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犯太岁(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唉。”  

李玄摇摇头,不再多想,赶紧出宫送信。  

等他赶到金钱帮总舵的时候,正好遇上杨万里在院子里瞎溜达。  

这家伙今天看起来似乎有些焦虑。  

李玄没有立即现身,而是先探查了一下四周,等到确定没有眼线盯着杨万里之后,才跳进了院子里。  

杨万里发现眼前无声无息的出现了一团黑影,顿时给他吓了一哆嗦。  

这小子最近干了不少亏心事,自然是怕鬼敲门。  

可当杨万里看清是李玄之后,倒是松了口气。  

对于这只安康公主的猫,他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  

李玄也不磨蹭,甩甩尾巴往他手上塞了一封信之后,就消失在了杨万里的眼前。  

速度之快,让杨万里都只觉得眼前一花。  

若不是手上多了一封信,他都要以为是幻觉了。  

杨万里悄摸将信收了起来,然后赶紧回到房间里,紧闭门窗之后看起了信中的内容。  

看到信上的笔迹,杨万里不禁感到振奋。  

陈昙的笔记他都看了几十年,自然能够一眼认出。  

当看到信上说竹五峰已死,杨万里更是激动得差点要欢呼出声。  

前两天他没能把竹五峰说服,之后就一直感到焦虑无比。  

这样的机会本就不多,若是白白浪费的话,下一次又不知道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杨万里本以为竹五峰没有上当,却没有想到这个老东西竟然当面一套又背后一套,说是不去,结果还是私下行动,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老东西,你也有今天!”  

杨万里看完了书信,确认了书信上再也没有其他的隐晦信息之后,便立即把信给烧掉。  

看到书信的飞灰跟火盆里的炭灰融为一体,杨万里的心也是跟着放了下来。  

他也不管其他的事情了,直接上床美美的补上一觉。  

可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  

当杨万里睡得正香时,郑王府里却是乱了套。  

“殿下,竹老和协助他的五个暗卫不知所踪。”  

郑王听着手下暗卫的禀报,皱起了眉头。  

“他们最后的行踪在哪里?”  

“昨日,竹老从暂住的小院出发前往城外,应该是去对付红巾队的两个四品高手,五个暗卫按照殿下的命令,在暗中协助竹老行事。”  

“可他们出城之后,便很快失去了行踪,再也没有任何的目击者。”  

“十字坡附近,有人听到山中传来虎啸,我们进去搜查,并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  

“十字坡客栈有人声称,红巾队的人进山采药,遇到恶虎拦路,消灭了恶虎之后,将药采回去救人性命。”  

“但根据红巾队内部得来的消息,去采药的四品高手说自己并没有遇上恶虎,采药的过程很顺利,因此他们早早就返回了京城。”  

“原本应该击杀他们的竹老和五个暗卫就此不见了踪影。”  

暗卫的报告还算详细,但这些都是李玄和两位总管故意放出来的消息,他们没法从中拼凑出真正的真相。  

“你们确认了周遭没有五行轮回之象?”  

郑王确认了一句。  

“殿下,我们已经搜查了十字坡方圆五十里,仍旧没有发现相关异象。”  

得到这样的回复,郑王才算是松了口气。  

“继续扩大搜索的范围,竹老不会无缘无故的离开京城,尤其是那五个暗卫更不会违反规矩。”  

郑王府的暗卫都有明确的准则,出任务都要进行报备,哪怕出现临时的情况也会想办法留下记号,绝不会这样无缘无故的断了联系。  

可见竹老和五个暗卫一定是遇到了麻烦。  

只是就连郑王都有些难以想象,京城中谁还敢对郑王府的供奉出手。  

以竹五峰的实力绝不会乖乖束手就擒,可是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一定要把人给我找回来!”  

郑王揉了揉眉心,感到有些头痛。  

不知为何最近的事情总是不顺利,就像是犯了太岁一样,即便是以郑王的涵养,也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得罪了哪路神明。  

暗卫知道此事他们难辞其咎,自然不敢大意,想立即戴罪立功。  

“是,殿下。”  

暗卫领命之后便消失在了郑王的眼前。  

可下一刻,又有一个新的暗卫出现在了郑王的面前。  

“殿下,伏虎寺澄澈近日频繁和澄海大师拜访崇福寺的善了大师。”  

“善了大师似乎有意介入两寺之事。”  

郑王仍旧揉着眉心,连眼睛都没有睁开,开口问道:  

“这帮伏虎寺的和尚在京城待多久了?”  

“殿下,已经四十三天了。”  

“看来他们想在京城过年啊。”郑王得到答复,冷笑一声。  

接着,郑王的声音变得冷酷无比:  

“通知江南道的人,灭了伏虎寺。”  

“京城里的,让他们多活些时日,等返回的路上再杀掉。”  

“是,殿下。”暗卫毫无感情波动的领命。  

好似郑王下达的命令只是让他们杀鸡宰牛一般,而不是一个在佛门颇有名望的寺庙。  

但这个暗卫领命之后,并没有立即离去,而是继续说道:  

“殿下,竹老不在,金钱帮那边…”  

“眼下人手不足,暂且不管,反正竹五峰之前已经吩咐下去让金钱帮的分舵开始敛财,这帮总舵的废物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