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陆军第一镇,天下第一强兵(2/5)
齐齐看向朱棣。
太大了点吧?
目测,这块土地至少百亩!
燕王想要造多少战船?
武装这么多军队,到底想干什么?
朱棣笑着点头:“将来,海贸发展迅速,对造船的需求一定更高…”
许多人松了口气。
原来是造商船。
不过,紧接着,朱棣的话,就让许多人的心又提起来。
“民用造船的发展,也能促进战船发展,现在的战船,即便经过改造,其实也并不适合海战,战船不够大,火炮不够多。”
沐英好奇问:“老四,你想造多大的战船,安装多少门火炮?”
今天他们就是要去看,装有二十四门火炮的战船。
这或许是四海之上,最先进的战船了!
老四还不满足?
朱棣扭头看看沐英,“大哥,咱们现在使用的海船太小,抗风浪性太差…”
将来,他肯定要把海军战船,民运海船,发展到历史上,宝船的规模。
那才是远洋海船。
不过,宝船也有很大的缺点。
宝船是风帆动力船。
可宝船的发展中,也延续了原本中原传统造船理念。
比如,甲板上,住人比较舒适的船楼。
这绝对是对战船有限空间的极大浪费。
用于战争的船只,首先是保证武力输出,绝非什么舒适。
在技术没有达到二者兼得的情况下,战船肯定要首先削减舒适性。
在保障将士们正常生活情况下。
最大限度提升战船武力。
这才是一件武器发展的理念。
现在,鸡笼屿改装的战船,就坚持这个理念。
“未来的战船,普通中小型战船,至少要配置数十门火炮,而大型,特大型战船,至少要配置一百门以上火炮…”
这个时代的火炮命中率太差了。
只能靠数量来凑。
朱棣还不知足。
却未注意到,身边人已经惊呆了。
离开福建出海后,朱四郎麾下五十艘战船,一百六十门火炮齐射,已经让他们十分震撼了。
朱四郎还不满足?
疯了!
竟然还要搞,一艘船,就装配一百门的!
丧心病狂!
十艘,五十艘这样的大型战船齐射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很多人在脑海中想想,就不寒而栗。
那可是上千门火炮啊!
一次齐射,一千颗铁弹,一颗打中一人,都是一千条人命!
朱四郎想干什么?
想杀多少人?
相比观摩团中的文官。
沐英、蓝玉惊讶对视同时,想的却是其他。
有些迫不及待,想见识千门火炮齐射的震撼场景。
朝廷陆上压力很大。
不可能砸巨资发展水师。
可朱老四有了,只要双方关系维护好,来向朱老四学习,朱老四肯定愿意。
众人心思各异。
随朱棣走入忙碌的船坞。
一艘已经完成改装,配置二十四门火炮的战船,赫然停在露天船坞内。
尽管已经听朱棣说,将来要发展拥有数十门、上百门火炮的战船。
可此刻,众人还是被配置二十四门火炮的战船震惊了。
傻大黑粗的火炮。
冰冷黝黑。
给人直透灵魂的震慑。
蓝玉站在舰首,摸着冰冷有些粗糙的铁炮,询问:“春节去南海剿灭海盗,把这艘船带上如何,给我们看看,配置二十四门火炮战船的神威。”
“行。”朱棣笑笑。
这类船配置二十四门火炮,是付出一艘同类战船,试验出来的结果。
只要让俞靖趁着过年这段时间,让将士们登船,拉出鸡笼屿外进行简单海试熟悉就行。
从船坞出来后。
朱棣又带着众人去观摩了火器工坊,冶铁工坊…
众人午饭都在火器工坊和匠人们一起吃的。
临近傍晚。
从冶铁工坊出来。
方孝孺、铁铉、盛庸几人小声嘀咕几句,快走几步,来到朱棣身边,好奇问:“殿下,一天参观,我们发现鸡笼屿工坊匠人的地位都很高…”
他们竟然看到,蒋进忠对这些匠人赔笑脸说话。
甚至这些匠人见了燕王,也只是尊重,并未诚惶诚恐。
这可着实令人惊讶。
要知道,在大明,匠人地位并不高。
他们很多人也去过匠作监。
匠作监的上官,对下面的匠人,那是拥有生杀大权的!
哪像蒋进忠,还得赔笑脸。
朱棣看着这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大明年轻官员。
无疑,这几人很优秀。
观察很仔细。
就连泰山、沐英大哥、蓝玉等人都疏忽的地方,他们却发现了。
“没办法,鸡笼屿实在太缺匠人了,这些工匠对鸡笼屿来说就是宝贝…”
“而且,在提高匠人地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十分有助于激发匠人的创造性,加工铁管的螺纹钻头、战船改造,都是这些匠人在短时间内发明出来的。”
劳动不分贵贱。
一定要配合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推行出去。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不分贵贱的理念,可以进一步活跃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下,民间创造力,主观能动性。
同时,也只有在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营造的较为均富的民间环境中,这一理念才有生存扎根的
太大了点吧?
目测,这块土地至少百亩!
燕王想要造多少战船?
武装这么多军队,到底想干什么?
朱棣笑着点头:“将来,海贸发展迅速,对造船的需求一定更高…”
许多人松了口气。
原来是造商船。
不过,紧接着,朱棣的话,就让许多人的心又提起来。
“民用造船的发展,也能促进战船发展,现在的战船,即便经过改造,其实也并不适合海战,战船不够大,火炮不够多。”
沐英好奇问:“老四,你想造多大的战船,安装多少门火炮?”
今天他们就是要去看,装有二十四门火炮的战船。
这或许是四海之上,最先进的战船了!
老四还不满足?
朱棣扭头看看沐英,“大哥,咱们现在使用的海船太小,抗风浪性太差…”
将来,他肯定要把海军战船,民运海船,发展到历史上,宝船的规模。
那才是远洋海船。
不过,宝船也有很大的缺点。
宝船是风帆动力船。
可宝船的发展中,也延续了原本中原传统造船理念。
比如,甲板上,住人比较舒适的船楼。
这绝对是对战船有限空间的极大浪费。
用于战争的船只,首先是保证武力输出,绝非什么舒适。
在技术没有达到二者兼得的情况下,战船肯定要首先削减舒适性。
在保障将士们正常生活情况下。
最大限度提升战船武力。
这才是一件武器发展的理念。
现在,鸡笼屿改装的战船,就坚持这个理念。
“未来的战船,普通中小型战船,至少要配置数十门火炮,而大型,特大型战船,至少要配置一百门以上火炮…”
这个时代的火炮命中率太差了。
只能靠数量来凑。
朱棣还不知足。
却未注意到,身边人已经惊呆了。
离开福建出海后,朱四郎麾下五十艘战船,一百六十门火炮齐射,已经让他们十分震撼了。
朱四郎还不满足?
疯了!
竟然还要搞,一艘船,就装配一百门的!
丧心病狂!
十艘,五十艘这样的大型战船齐射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很多人在脑海中想想,就不寒而栗。
那可是上千门火炮啊!
一次齐射,一千颗铁弹,一颗打中一人,都是一千条人命!
朱四郎想干什么?
想杀多少人?
相比观摩团中的文官。
沐英、蓝玉惊讶对视同时,想的却是其他。
有些迫不及待,想见识千门火炮齐射的震撼场景。
朝廷陆上压力很大。
不可能砸巨资发展水师。
可朱老四有了,只要双方关系维护好,来向朱老四学习,朱老四肯定愿意。
众人心思各异。
随朱棣走入忙碌的船坞。
一艘已经完成改装,配置二十四门火炮的战船,赫然停在露天船坞内。
尽管已经听朱棣说,将来要发展拥有数十门、上百门火炮的战船。
可此刻,众人还是被配置二十四门火炮的战船震惊了。
傻大黑粗的火炮。
冰冷黝黑。
给人直透灵魂的震慑。
蓝玉站在舰首,摸着冰冷有些粗糙的铁炮,询问:“春节去南海剿灭海盗,把这艘船带上如何,给我们看看,配置二十四门火炮战船的神威。”
“行。”朱棣笑笑。
这类船配置二十四门火炮,是付出一艘同类战船,试验出来的结果。
只要让俞靖趁着过年这段时间,让将士们登船,拉出鸡笼屿外进行简单海试熟悉就行。
从船坞出来后。
朱棣又带着众人去观摩了火器工坊,冶铁工坊…
众人午饭都在火器工坊和匠人们一起吃的。
临近傍晚。
从冶铁工坊出来。
方孝孺、铁铉、盛庸几人小声嘀咕几句,快走几步,来到朱棣身边,好奇问:“殿下,一天参观,我们发现鸡笼屿工坊匠人的地位都很高…”
他们竟然看到,蒋进忠对这些匠人赔笑脸说话。
甚至这些匠人见了燕王,也只是尊重,并未诚惶诚恐。
这可着实令人惊讶。
要知道,在大明,匠人地位并不高。
他们很多人也去过匠作监。
匠作监的上官,对下面的匠人,那是拥有生杀大权的!
哪像蒋进忠,还得赔笑脸。
朱棣看着这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大明年轻官员。
无疑,这几人很优秀。
观察很仔细。
就连泰山、沐英大哥、蓝玉等人都疏忽的地方,他们却发现了。
“没办法,鸡笼屿实在太缺匠人了,这些工匠对鸡笼屿来说就是宝贝…”
“而且,在提高匠人地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十分有助于激发匠人的创造性,加工铁管的螺纹钻头、战船改造,都是这些匠人在短时间内发明出来的。”
劳动不分贵贱。
一定要配合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推行出去。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不分贵贱的理念,可以进一步活跃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下,民间创造力,主观能动性。
同时,也只有在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营造的较为均富的民间环境中,这一理念才有生存扎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