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6章 不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拓跋娴道:“出门的时候我看过了,差不多没有了。(.)”  

杨若晴道:“我再进去瞅一眼。”  

等到她从屋里出来,院子里,拓跋娴,小雨还有骆宝宝都去了前面宅子门口。  

杨若晴也随即来到了宅子门口,运输队的马车停了一排,骆风棠他们这些男人们正在把东西装载上车,女人们站在一旁逗弄着骆宝宝。  

“好了,你娘来啦,该出发了。”小雨笑着道,将骆宝宝交给了杨若晴。  

杨若晴接过了骆宝宝,跟小雨和秀珠嫂子白老五他们一一道别后,骆风棠来到了她们母女身旁。  

“晴儿,上车了。”他道。  

熟悉的声音,熟悉的称呼,听在杨若晴的耳中,还是觉得蛮暖心的。  

“嗯,走吧。”  

在小雨他们的目送中,杨若晴一行上了马车,车队缓缓离开了秀水镇。  

一路畅通的离开了秀水镇,打从冰清郡主下榻的那家客栈楼下经过时,也没有被阻拦。  

为啥?  

因为冰清郡主早在南王爷顺利从武陵山脱困,回到荔城的当日,就被南王府的侍卫来接回去了。  

而且,南王爷还给杨若晴和骆风棠这留了一封信。  

这是一封感谢信,南王爷也会动用自己的力量去帮杨若晴夫妇找寻骆星宸。  

运输队出了秀水镇,沿着官道,绕道而行朝望海县方向行驶而去。  

“我来赶车吧,你不认识回去的路。”  

将骆宝宝弄睡着之后,杨若晴从车厢里出来,来到前面赶车的骆风棠身旁坐了下来,想要去接过他手里的缰绳。  

骆风棠则摇了摇头。  

“不认识也不碍事,我跟着前面那日松他们的马车走,不会跟丢的。”他道。  

杨若晴笑了笑,又道:“你身子伤了元气,不宜受累,厢去歇息会吧,我来赶车。”  

骆风棠看了她一眼:“不累。”  

有男人在,怎么能让一个女人来赶车呢?他心道。  

杨若晴看他这表情,知道他是打定了主意,也不再坚持。  

坐在他身边,两个人之间,留着一只巴掌宽的距离。  

“如果路上一切顺利的话,十来日就能到家了。”她知道他是一个寡言少语的人,从前就是这样。  

现在失忆了,话就更少了,所以她主动揽话题。  

“中秋节早就过完了,等到咱回到家,差不多就重阳节了。”她又道。  

“你自打参军之后,都好几年没在家过过重阳节了,今年好,可算赶上了,呵呵…”  

她勾起唇角,愉悦的笑了声。  

九月九日,重阳节。  

眠牛山那一带的风俗习惯,会在那一天,登高,插茱萸,赏菊花,吃重阳糕,喝菊花酒…  

“晴儿…”  

骆风棠突然唤了她一声。  

“嗯?咋啦?”她转过头来,看着他。  

“重阳节,我们需要做点啥?”他问。  

“从前的事情,我没想起来,这趟回老家去,说实话,我心里是有点虚的。”他道。  

“为啥虚啊?那里是你的家,你的根,你的亲人啊!”杨若晴问。  

骆风棠皱了下眉:“正因如此,我才虚。”  

“我现在没了记忆,整个人一片懵懂。风俗习惯不懂也就罢了,该认识的长辈亲人都不认得,我、我感觉自己整个就像个负累…”  

他垂下眼来,脸上,有焦急,有沮丧。  

杨若晴沉默了下,然后,她伸出手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别怕,他们都是极好的,都盼着你好。”  

“再说了,一切,有我呢!”  

“你不懂,我教你,咱就当做重获一世,一切重新开始,好不好?”  

看着她期待而坚定的目光,他所有的恐惧,全部被风给吹散了。  

一颗心莫名就安定下来。  

“好!”  

马车照着来时的路线,一路往北,朝着望海县方向行驶而去。  

沿途在一些驿站,或者过一些小城镇的时候做了一些补给,其他时候,都是在马车上赶路。  

这一天夜里,大家伙儿在路边一片小树林里暂时歇息,等天亮再动身。  

生了好几堆火,人多,又是运输队的人,又是拓跋娴的侍卫队。  

在这小树林里过夜,很安全,也很热闹。  

吃饱喝足,留下轮番守夜的人,其他人要么钻了帐篷睡觉,要么回了车厢睡觉。  

骆宝宝跟着拓跋娴睡去了,这边,杨若晴弄好之后回到车厢里,骆风棠正靠坐在车厢里。  

车厢里面,放着一盏马灯,他手里捧着一本书卷,正就着那灯光认真的翻阅着。  

英俊立挺的五官,在这暖色系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柔和了许多。  

修长的手指,轻轻翻动着书页。  

全神贯注的样子,再配上那白色亵衣胸前微微敞开而露出的一抹麦色。  

斯文于狂野,交织在一起,这是一种灵与肉的碰撞和升华。  

让他身上流淌出一种魔力,她的目光竟然有些挪不开。  

等到他有所察觉时,她这才回过神来,赶紧错开视线假装在那整理被褥。  

手忙脚乱的样子,全都落在他的眼底。  

他合拢了书卷,目光温和的注视着她。  

“这些被子,方才我都铺好了。”他提醒道。  

“啊?”  

她怔了下,一看自己手底下这揉成一团的被褥,好尴尬!  

“不尴尬,我不会笑你的。”  

骆风棠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