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日后打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欺负白洁其实挺有意思的,洛言尤其喜欢看她羞涩遮掩的姿态,相当有趣。  

其中闺房乐趣,不足与外人道也。  

过了许久,直到屋外的天色彻底黑下来,白洁那带着些许泪花的修长睫毛才微微轻颤,一双水润的眼眸睁开了,面色红润,轻抿着嘴唇,有些羞涩难当的看着抱着自己的男子。  

“醒了?”  

洛言抱着怀中的人儿,以他的感知能力自然能清晰的感觉到白洁的状况,她已经从昏迷之中苏醒了,轻声的说道。  

同时心中也是有些哭笑不得,他也没想到白洁竟然这么不经逗。  

羞涩也能羞涩的晕了过去。  

洛言当真是头一次见。  

不就是两个大胆的动作吗?  

托马斯回旋他都没施展呢,这性格还需要再培养培养。  

闻言,白洁顿时想到了刚才发生的事情,  

似乎想到了什么,白洁的脑袋埋了下去,不敢看洛言的眼睛,比起上一次的亲密接触,这一次的洛言显然花样太多,太新奇,她一时半会接受不了,唯有发出几声呜呜的声响,似乎羞涩的咬哭出来了,以此来掩饰内心的羞耻。  

“刚才是练功的姿势,你那么紧张干什么?那是我老师传授给我的双修之法,对于你我的身体都有好处,可增加你的体质。”  

洛言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丝毫没有哄骗单纯姑娘的罪恶感。  

“真…真的?”  

白洁带着点哭腔的说道,似乎有些怀疑。  

“我骗你作甚?相信我!”  

洛言拍了拍白洁的后背,安抚了一句,便是转移话题的说道:“对了,最近商会还稳定吗?年底我估计需要一笔资金。”  

“钱的事情无须担心,妾身这边很充裕。”  

白洁闻言,轻声的应道。  

钱的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白洁这样的富婆而言,巴家可以用家财万贯来形容,如今这一切都是白洁的,自然也是洛言的。  

想到这里。  

洛言也是莫名感慨白洁那病死的夫君,当真是个好人啊。  

若是还在世,洛言愿意与他结为异姓兄弟。  

“对了,还有些事情需要你去办。”  

洛言抱着白洁说起了悄悄话,他打算让白洁经营香水肥皂等等物品,以前有些顾忌,现在倒是无需担心这些了,可以放开手脚的开始布局了。  

权利二字,洛言全都要!  

大丈夫身为天地之间,岂能一日无权无势无钱!  

并未在商会久留,和白洁商量了一下日后的细节,洛言便是穿衣服走人,有些东西他还得找墨十一商量一下,不是光和白洁聊就有用的。  

不过有白洁这个商业奇才帮他,之后许多东西都很好安排。  

走出商会。  

洛言开始漆黑的天色,回顾自己今天的日常,忍不住感慨了一声光阴似箭。  

这天黑的太快了。  

自己还没怎么用力了,这一天就度过了,洛言恨不得自己此刻拥有玄幻大能修为,直接将太阳再给它拉出来。  

这么快下山干啥?!  

昌平君府邸,后院书房内。  

数月不曾在咸阳城的农家侠魁今日抵达了咸阳,且一到咸阳城便是抵达了昌平君的府邸,汇报楚国的境况。  

如今的楚国,楚王体虚,精力不足,政务大多都是春申君黄歇在处理。  

提起楚国。  

就不得不说楚国复杂的政治体系,王权旁落,一直未曾统一。  

除了楚国王室之外,还有屈景昭等大族,楚国王室的统治离不开这些大族的支持,同时也会受到三族极为严重的制约,他们不仅排斥外来人才而且还排斥改革,所以楚国的变法极为困难。  

当年吴起试图变法,导致的结果便是自身被迫害身亡,自此以后,楚国的政治体系就一直未曾变动过。  

从此国力也是和各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要不是地大物博,经得起他国攻打,楚国也不会支撑到现在。  

说到底。  

楚国看似强大,地大物博,实则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类似于联邦国家,地方势力极为强大,有的地方更是听调不听宣,就差占地为王了。  

这些事情昌平君自然也清楚,这也是他这些年一直未曾返回楚国的原因。  

因为他知道,就算自己回去也无用。  

楚国从来不是楚国王室的楚国。  

唯有留在秦国尚且还有一线生机。  

“君上,苍龙七宿铜盒的下落属下已经调查清楚了,它现在被保管在楚国王室宗庙之中,由一位族老看守,非王室之人无法接近。”  

田光恭敬的站在昌平君身前,沉声的汇报着自己得到的讯息。  

除了楚国的境况,此事是他去楚国最重要的事情。  

“如此,便无法得到,另其成为筹码!”  

昌平君闻言,顿时眉头紧锁,沉声的说道,这对他也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铜盒若是利用的好,足以利用一波阴阳家的人。  

至于铜盒本身的价值,昌平君并不在意。  

传说之所以是传说,那就是没有人验证过,他自然也不会去追求这些虚无缥缈的传说。  

“还有一事需要告知君上!”  

田光沉声的说道。  

“说!”  

昌平君闻言,皱眉询问道。  

田光闻言便是继续说道:“农家与商会的合作恐难持续,农家的钱财无法继续维持下去!”  

商会和过路的剥削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