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补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嬴政对王翦够信任,但也不够信任。  

够信任,所以他答应了王翦出兵六十万的请求,虽然是先吃了场大败仗。  

不够信任,所以王翦需要在出征前,向他索取大量的金银财货,以安抚嬴政的疑虑。  

完全去信任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那不是有气魄,而是智障。  

反正嬴政不会像赵王迁那样,在不该疑心的时候去猜忌重臣就行了。  

庄晓看得出来,叶腾对自己现在的这个大王,很满意。  

当年叶腾叛韩归秦确实并非流沙的谋划,而是叶腾自己的决定。  

韩非入秦后没多久,他所制定的新法就被废除,虽然卫庄,叶腾,张良都在朝中身居要职。  

但是,在韩王眼里,入秦的韩非就等于是死了,那下一任韩王就只能是自己的四子,韩宇了。  

而韩宇,是不支持韩非的新法的,不止是他,韩王,相国张开地,以及一大群韩国贵族,都不支持。  

以前有韩非和明珠夫人从中斡旋,安抚韩王,弹压守旧派势力。  

而韩非入秦后,失去了这个王储的支持,朝中的许多大臣的倾向就改变了。  

庄晓也因为韩非的离开而不再过问韩国之事,甚至于那段时间他压根就不在韩国,失去了庄晓钳制的明珠也失去了控制,虽然没有出手对付流沙众人,但也不再帮助卫庄等人。  

最后,因为秦国的威胁越来越大,韩王安为了平安,也顾不上其他,执意要将红莲嫁到秦国,以安抚强秦。  

卫庄肯定不乐意啊,惹得韩王安大怒。  

韩宇借此机会想要除掉卫庄,当然没有成功,不过卫庄的大将军之职还是没了。  

之后,虽然韩非已经被庄晓救回,但是因为对韩王安的失望,对韩国糜烂现状的无奈,流沙选择了放弃韩国,主要力量开始撤往齐国桑海。  

这是韩非的决定,因为他已经没得选择了。  

不管如何,当时他已经是一个官面上的死人了,他不可能堂而皇之的再度为官。  

没有他这个公子,单纯的政治斗争,卫庄等人是不可能斗过作为王储的韩宇的,除非用盘外招,把人全做了。  

且不说这样的后果,就算韩非,就算流沙完全掌握了韩国,又能怎样呢?  

秦国不会再给韩国时间了。  

最多一两年,秦国就会兵临城下。  

一两年的功夫够干个锤子的。  

神通不敌天数,况人力乎?  

韩国从君到臣,从上到下,都是一副亡国之象,韩非无可奈何。  

不过当时叶腾拒绝了韩非撤往齐国的要求。  

他不想放弃白甲军,也不想放弃南阳百姓,所以他选择留下。  

但是留下的话,除非倒向韩宇,不然失去了流沙帮助的他,早晚被韩宇一撸到底。  

所以,最后他又拾起了几年前放弃了的一个计划,叛韩投秦。  

这个计划,或者说请求,得到了韩非的同意。  

韩非清楚叶腾这样做的原因,不是变节了,叶腾从未改变,他这样做恰恰是因为他的初心。  

韩非没有理由阻拦,就如当年叶腾加入流沙时他所说的,大家交个朋友嘛!  

而朋友在做正确的事,韩非自然不能阻拦。  

包括后来叶腾灭韩掳韩王安,韩非也没有对叶腾心生愤懑。  

韩国已经是一艘注定沉没的船只,谁来为这艘船画上句号韩非都不在意,而且在他看来,叶腾还是个好选择,至少,他会尽可能的保证韩国百姓的安定。  

不过,叶腾虽然真的是叛韩了,也真的是脱离流沙了,但这些年来,几乎所有知道这件事的江湖势力以及各国官方,都在怀疑叶腾的背叛,是一场戏。  

包括当时的秦国,君臣之间也是激烈的讨论很久是否接受叶腾的归降。  

当然,最后是接受了。  

不接受不行啊,人家带着地,带着兵来降,你不接受是几个意思?秦国不接受投降吗?  

这不是等着日后攻伐山东六国的时候,各国将领跟你死磕到底嘛。  

可是怀疑的目光,这些年一直就没断,即使流沙这几年不曾和叶腾扯上半毛钱关系。  

好了,结束回忆,书归正题。  

庄晓看着虽然是在抱怨秦王,但实际却是一副满意之色的叶腾,意味深长的问道: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秦国,以及那位秦王,变了,你怎么做?”  

叶腾被这个问题搞得愣住了,思考了一会儿后斩钉截铁的回道:  

“我想象不到陛下和秦国会变成什么样,但叶某不会变。”  

“有时候,我觉得你还不如变一变呢,别操那么多闲心了。”  

叶腾笑着摇摇头,“习惯了,变不了了。”  

“随你吧。”  

“你什么时候北上攻燕?”  

“大约还要一两个月的时间,修整军备,准备物资,辽东之地毕竟苦寒,需要做的准备很多。”叶腾回答完,又反问一句,“怎么了,有什么事?”  

庄晓点点头,“是有点事,你从辽东那边帮我带点东西回来吧。”  

“什么东西?”叶腾来了兴致,认识好些年,还从来没见过庄晓需要过什么东西,从来都是他掏出一堆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人参。”  

叶腾一皱眉,“这是什么东西?我没听说过啊。”  

“算是一种药材,挺补的。”  

“哦。”叶腾晃晃脑袋,药材自己不知道很正常。  

除了医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