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辞别(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郑王也已伏诛。  

大兴根源性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眼看着将来的日子能够过得越来越好。  

可这些人在郑王的挑拨下,已然揭竿起义,充当起了推翻了王朝的叛军。  

也就是郑王哄骗了他们,不然但凡换了一些懂行的,便必然能够清楚,这件事情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想要推翻一个王朝,揭竿起义是必要的过程。  

但这其中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那就是有足够强大的高端战力。  

否则的话,即便闹得再欢腾,也不过是一时的狂欢罢了。  

而这场狂欢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却是所有参与叛乱的性命。  

他们中又有多少人清楚这些情况呢?  

潜伏在天下间的世家大族会冷眼旁观这一系列的变故。  

直到看到那么一丝的机会,才会偷偷上桌押注。  

有的世家大族就是靠着这样的手段,存活的时间比王朝还要悠久。  

而这些世家大族每一个都是潜在的武学圣地或盛世王朝。  

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  

只要抓住那直上九霄的机遇,他们便可完成鲤鱼跃龙门的跨越。  

可直到现在为止,永元帝还没有收到任何的情报,说是有分量的世家下场。  

这就足以证明,这些叛军成不了气候。  

至少现在是如此。  

李玄也有些想不明白,郑王为什么要留下这样的后手。  

他在临死前,做出了所有的解释,让李玄和永元帝都明白了,他之前的所作所为都是图谋为何。  

可最后在自己身死之后,却留下了这样的麻烦给他们。  

李玄着实是想不通。  

不甘心吗?  

倒也不太像。  

郑王当时怨恨老天爷,比怨恨他们更多一些。  

他恨命运不公,让李玄直到现在才出现。  

可最后还是把龙脉和邪龙的难题交给了他们。  

李玄能够感受得出来,郑王是希望他们能够解决的。  

李玄摇摇头,了解的情况越多,让他感到困惑的问题却不曾减少。  

三小只跟莎朗回到了驿馆,一起吃过了晚饭之后,李玄便溜达着来找永元帝。  

他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结果却跟永元帝不谋而合。  

“阿玄,其实朕已经派人去寻找周边最成气候的叛军,也陆续收到了一些线报。”  

永元帝说着拿出了几张写有叛军情报的信。  

上面记录了距离他们最近的三大叛军势力。  

这三股叛军都拥兵数万,并且还有高手坐镇。  

有的甚至已经夺取了城池,打下了地盘,打得官兵节节败退,拿他们束手无策。  

只是这三股叛军,在各自的三个方向。  

而且距离江南道,都有不短的距离。  

李玄看了看情报上的内容,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他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散乱的叛军也经历了一场场优胜劣汰。  

现在已经有叛军隐隐成了气候,其威胁已经越发让人无法忽视。  

“从这三个里面先选一个下手吗?”  

李玄对永元帝问道。  

看起来永元帝早就有跟他一样的想法了,想抓一个典型,然后狠狠严打,以此打击天下叛军的士气。  

等到他们发现最强大的叛军,也抵不过官府时,必然能够慢慢看清现实,放弃这场终究会走向绝路的起义。  

到时候,永元帝只要颁布政令,不追究自行解散的叛军罪责,必然会更加动摇他们的决心。  

等到那时,他们只需要对付那些顽固分子。  

如此一来,这场叛乱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被镇压。  

看来永元帝这几天也不是在这里干呆着。  

“这件事情不好让外人去做。”  

永元帝语气凝重地说道。  

李玄明白永元帝口中的外人,指的是那些从江湖上找来的外援。  

和对付郑王时不同,叛军中大多数还是平民老百姓。  

他们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才会被蛊惑着揭竿起义。  

但凡日子过得下去,这些在土里刨食的老实人,又怎么会挥舞农具作乱。  

“那我们何时动手?”  

李玄对永元帝问道。  

永元帝摇了摇头:“这三股叛军距离我们都不近,而且分量也都差了一些。”  

“即便剿灭其中一股,只怕也很难对其他叛军形成足够的打击,搞不好反倒会激发他们的斗志。”  

永元帝之前没有将这件事拿出来跟李玄商量,显然还是有不少的顾虑,认为时机不够成熟。  

至少这三股叛军在永元帝看来并不是最合适的目标。  

可一直等待合适的目标出现也并不是一个办法。  

因此永元帝之前才答应李玄,向着跟大漠接壤的方向,进行叛军的镇压。  

至于北方,则是交给京城的禁军,以及坐镇洛东城的蒋国公苏定安去解决。  

以这两边的力量,解决周边的叛军应该不难。  

等到永元帝一路解了前线之危,并且返回京城,那么这些叛军的日子也差不多到头了。  

其他的国公也不是吃干饭的,不说坐镇京城的那几位。  

那些轮换在前线的国公手中,就有能够使用的现成战力。  

前些日子,永元帝已经将自己的密函发送了出去,由内务府的花衣太监亲自去送,由国公们动用手上的战力,直接开始对叛军的镇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