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1章 是火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第1章丑媳第7371章是火坑“嗨,这张有福也真是的,认死理儿也得看啥事儿嘛,要我是他,我就听三哥这个里正的话,他不去河边还真的没人能挑刺儿。”  

杨若晴也被她们几个你来我往的说话调动起了情绪,说:“认死理有认死理的好,说明张有福是个有担当,有大局观的男人。”  

“诶,说到这个,我就再多句嘴。”刘氏神秘兮兮的,起身往堂屋外面瞅了几眼,生怕有人来偷听。  

杨若晴说:“四婶放心,我爷那脾气,是不会离开客房半步的。”  

不怪杨若晴这么说,事实是老杨头自打住进杨华忠家,确实都躲在屋里不出来。  

一天三顿都是送去屋里的,吃喝拉撒全在屋里解决,自个不嫌弃自个。  

好在余兴奎和小老杨头也在,伺候的勤快,不至于让老杨头的屋子变成猪窝。  

“不偷听就好,因为我接下来这话要是被你爷听到了,八成得打我。”  

刘氏缩回了脑袋,一个人自言自语。  

孙氏明显紧张了下,赔着笑说:“四弟妹,你要是说的话不妥当,那还是别说了吧。”  

刘氏摆摆手:“也不存在妥当不妥当的理儿,我也是为她好。”  

“为谁好啊?”孙氏又问。  

“还能有谁,梅儿呗!”刘氏撇撇嘴说。  

“啥意思?”孙氏不解。  

鲍素云也很困惑,但杨若晴却眯着眼睛一副好整以暇的样子,嘴角却扬了起来。  

“四婶,你可别说你想要给我姑姑和张有福拉红线哦!”她直接把答案给揭晓了,不让刘氏有继续抖包袱的机会。  

杨若晴这番话真的让孙氏和鲍素云吓了一大跳。  

“梅儿,这不能吧?晴儿不会真说准了吧?”她们两个赶紧追问刘氏。  

刘氏目光坦荡。理直气壮的说:“一个是寡妇,一个是老光棍,这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  

“哎呀四弟妹你快别说了,这话对不住栓子。”  

“三嫂,人要往前看,梅儿当初就是张有福给救上来的,这两人在水里想必是搂也搂了抱也抱了。”  

“那会子栓子还活着,自然没啥,可如今栓子不是不在了嘛,咱咋就不能促成这俩人?”  

“四嫂,你的心意是好的,舍不得梅儿冷清嘛,可这事儿不是咱做嫂嫂的该操心的,往后还是不要提了。”鲍素云也劝。  

眼看自己的提议被三嫂和五弟妹一起否决,刘氏很不高兴。  

“你们这些人是咋回事嘛?为啥我说啥都不对,做啥都是错,我气死了!”  

孙氏和鲍素云对视了一眼,皆哑然而笑。  

也正因为刘氏是这样的性格,所以妯娌三人才能在一起相处得这么好。  

刘氏心里不满就说出来,不会放在心里打小九九。  

“四弟妹,咱能想到的事儿,咱娘肯定也能想到。”孙氏语重心长的开导刘氏。  

“即便提这些话,也不该咱提,你可明白?”  

刘氏还能说啥?自然是说明白咯。  

这时杨若晴伸了个懒腰,对这事儿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我有个想法。”  

刘氏的眼睛亮了,“快说,看看是不是跟我想到一头去了。”  

杨若晴道:“恐怕要让四婶失望了,因为我的想法是,即便我奶提出那话,想要撮合我梅儿姑姑和张有福,咱也不能答应。”  

“不仅不能答应,咱还得强烈反对!”  

“为啥呀?”刘氏差点喊起来,“他们两个论年纪那是刚刚好,梅儿嫁过去还能接着给张有福生娃呢,张有福一身的力气,正当壮年,搭伙过日子这多好啊!”  

杨若晴摆摆手:“四婶,既然你看好张有福,那咱就别去坑那个老实人了。”  

“老王家就是个大坑,梅儿姑姑的两个儿子就是两个包袱,咱别让老实人掉到坑里去了。”  

“啊?”刘氏目瞪口呆了。  

孙氏和鲍素云也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半响后,孙氏喃喃说:“晴儿说的有理,梅儿本身配得上张有福,可两个儿子肯定是割舍不下的,就算改嫁也还会管他们。”  

鲍素云也道:“张有福现在只需要服侍老娘,倘若真的娶了梅儿,两个那么大的继子,这个继父可不好当啊!”  

天底下能将继父和继子关系处得像老五和大宝那样的,太少了。  

“哎呀,听你们这么一说,这婚事还真是不合适呢!”  

刘氏思考了片刻后,也意识到了。  

“两口子之间难免有点磕磕碰碰,到时候张有福嗓门稍微大一点儿,大白小黑两小子立马就跳上去打人家,张有福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这压根就不是大坑,这是火坑啊!”  

“我真是差一点点就好心办坏事了,幸好晴儿提醒我。”  

几个妇人的聊天以廖梅英和村里另外一个媳妇的到来为结束。  

“三婶,你家的大饭盆借我们使使吧!”廖梅英说。  

看到她们俩,刘氏再一次来了劲儿。  

“梅英啊,你们这天天给河堤上的男人们烧饭,累坏了吧?”刘氏问。  

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征调一个壮劳力去修河堤。  

没有壮劳力的人家要么出钱自己请人去,要么索性出钱交到村里,让里正和村老们来安排。  

就像曹八妹和杨永进,杨永进回不来,曹八妹家里三个孩子也走不开,所以出了钱。  

而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