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1章 稳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四象城。  

郡守府。  

骆风棠望着面前这个瘦弱的孩子。  

这孩子,已经失去了所有的亲人。  

他的父亲,死在了矿洞里面。  

他的祖父,被黑羊墅煤田护矿队的人,给活活打死。  

他的娘亲以及其他亲人,都早就死了。  

现在只剩他孤零零的一个人。  

这天下,像这样的孩子,太多太多了。  

骆风棠也没办法拯救所有这样的孩子。  

但他看到了,再要让他视而不见,那也是不成的。  

于小冬,你想留在四象,还是跟着我去京城,听从我的安排?  

骆风棠问道。  

他不会强硬的替于小冬做决定。  

一切都要看于小冬自己怎么想。  

跟着您,我愿意跟着您。  

于小冬情绪激动,再次想要跪下来。  

不许跪。  

骆风棠喝了一声。  

于小冬吓了一跳,立刻站直了身子。  

去好好歇着,晚些时候,我会让人带你去一个地方。  

骆风棠道。  

他已经给于小冬安排好了住处。  

那就是梧桐寺。  

梧桐寺内的僧人有严格的生活作息,将于小冬安排过去,提前适应集体生活。  

等以后,再让人带回京城,去白鹿洞书院读书,习武,成为可造之材。  

于小冬才十二岁,只要好好学,以后大有可为。  

骆风棠也不是随便做的决定,他是看到于小冬才这么小,头脑就这么清晰,小小年纪,能拖着板车在街上行走,说明他天生力气大。  

为了祖父,父亲之死,能不惧艰难的去求个公道,这又意味着孝顺。  

于小冬能有这么多好品质,值得好好栽培。  

京城。  

皇宫养心殿。  

香炉的青烟袅袅升起。  

齐星云坐在书案前,手指握笔,快速的批阅奏章。  

他的眉头紧锁,显得心事重重。  

王昀,你说说看,这四象城之战,咱们能不能打赢?  

齐星云抬头望了一眼伺立在一旁的王昀公公。  

老奴以为,陛下洪福齐天,又是大将军亲自指挥,此战必赢。王昀轻手轻脚的给齐星云添上茶水,这件事一直都是他来做,他担心别的下人办不好。  

哈哈,你这老家伙,尽挑好的说。  

齐星云大笑,笑的眼泪都快出来了。  

陛下,老奴自来不会撒谎,说的都是老实话。王昀低眉垂眼的笑道。  

这倒也是。  

齐星云点头。  

他伸手在眉心上揉了揉,随即,站起身来,准备活动活动身体。  

就在此时,外面传来了急报声。  

快传进来。  

齐星云神色凝重道。  

皇爷。  

进来的小黄门,双手恭敬的举起奏章。  

齐星云目光停留在奏章上面,表面上没什么变化,但心里已是紧张了起来。  

他抬手取过奏章,打开以后,迅速的扫了一眼,嘴角开始上扬,很快就大笑起来。  

王昀,真被你说中了,四象城之战,大齐赢了!  

恭喜陛下,旗开得胜,大齐万胜无敌!  

王昀佝偻着腰,一连串的吉祥话,从他的口中说了出来。  

赶紧拟旨,朕要赏赐那些有功之臣。  

将消息传给报纸,让京城的老少爷们,都跟着乐呵。  

齐星云稍微思索了一下,就颁下了一系列的旨意。  

等众多太监们行动起来之后,齐星云难掩心中的激动,他快步走到书案面前,扯出上好的宣纸,提笔绘图。  

不一会儿,图上一位身着甲衣,跨坐在马上的年轻将军,便跃然纸上。  

文渊阁内。  

张廷玉,刘预正在紧张的处理公务。  

内阁里的各种折子,也已经堆积如山了。  

少了两名阁老以后,仅仅他们两位处理公务,就显得十分忙碌。  

平时,忙碌也就仅仅只是忙碌。  

但最近一段时日,他们心里煎熬的很。  

他们俱都在记挂着四象城那边的大战。  

四象城之战,关乎到了大齐的国运。  

刘大人,这大齐天灾不断,百姓苦啊。  

张廷玉看到一封地方灾害的奏章,叹气道。  

刘预拿过来看了一眼道:又是泥石流,一座村子被冲垮了,死伤惨重。  

看多了这种札子,刘预已经激不起太多情绪了。  

但心里还是隐隐的不舒服。  

让当地知县,好好安抚伤者。  

张廷玉在奏章上批阅。  

类似这种奏章,都是内阁先行批复,给出相关的处理意见,再送给皇帝来审阅。  

皇帝认可,便会在奏章上写一个可字。  

这样一来,皇帝的工作量便大大减轻了。  

否则,皇帝要是什么事都过问,就算是不睡觉来处理,都做不完,最后只会是累死。  

捷报,捷报!  

就在此时,忽然外面传来了惊呼声。  

听见叫声,张廷玉和刘预同时站了起来。  

他们神情激动的望着来处。  

没过多久,一名官员,急匆匆的冲了进来。  

什么捷报?  

张廷玉和刘预还在维持着阁老的威严。  

张阁老,刘阁老,四象城之战,我军大胜,俘获地方数万人,缴获钱粮战马兵器盔甲大量!  

官员眉飞色舞的禀报道。  

但,他还没有说完,手中的奏章,就已经被张廷玉夺了过去。  

张廷玉拿到手以后,眼睛扫了一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