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502节(2/3)
把伞正急步向上面跑来。
天地间被雨幕笼罩,景物变得朦胧。郭绍出行的时候很厌恶雨天,因为此时的道路普遍不好,雨天意味着泥泞;但若宅在家里时,却并不反感雨天。晴天有其明媚豁然的好处,但雨天很凉快,能心安理得地呆在屋子里,心也变得闲适宁静安稳。
王忠已经跑上来了,十分高兴地给郭绍撑起雨伞。郭绍注意到,大伙儿要等着他上来干这活,似乎为皇帝打伞是一种亲近宠信的表现。
王忠靠近走在后面,无论郭绍走得快慢,总是淋不到雨。
“陛下想去哪?”王忠问道。
郭绍随口道:“照规矩,朕应该去哪?”
王忠道:“回陛下,今天该去周夫人那边。”
郭绍吭了一声,便不多说了。
后宫有规矩,虽然郭绍并不完全遵守,但为了减少女人间的矛盾,有一个轮流侍寝雨露均沾的规矩……宫廷那么多嫔妃,只有一个皇帝,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完全随意,便会更加混乱。
能在规则中得到关心的人,也只有二皇后、四夫人,以及周宪和花蕊夫人两个进宫前就有身份地位的女子;别的在宫里没什么地位的女官,照周天子的礼制,有时候很多人一起服侍天子,不然一个个真的轮不过来了。
第八百九十九章如若是真
周宪冒雨在宫门口迎接车驾,郭绍下来后顺手就接过王忠手里的伞,先遮在她的头顶,然后才将她扶起来。
虽是不经意的小事,周宪却顿时有些动容。当周端获大罪、她也并没能取贤妃之位而代之后,宫中有人议论她日渐失宠,不过周宪还是常能感觉到关心。
“王忠,你回去罢。”郭绍道。
他说完便默默与周宪进屋,没有再说多余的话,表情但是如常。郭绍不算个健谈之人,不过周宪知道他也不是很古板,今天看起来有些没精打采的样子。
等郭绍在厅中坐下来,周宪便把泡好的茶倒一盏上来,递给郭绍,柔声道:“妾身不敢干涉朝政,更不能全懂。不过妾身既服侍陛下,若是能让陛下好受一点,也是尽了本分。”
“哦?”郭绍有些期待地看着她,片刻后便径直道,“朕想干一件大事,及时阻止交趾自立,本以为是功在千秋之事,但似乎没人认同,不过以为朕意气用事,骄狂贪功。”
他又勉强地笑道,“想想也没甚要紧,反正办成就是了。朕既然为了国家长远之利,又何必一定要人明白?”
周宪一开始和郭绍后面那句话一样的心思。不过看他这样坐在那里,在雨声的映衬下仿若孤家寡人一般,周宪心有不忍……眼前这个大汉,并非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人,偏偏又曲高和寡;周宪忽然想到曾经自己那种无人欣赏的失落。
她抿了一下朱唇,便开口道:“若是寻常人做了一件好事,邻里乡民都不解,多半也就被人忘了;但陛下却不同,您是大许开国皇帝,定江山于一统,收复幽云,以武力逼辽国割地求和、结敌国兄弟之盟,注定在青史上会浓墨重彩!
这便意味着很多人会知道陛下做了什么,就算当今世上连一个人都不明白陛下的长远大功,难道上下数千年无一人能明了?
万代有识之人极多,陛下良苦用心必有人称颂……如若真是大功业。”
……郭绍愣了一下,不禁抚掌笑道:“说得好,好一个‘如若真是大功业’!”
郭绍十分赞同这番话,若是要名要人称颂,十世、百世的后人岂不是要比当世要多,记得更久?周宪的话里有刺,柔里带刚,颇有挑衅的味儿。不过郭绍就喜欢她的这种感觉,并不是一个千依百顺唯唯诺诺之人,一颗刺反而将她的见识提到了同等的地方。
郭绍并不责怪,倒被激起了兴致,端起那盏已温热的茶喝了一口。
周宪起身取下琵琶,款款一礼道:“妾身为陛下弹唱一曲,以慰辛劳。”
这时郭绍不禁想到李煜是千古有名的才子、更知音,而自己十分低俗只懂佳人的身体,便脱口叹道:“可惜朕一介武夫,对音律一窍不通,只能听个大概。”
周宪笑道:“妾身倒以为陛下虽不懂格律皮毛,却很会欣赏。小女子与陛下不同,陛下要得是万民称颂,女子只要一人知道她的好……”
郭绍一听自己居然会欣赏高雅音乐,这可是当今世上最高造诣的艺术家说的话。他愈发高兴,心下寻思若是一篇上好的文言文,不识字的人肯定完全一头雾水;但音乐和舞蹈不同,不管怎样总能感受到一些东西。
他能做的只有一本正经地坐在那里,抛却杂念,认真欣赏周宪的表演。
周宪拨弄了一下琵琶,眼睛瞧了一眼专注认真的郭绍,随即开始弹奏演唱。郭绍连词儿都没听太明白,是一首随性的浅唱小曲。
不过一首小曲在周宪唱来,江南口音别有一番温柔,且字正腔圆,丝毫没有软绵绵的无力感。加上那恰到好处的姿态和表情,目光随旋律流转,白净貌美的模样儿与多情婉转的歌声浑然一体。
饶是郭绍不懂门道,但能把随便一首小曲唱成这样,足见工夫,根本与一般酒席间或寻常宫廷宴会上的歌舞不可同日而语。
一曲罢,郭绍马上抚掌赞叹,他并没叫好,当下便道:“要是那很难的,声调太高、变化刁钻、或吐气太长的曲子,很容易显唱功;还有宫廷上的一些大舞,身法动作非常人能及,也是一眼就知厉害。但朕以为,能在随意处、抬手间就能叫人痴迷的,露的才是真本事。”
他一本正经道:“就是‘大音希声’、
天地间被雨幕笼罩,景物变得朦胧。郭绍出行的时候很厌恶雨天,因为此时的道路普遍不好,雨天意味着泥泞;但若宅在家里时,却并不反感雨天。晴天有其明媚豁然的好处,但雨天很凉快,能心安理得地呆在屋子里,心也变得闲适宁静安稳。
王忠已经跑上来了,十分高兴地给郭绍撑起雨伞。郭绍注意到,大伙儿要等着他上来干这活,似乎为皇帝打伞是一种亲近宠信的表现。
王忠靠近走在后面,无论郭绍走得快慢,总是淋不到雨。
“陛下想去哪?”王忠问道。
郭绍随口道:“照规矩,朕应该去哪?”
王忠道:“回陛下,今天该去周夫人那边。”
郭绍吭了一声,便不多说了。
后宫有规矩,虽然郭绍并不完全遵守,但为了减少女人间的矛盾,有一个轮流侍寝雨露均沾的规矩……宫廷那么多嫔妃,只有一个皇帝,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完全随意,便会更加混乱。
能在规则中得到关心的人,也只有二皇后、四夫人,以及周宪和花蕊夫人两个进宫前就有身份地位的女子;别的在宫里没什么地位的女官,照周天子的礼制,有时候很多人一起服侍天子,不然一个个真的轮不过来了。
第八百九十九章如若是真
周宪冒雨在宫门口迎接车驾,郭绍下来后顺手就接过王忠手里的伞,先遮在她的头顶,然后才将她扶起来。
虽是不经意的小事,周宪却顿时有些动容。当周端获大罪、她也并没能取贤妃之位而代之后,宫中有人议论她日渐失宠,不过周宪还是常能感觉到关心。
“王忠,你回去罢。”郭绍道。
他说完便默默与周宪进屋,没有再说多余的话,表情但是如常。郭绍不算个健谈之人,不过周宪知道他也不是很古板,今天看起来有些没精打采的样子。
等郭绍在厅中坐下来,周宪便把泡好的茶倒一盏上来,递给郭绍,柔声道:“妾身不敢干涉朝政,更不能全懂。不过妾身既服侍陛下,若是能让陛下好受一点,也是尽了本分。”
“哦?”郭绍有些期待地看着她,片刻后便径直道,“朕想干一件大事,及时阻止交趾自立,本以为是功在千秋之事,但似乎没人认同,不过以为朕意气用事,骄狂贪功。”
他又勉强地笑道,“想想也没甚要紧,反正办成就是了。朕既然为了国家长远之利,又何必一定要人明白?”
周宪一开始和郭绍后面那句话一样的心思。不过看他这样坐在那里,在雨声的映衬下仿若孤家寡人一般,周宪心有不忍……眼前这个大汉,并非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人,偏偏又曲高和寡;周宪忽然想到曾经自己那种无人欣赏的失落。
她抿了一下朱唇,便开口道:“若是寻常人做了一件好事,邻里乡民都不解,多半也就被人忘了;但陛下却不同,您是大许开国皇帝,定江山于一统,收复幽云,以武力逼辽国割地求和、结敌国兄弟之盟,注定在青史上会浓墨重彩!
这便意味着很多人会知道陛下做了什么,就算当今世上连一个人都不明白陛下的长远大功,难道上下数千年无一人能明了?
万代有识之人极多,陛下良苦用心必有人称颂……如若真是大功业。”
……郭绍愣了一下,不禁抚掌笑道:“说得好,好一个‘如若真是大功业’!”
郭绍十分赞同这番话,若是要名要人称颂,十世、百世的后人岂不是要比当世要多,记得更久?周宪的话里有刺,柔里带刚,颇有挑衅的味儿。不过郭绍就喜欢她的这种感觉,并不是一个千依百顺唯唯诺诺之人,一颗刺反而将她的见识提到了同等的地方。
郭绍并不责怪,倒被激起了兴致,端起那盏已温热的茶喝了一口。
周宪起身取下琵琶,款款一礼道:“妾身为陛下弹唱一曲,以慰辛劳。”
这时郭绍不禁想到李煜是千古有名的才子、更知音,而自己十分低俗只懂佳人的身体,便脱口叹道:“可惜朕一介武夫,对音律一窍不通,只能听个大概。”
周宪笑道:“妾身倒以为陛下虽不懂格律皮毛,却很会欣赏。小女子与陛下不同,陛下要得是万民称颂,女子只要一人知道她的好……”
郭绍一听自己居然会欣赏高雅音乐,这可是当今世上最高造诣的艺术家说的话。他愈发高兴,心下寻思若是一篇上好的文言文,不识字的人肯定完全一头雾水;但音乐和舞蹈不同,不管怎样总能感受到一些东西。
他能做的只有一本正经地坐在那里,抛却杂念,认真欣赏周宪的表演。
周宪拨弄了一下琵琶,眼睛瞧了一眼专注认真的郭绍,随即开始弹奏演唱。郭绍连词儿都没听太明白,是一首随性的浅唱小曲。
不过一首小曲在周宪唱来,江南口音别有一番温柔,且字正腔圆,丝毫没有软绵绵的无力感。加上那恰到好处的姿态和表情,目光随旋律流转,白净貌美的模样儿与多情婉转的歌声浑然一体。
饶是郭绍不懂门道,但能把随便一首小曲唱成这样,足见工夫,根本与一般酒席间或寻常宫廷宴会上的歌舞不可同日而语。
一曲罢,郭绍马上抚掌赞叹,他并没叫好,当下便道:“要是那很难的,声调太高、变化刁钻、或吐气太长的曲子,很容易显唱功;还有宫廷上的一些大舞,身法动作非常人能及,也是一眼就知厉害。但朕以为,能在随意处、抬手间就能叫人痴迷的,露的才是真本事。”
他一本正经道:“就是‘大音希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