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465节(2/3)
亲生儿子,在这世上唯一的后人……
或许,“河东小白龙”李筠从来不知道身边喜欢《易经》、喜欢占卜的老人是谁。但这重要么?看着李筠已长成一条生龙活虎的好汉,看着他成为一方大将,就算没有名分,仲离也打心眼里欣慰。
仲离年轻时候一直没能得到子嗣,那时候还不是太在意,人年纪越大,越看重一些东西。李筠,他唯一的儿子、唯一的亲人,就是他这个快要入土的老头一生的希望,灵魂的寄托。
但是,他唯一的亲人,死了……
仲离饱读经书,通常时候明辨是非,他内心隐隐也觉得李筠有咎由自取的错;可是什么道理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当事关自己亲人时,是非黑白谁能明辨!当年在河东,仲离便是反对李筠起兵最坚定的幕僚,又有什么用?幕僚毕竟只是幕僚。
仲离老迈虚弱了,余生不多,一切已成浮云,唯一让他没有等死的理由,就是心中的仇恨!姓郭的说到底也就是个草民,生逢乱世抓住机遇罢了,他却害死了李筠,更甚者屠杀了李筠的子孙、全族!
从妇人、青壮到孩童,几岁的小孩都不放过,老人无助地等着子孙后代被像畜生一样清算,他多少个夜晚,浑身都在哆嗦。
满血鲜血,命债的人,仲离发誓做鬼也不会放过他!
可是姓郭的很有些本事,后来居然登基称帝,文治武功……仲离这样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人,一无所有,实力悬殊太大,或许复仇不过只是白日梦罢?
仲离想不到任何办法,就算坚持不放弃所做的一切,他常常也觉得是徒劳。比如引诱李处耘的同族兄弟李良士吃喝嫖赌,又借钱给他,借机结交、拉拢、要挟,以便指使李良士为自己办事。当初李良士举荐了仲离,再演一场闹市求大隐的好戏、拿捏火候,这才让开国公李处耘相信仲离是一个难求的良才。
仲离不知道做这些是不是真有用,但他认定在李处耘身边才是机会。李处耘是怎样的人不重要,关键是他的位置!
老人的机会很小很小,所以每一步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包括在市井中一唱一和的对答,大义、忠诚这些话题,仲离一步步得到了李处耘的信任,现在几乎成功地让李处耘把自己当作心腹了。
饶是如此,仲离的机会也不大……岁数才是最大的弱点,他的头发胡须已白了大半,随时可能撒手而去;别说自己,就是李处耘也不一定耗得过姓郭的!
所以很多时候,仲离根本对事儿完全不抱希望,只是无法停止,一步步走下来。绝望而无奈。
就在这时,希望燃起!今天的调令,让仲离确认必定有事,机遇来了!
这就是仲离“徒劳”地做一切的理由,这就是他要等的时机;如果没有这样的时机,他所作所为的一切都毫无意思。经年累月的布局和准备,就仿佛一盘死寂又沉闷的棋,又好似一堆无趣的烟花筒,放在那里黯淡无光,但只要一颗火星,一切都活了,漫天绽放,十分精彩!
老天有眼,因果有报啊……
仲离深吸了一口气,摸着白花的胡子,渐渐平息胸中的血液奔涌。眼前如梦似幻的美妙往事、同侧心扉的恩怨仇恨,雾一样消散得一干二净,低矮简陋的行军帐篷、黯淡狭窄的景象重新回到了面前。仲离把那口气缓缓吁了出来,心冷如冰,平静似水,唯有谋略在胸,如同春天草木开花、秋天果实长成,一切都是必然的,叫他信心十足!
仲离喃喃吟道:“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
他眼睛一亮,老迈充满皱纹的嘴唇中吐出一句:“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八百四十三章散时容易聚时难
“雨停了。”魏仁浦道。
他的身边骑马的是监军昝居润,俩人站在雨过的湿润的草地上,视线越过大片的营帐,看到一队骑兵正列队在奔跑;铁盔上晃动的红缨,与更远的橙红晚霞相映成辉。
昝居润便顺着魏仁浦的意思道:“等西去的斥候尽数回营,大军明日便可开拔。”
魏仁浦点点头,神情有点凝重,沉声道:“老夫看过主帅的行军部署,史彦超不再是前锋,换了人;前军斥候营的武将也换人了。史彦超本部铁骑指挥前后的人马也很特别。”
“何故?”昝居润脱口问。
魏仁浦的目光看了一下旁边,不动声色道:“若东京有信使再来,势必先被前军斥候发现……”
已经出征的军团,虽有前营军府负责策划方略、传达军令,但为保障军队由最有经验的人统率,决策、部署等权力依旧是军团统帅全权负责。
昝居润的脸色渐渐变得更白,良久才道:“下官今年三十六,本命年有点坎坷,不得不信……”
……大军如期开拔,沿原路返回。刚行军三天,天上又下起了小雨。于是李处耘马上下令就地驻扎休整,也没说停留多久,要等待雨停。
魏仁浦什么也没说,只是骑马四处巡视扎营的人马。路过史彦超所在的军营,见史彦超骑马从雨中迎过来,他还是那样,抬头挺胸斜着眼睛抱拳作了个荒疏的军礼。
“驾!”魏仁浦踢马上前靠近史彦超,一面看周遭的光景,一面对着别处说道:“那天的枢密院军令,大伙儿都一起看过,确定是大军班师回朝,史将军心里可得有数。”
“哼嗯!”史彦超发出一个声音。
魏仁浦又道:“那是枢密院的调令,更是官家的旨意。若有什么变化,必须确定军令来自中枢。”
就在这时,一个骑士策马赶来,翻
或许,“河东小白龙”李筠从来不知道身边喜欢《易经》、喜欢占卜的老人是谁。但这重要么?看着李筠已长成一条生龙活虎的好汉,看着他成为一方大将,就算没有名分,仲离也打心眼里欣慰。
仲离年轻时候一直没能得到子嗣,那时候还不是太在意,人年纪越大,越看重一些东西。李筠,他唯一的儿子、唯一的亲人,就是他这个快要入土的老头一生的希望,灵魂的寄托。
但是,他唯一的亲人,死了……
仲离饱读经书,通常时候明辨是非,他内心隐隐也觉得李筠有咎由自取的错;可是什么道理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当事关自己亲人时,是非黑白谁能明辨!当年在河东,仲离便是反对李筠起兵最坚定的幕僚,又有什么用?幕僚毕竟只是幕僚。
仲离老迈虚弱了,余生不多,一切已成浮云,唯一让他没有等死的理由,就是心中的仇恨!姓郭的说到底也就是个草民,生逢乱世抓住机遇罢了,他却害死了李筠,更甚者屠杀了李筠的子孙、全族!
从妇人、青壮到孩童,几岁的小孩都不放过,老人无助地等着子孙后代被像畜生一样清算,他多少个夜晚,浑身都在哆嗦。
满血鲜血,命债的人,仲离发誓做鬼也不会放过他!
可是姓郭的很有些本事,后来居然登基称帝,文治武功……仲离这样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人,一无所有,实力悬殊太大,或许复仇不过只是白日梦罢?
仲离想不到任何办法,就算坚持不放弃所做的一切,他常常也觉得是徒劳。比如引诱李处耘的同族兄弟李良士吃喝嫖赌,又借钱给他,借机结交、拉拢、要挟,以便指使李良士为自己办事。当初李良士举荐了仲离,再演一场闹市求大隐的好戏、拿捏火候,这才让开国公李处耘相信仲离是一个难求的良才。
仲离不知道做这些是不是真有用,但他认定在李处耘身边才是机会。李处耘是怎样的人不重要,关键是他的位置!
老人的机会很小很小,所以每一步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包括在市井中一唱一和的对答,大义、忠诚这些话题,仲离一步步得到了李处耘的信任,现在几乎成功地让李处耘把自己当作心腹了。
饶是如此,仲离的机会也不大……岁数才是最大的弱点,他的头发胡须已白了大半,随时可能撒手而去;别说自己,就是李处耘也不一定耗得过姓郭的!
所以很多时候,仲离根本对事儿完全不抱希望,只是无法停止,一步步走下来。绝望而无奈。
就在这时,希望燃起!今天的调令,让仲离确认必定有事,机遇来了!
这就是仲离“徒劳”地做一切的理由,这就是他要等的时机;如果没有这样的时机,他所作所为的一切都毫无意思。经年累月的布局和准备,就仿佛一盘死寂又沉闷的棋,又好似一堆无趣的烟花筒,放在那里黯淡无光,但只要一颗火星,一切都活了,漫天绽放,十分精彩!
老天有眼,因果有报啊……
仲离深吸了一口气,摸着白花的胡子,渐渐平息胸中的血液奔涌。眼前如梦似幻的美妙往事、同侧心扉的恩怨仇恨,雾一样消散得一干二净,低矮简陋的行军帐篷、黯淡狭窄的景象重新回到了面前。仲离把那口气缓缓吁了出来,心冷如冰,平静似水,唯有谋略在胸,如同春天草木开花、秋天果实长成,一切都是必然的,叫他信心十足!
仲离喃喃吟道:“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
他眼睛一亮,老迈充满皱纹的嘴唇中吐出一句:“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八百四十三章散时容易聚时难
“雨停了。”魏仁浦道。
他的身边骑马的是监军昝居润,俩人站在雨过的湿润的草地上,视线越过大片的营帐,看到一队骑兵正列队在奔跑;铁盔上晃动的红缨,与更远的橙红晚霞相映成辉。
昝居润便顺着魏仁浦的意思道:“等西去的斥候尽数回营,大军明日便可开拔。”
魏仁浦点点头,神情有点凝重,沉声道:“老夫看过主帅的行军部署,史彦超不再是前锋,换了人;前军斥候营的武将也换人了。史彦超本部铁骑指挥前后的人马也很特别。”
“何故?”昝居润脱口问。
魏仁浦的目光看了一下旁边,不动声色道:“若东京有信使再来,势必先被前军斥候发现……”
已经出征的军团,虽有前营军府负责策划方略、传达军令,但为保障军队由最有经验的人统率,决策、部署等权力依旧是军团统帅全权负责。
昝居润的脸色渐渐变得更白,良久才道:“下官今年三十六,本命年有点坎坷,不得不信……”
……大军如期开拔,沿原路返回。刚行军三天,天上又下起了小雨。于是李处耘马上下令就地驻扎休整,也没说停留多久,要等待雨停。
魏仁浦什么也没说,只是骑马四处巡视扎营的人马。路过史彦超所在的军营,见史彦超骑马从雨中迎过来,他还是那样,抬头挺胸斜着眼睛抱拳作了个荒疏的军礼。
“驾!”魏仁浦踢马上前靠近史彦超,一面看周遭的光景,一面对着别处说道:“那天的枢密院军令,大伙儿都一起看过,确定是大军班师回朝,史将军心里可得有数。”
“哼嗯!”史彦超发出一个声音。
魏仁浦又道:“那是枢密院的调令,更是官家的旨意。若有什么变化,必须确定军令来自中枢。”
就在这时,一个骑士策马赶来,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