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出海五十艘海军战船齐射(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朱四郎这一切,不是吹嘘出来的。  

历史上,多少所谓贤王,其实,那都是刻意塑造吹嘘出来的。  

可朱四郎,是实打实,凭才能干出来的。  

朱四郎花了一年时间搞乡土村社,然后就坐镇东番宏观遥控,把福建乡土村社搞得生机勃勃。  

农村百业得到了极大刺激。  

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为代表的农业。  

刺绣、竹编、木匠、铁匠、纺织为代表的手工业。  

等等一系列,给人造成的冲击太大太大了。  

观摩中,询问朱四郎如何搞后,才明白,他全面铺开搞,为何却差点被当地百姓驱逐赶走。  

众人全都沉默。  

福建的变化,压得所有人喘不过气来。  

“我打听过了,据说,今年福建海贸商税已经增加到了六十万两白银!”  

“这还只是福建,大家所看到的,只是朱四郎文治,朱四郎最擅长的武略方面呢?”  

黄子澄看向众人。  

他都不敢去鸡笼屿了。  

害怕看到更加难以接受的一幕。  

咳咳…  

沉默中,方孝孺轻咳一声,目光环视众人,严肃道:“首先,燕王愿意毫无保留让我们看,让我们问,让我们学,就证明了燕王的诚意…”  

大伙儿越看越沉重,对未来越担忧。  

他能理解。  

但这种压力,应该变成积极学习追赶的动力。  

绝不能像刺猬,因为燕王做的好,就更加敌视燕王,同时充满攻击性针对燕王。  

这绝对是最愚蠢的行为。  

人家夫妇本不想反。  

都会因为他们这种愚蠢行为逼反。  

方孝孺说到最后,看着众人,“诸位同僚,我承认,我和燕王夫妇交往密切,对他们夫妇很有好感,但我所说,也全都是为了太子爷考虑,只有我们自己做好,我们才足够自信,辅佐太子,面对这么优秀的燕王。”  

方孝孺话音落下后,铁铉、盛庸纷纷附和。  

“不错!”  

“我赞同希直兄所言!”  

“人家燕王对我们的确释放了足够的善意,我们与其想着敌视人家,不如见贤思齐,努力让自身变得更优秀!”  

“文治咱们努力,武略有永昌侯、西平侯,我们这么多人努力,一定能辅佐太子爷,把大明建设好!”  

黄子澄张了张嘴。  

他们人多。  

可现在,也有越来越多人,汇聚在朱四郎身边!  

云集闽县的豪强商贾,就是最好证明。  

不过,此刻唱反调又能如何。  

眼下,陛下十分信任朱四郎。  

这种情况,谁能奈何朱四郎。  

就是太子爷,现在能公然打压朱四郎,剪除朱四郎吗?  

或许,只有等太子爷登基后,及早剪除朱四郎这个隐患。  

至少要予以遏制!  

至少,那个时候,朱四郎无法在大明境内,邀买人心了。  

翌日。  

金陵。  

“听说了吗,今年福建的海贸税收已经达到六十万两了!”  

“嘶!真的?”  

“这还能有假!”  

“据说,福建田赋也出现了增长,只是增长还比较小,福建右布政使回朝述职说了,明年福建要批准三千个乡土村社…”  

今年,叶茂等着去鸡笼屿,没有回朝。  

右布政使回朝,带回的消息,瞬间点燃整个金陵。  

六十万两海贸税收,实在有点多了。  

几乎达到了福建田税三分之二!  

皇宫。  

汤和笑着把锦衣卫送回的信报放回御案前,惋惜道:“臣回来的晚了些,当初就想去土桥村看看,没去成,这回,又误过了观摩福建,观摩老四搞出来的这支新军。”  

朱元璋嘴角都快咧到耳根,笑着拍了拍密奏,“有机会的,蓝玉他们回来讲述不尽兴,等标儿北征灭元时,老四会带着他陆军第一镇回朝助战…”  

说实话。  

没人比他更迫切,想看看这支新军。  

俞靖那小子。  

不时给昔日水师同僚写信,吹嘘什么大海军。  

什么老四回朝助战时,他要驾驶海军战舰,从海上,送老四直接进入秦淮河登陆金陵地界。  

他很迫切,想看看,把这个混账儿子,派去福建搞几年,到底能给他带来多么大惊喜。  

“这次叫你回来,就是想和你说说北征灭元之事…”  

近几年,大明的发展势头很好。  

且各地风调雨顺。  

等蓝玉、沐英等人从福建观摩回来。  

朝廷就要加快北征灭元的准备了。  

如果老四的新军,真的比大明现在的军队更优秀,全面整编不现实。  

但也要整编出几支样板。  

将来拉到战场上,用实战检验。  

汤和认真听着。  

他能感受到,朱皇帝现在蓬勃的自信。  

对于他辅佐太子北征灭元,也一点儿不奇怪。  

陛下一定会给太子,筹备一个最强武将团!  

这一战,将会是大明开国以来,最宏大的战争…  

是从元末战乱以来,最宏大的战争。  

就当朱元璋与汤和说着北征灭元事宜时。  

闽江入海口处。  

数十艘战船浩浩荡荡驶入海面。  

观摩团众人,随朱棣乘坐拥有十二门铁炮的临时旗舰。  

俞靖带着众人参观,乐的合不拢嘴,炫耀式介绍道:“这是我们鸡笼屿火器工坊自己铸造的铁炮,重两百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