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江南道(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个问题让李玄的心情不禁复杂起来。  

但毋庸置疑,伊格尼斯确实是一个天才。  

他通过前半部圣火不灭体的功法,竟然能够自行领悟出能够修炼出阳火的一门魔功。  

李玄不知道伊格尼斯花费了多少时间,但从他留下的那本暗文笔记上来看,时间的跨度是很漫长的。  

伊格尼斯当初投靠郑王,除了郑王能够给他提供庇护以外,最大的决定性因素还是郑王能够提供给他继续完善吉赫纳魔炎的条件。  

这些条件中,自然也包括了无数人的无辜性命。  

不管伊格尼斯的初心如何,他最后还是走上了这条自己选择的绝路。  

作为西域火魔的伊格尼斯早已看不出对莎朗的感情,甚至想亲手杀了她。  

若不是李玄当初带着支援及时赶到,莎朗根本就不会有幸存的可能。  

毕竟,莎朗当时向圣火献祭了自己,这才得到力量一路从西域杀到大兴,但最终还是不敌魔功大成的伊格尼斯。  

可如今看来,这门魔功的创造似乎并不仅仅是伊格尼斯为了追求力量这么简单。  

否则,圣火不灭体和吉赫纳魔炎不可能如此融洽,甚至达到了阴阳相济的程度。  

李玄一边为莎朗提供修炼需要的力量,一边略显担忧的看向了她。  

作为修炼者的莎朗肯定也发现了这一点。  

花费整整一夜的时间,李玄总算是帮助莎朗稳固住了体内的根源之火。  

如此一来,莎朗的吉赫纳魔炎就算是入了门。  

她体内的阳火和阴火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但现在总体而言,还是阴火更强一些,导致根源之火在缓慢削弱。  

但幸好的是,削弱的速度并不快,只要莎朗继续修炼,之后注意阳火和阴火之间的平衡,应该就不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了。  

毕竟她有李玄的阴阳真气相助,阴阳真气又可以随时转化成需要的力量,帮助莎朗保持住体内力量的平衡。  

相比起李玄以前自己修炼阴阳真气时的尴尬情形,莎朗可是轻松了不少。  

等到她体内的阴火和阳火可以形成阴阳交融的地步,到时候恐怕都不怎么需要李玄的帮助了。  

李玄和莎朗收功,发现外边已经天光微亮,但一人一猫并没有多少疲倦之色,反倒精神奕奕。  

唯独让李玄有些在意的是,莎朗显得有些沉默,看起来并没有多少获得新力量的喜悦,反倒是重重地叹息了一声。  

“莎朗,我相信伊格尼斯是爱你的。”  

李玄突兀的话语,让莎朗一愣。  

“我认识的那个西域火魔我不确定,但伊格尼斯一定是爱你的。”  

“这门功法就是最好的证明。”  

“还有那本书…”  

“恐怕他从一开始就料到了自己的结局。”  

“耐人寻味的是,西域火魔并没有销毁掉伊格尼斯的笔记,不是吗?”  

李玄抬起爪子,拍了拍莎朗的肩膀,接着就离开了房间。  

当他关上房门时,依稀听到房间里的一声哀叹。  

“真是个蠢货。”  

一成不变的日常和景象,很容易让人对时间产生错觉。  

在不知不觉间,河道变得更加宽阔,视线所及也多了更多的商船。  

龙凤御舟带领的南巡船队占据了河道中央的位置,一路顺流而下。  

据说大运河的另一头是东海。  

东海是一片辽阔的海域,是许多传奇故事的发生地。  

据说东海有不少仙岛,不少高人都隐居在那些世外桃源,过着神仙一般与世无争的日子。  

听闻道门的武学圣地无仙居就在东海的一处仙岛上,非潜心问道之人,无缘得见仙岛,所以无仙居也是八大武学圣地中最为神秘的一处。  

他们所处的河道变宽,这证明他们距离此行的目的地也不远了。  

在临近大运河出海口的地方,便是他们此次水路的目的地,江南道。  

南巡队伍会在江南道改陆路,继续南巡南方各道,然后开始返程,结束此次南巡。  

他们此次南巡已经月余,春天已经过了大半。  

而且随着他们南下,天气也是越发暖和,气候也越发潮湿。  

船上的大家都已经换上了更加轻薄的春装,唯有可怜的小猫咪天天光着身子乱跑。  

他们离开潮音渡之后,又停靠了一次,接着便是全速赶路,龙凤御舟驶得飞快,一帆风顺。  

据说,船上的物资仍旧充足,足以直接赶到江南道之后再停靠。  

而且算算时日,他们距离江南道也已经不远了。  

让李玄意外的是,水路上竟然没有什么波折。  

他本以为郑王一定会搞小动作。  

毕竟,河面上可有不少四下无人的荒僻水域,发生点什么,外界也不好得知。  

但不知是有何顾虑,这一路行来,郑王的人都销声匿迹,没有任何的动静。  

眼看他们都快到江南道了,依旧风平浪静。  

“看起来是打算到了陆地上再动手吗?”  

他们这边明面上确实有尚总管这么一位水系高手,但不见得郑王那边就没有。  

总不可能郑王是顾及尚总管的存在才不选择在水路上动手。  

不是李玄瞧不起尚总管,而是郑王的底蕴实在太深,谁也不知道他这么多年招揽到了多少上三品的高手。  

竹五峰、西域火魔、千藤魔姬、寒河三鬼…  

还有那个土系光头男。  

李玄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