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又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柳川平助想我大日本皇军,火炮充足,装备精良,地空火力配合默契。  

一力破万法,一力降十会。  

攫欝攫。所到之处,中国军队根本招架不住。  

可是到了太湖西岸,一身的力气,楞找不到地方施展。  

川军吃死了第十军向南京前进的目的,根本不于正面在白天交战。  

就在刚才,山上十门41式山炮,给大日本帝国皇军,至少造成了一个大队的伤亡。  

当自己炮火反击,覆盖对手炮兵阵地的时候。  

厺厽 追书看 zhuishukan.co厺厽。对手哑火了。  

巘戅追书看戅。难道跟昨夜一样,又是引蛇出洞?  

在对山下布置了陷进,等着自己派兵前去挨炸?  

听着营地内伤员哀嚎的惨叫声,几个师团长都出奇的愤怒。  

全到了司令官所在临时指挥部。  

“司令官阁下,我们不能放任对手,这样肆无忌惮的炮击我们!”  

“是的,司令官阁下,我第六师团,申请冲上山去,夺回我大日本帝国皇军的火炮!”  

“你们说,我们该派多少兵力,去踏上川军给我们设置的陷阱,在这漆黑的夜里,是一个大队,一个联队,还是一个旅团?”  

听见柳川平助无奈的语音,谷寿夫站了出来。  

“司令官阁下,我觉得应该派靖安军去,两个师都给他派出去,夺回火炮,我第六师团,愿意给他们压阵!”  

“好主意,司令官阁下,下命令吧,中国人根本不是人,靖安军就是供我们驱使的牲口!”  

中岛今朝吾最先附和谷寿夫的想法,柳川平助眼前也一亮,对了,靖安军虽说营以上军官都是日军自己人,可是损失终究是可以接受的。  

负责在坑道口炮轰日军的,是66军炮团一营的一千多人。  

带队的是周小山的老部下,赵子云。  

严格按照周小山的预计,十发炮弹打完,就用马匹把炮拉回坑道内。  

刚刚拉回去,整片山丘,就找到鬼子一百多门火炮密集的覆盖反击。  

反斜面阵地二十三个洞口,也炸塌了三个。  

里面第三军新加入的炮兵,吓了一大跳。  

连清点完人数,没有损失的赵子云也心有余悸,还好自己没逞强,看见火炮袭击得手,再打十发。  

狗日的鬼子好有钱,这轮报复式炮击,至少打了千发炮弹。  

打的整个山都是。  

在山下前方,潜伏的是饶国华,他带着145师一个团,驻守在火跑坑道前方两公里的地方。  

连临时构筑的阵地,离炮击火炮很远,也差点被日军覆盖。  

鬼子出来了,炮火还没停下,鬼子就出来了。  

好多人啊,怎么可能,粗粗看上去,上万的军队。  

岂不是比一个旅团还多。  

身边这点人,还不够鬼子塞牙缝的。  

他现在所处的位置,前面有鬼子,鬼子火炮还在往后面山上覆盖射击。  

望远镜里的场景,吓了饶国华一大跳,他赶紧下令,等鬼子火炮停止,立刻撤离二线阵地。  

心有余悸的同时,饶国华跟他麾下的士兵,都有点小兴奋。  

前方埋设的地雷阵,可够鬼子喝一壶,这么多鬼子出来,周小山派人指导埋设的那种前面踩着,身后一起爆炸的地雷,一定可以炸出不少的战果。  

火炮一停,刚等着饶国华准备开溜。  

地雷就炸响了。  

让他非常意外的是,惨叫的都是中国人。  

哭爹喊娘都带着东北腔。  

在夜晚这哭喊声夹杂着日语的叫骂,特别渗人。  

在黑夜里,瞎子都知道这是第十军的靖安军狗腿子。  

看着这些靖安军,在日军迫击炮打出照明弹的照耀下,居然悍不畏死的往地雷阵里冲。  

饶国华眼睛都瞪圆了,特娘的鬼子,太狠了,根本不把伪满军当人啊,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到关内哪里不能活命,非得给小日本做狗。  

最可恨的是张惠景,张海鹏这些个大汉奸,把懵懂的同胞往死里坑。  

几公里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第一线是地雷阵,第二线的防御,可是整装炸药。  

饶国华心里有些憋屈,本来举着钢叉等着小鬼子,没想到顶雷的是靖安军。  

一公里的多纵深的地雷阵,把靖安军炸疯了。  

怕死的都在回撤。  

队列深处,响起了机枪的声音。  

一听就知道,鬼子肯定在用机枪督战。  

狗日的第十军好富裕,照明弹不断的升起,望远镜里看见了好多狡猾一点的靖安军装死,或者向两侧逃窜,可是还是有大部分,被后面的日军用机枪和刺刀顶着,朝着山坡,刚才开炮的山丘高地,成建制的赶来。  

光棍眼里容不下沙子。  

在饶国华眼里,这些给日军为虎作伥的靖安军,毁掉的是他精心为小鬼子准备的套餐,一样的可恶。  

眼看着靖安军大部分,进入预设炸药的地方,果断的摁下起爆器。  

八百多米的山坡,全是爆炸地段。  

无数小石子和玻璃渣子喷出。  

在黑夜里的亮光,盖住了鬼子营地打出了照明弹的光亮,观战的日军眼睛都出现了短暂失明。  

别说至少三千靖安军灰飞烟灭。  

连身后督战的日军都被剧烈的爆炸吓傻了,爬地上好半天才爬起来。  

然后拼命后退。  

在远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