,单凭县府的官员,根本无法迅速全面推进乡土村社。  

若是设置镇县二级机构。  

一个有建设乡土村社经验的镇长,一把手主抓十几个,乃至二十几个村庄。  

就能够更为迅速,在一两年之内,把主抓负责的村庄,建设成乡土村社。  

这个二级结构,肯定是专门为建设乡土村社而设置。  

在吕宋,乡土村社建设速度越快,吕宋稳定的就越快,更有利于统治。  

吃饷人数增加,咬咬牙,也可以接受。  

但他不舍得这八百忠心的好苗子。  

读书学识多寡,其实根本不重要。  

朝廷是以功名高低来任命官员。  

可他们燕藩不一样。  

燕藩不是搞权力。  

而是搞事业,实干!  

相较于功名高低。  

实干能力才最重要!  

这八百人,他早注意到了,本打算将来安置在王爷治下,省府州县这些位置上。  

朱棣含笑道:“伱不要肉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