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2章 争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是,再怎么打扫,终究是被很多人踩过的,没铺红地毯,跪在上面肯定脏。  

尤其沐子川穿的还是白色的衣袍。  

但他还是毫不犹豫跪下去了,额头在身前的石板上磕着,发出清脆的砰砰的声响。  

刘寡妇回过神来,受宠若惊。  

“儿啊,用不着这样,赶紧起来!”  

她俯下身,想要把他拽起来。  

沐子川却跪在地上不起。  

他仰起头,目光直直望向面前的妇人:“娘,儿子回来了,儿子,没让您失望,没给咱老沐家丢脸!”  

沐子川的眼中,饱含泪花。  

二十年的冷暖心酸,在胸腔中奔腾着,咆哮着。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娘,儿子给您争脸了!  

这边,刘寡妇的眼泪,早已哗啦啦淌了出来。  

她俯下身扶着沐子川的肩膀,“我儿有能耐,我儿有本事,给咱老沐家争气。”  

“你爹泉下有知,也会高兴的,我儿辛苦了,快,快起来,咱进屋说话去…”  

沐子川点头,然后站起身,搀扶着刘氏往自家院子门口那边走去。  

身后,里正等迎了过来,招呼着其他官差一起进了院子。  

接下来的仪式,就是男人们的事了。  

女人们回到灶房,接着热火朝天的忙活起来。  

从上昼沐子川回来,到晌午的酒宴结束,再到送走官差,忙完一切日头都已偏西了。  

在着过程中,沐子川一直是被簇拥着的焦点,杨若晴跟他全程无交流。  

甚至,连打照面都木有。  

“娘,我有些累了,想回去躺一会。”杨若晴来到灶房,对还在收拾碗筷的孙氏道。  

孙氏忙地道:“好好好,赶紧回去歇着,你这大半日都没好好歇过了,快回去吧!”  

“嗯!”  

杨若晴点点头,离开了老沐家。  

夜里,老沐家那边还有几桌酒席,刘寡妇照例也是请孙氏她们过去帮忙。  

杨若晴睡得正沉,孙氏见状,不忍心喊她起来。  

又想着这夜里冷,风大,为了一顿饭跑那么远的路,回头要是受凉了可不好。  

于是,孙氏便自己过去了,打算等会带些饭菜回来。  

隔天一早,拓跋娴过来叩门。  

“晴儿是,你起床了没?有客人来访。”  

此时,杨若晴已经洗漱完毕,正对着铜镜梳最后一根辫子。  

听到拓跋娴的话,杨若晴赶紧起身过来开了门。  

“娘,哪位客人啊?”她问。  

这么早…  

难道是?  

“是沐探花,正在前院的堂屋坐着呢!”拓跋娴道。  

果真是他!  

杨若晴点点头:“嗯,我这就去。”  

婆媳两个一起来了前院堂屋,阎槐安正陪着沐子川在那喝茶聊天。  

看到拓跋娴和杨若晴过来,沐子川赶紧放下茶碗站起身。  

“这么早过来,叨扰你了。”他道。  

杨若晴勾唇一笑,“没事儿,我娘过去喊我的时候,我已起床了,子川,你坐呀!”  

她自己找了把凳子坐了下来,沐子川也随即坐了下来。  

拓跋娴微笑着道:“沐探花,你先坐,我去后院给晴儿弄点早饭。”  

沐子川再次起身:“夫人请自去忙。”  

堂屋里,沐子川对杨若晴道:“昨日归乡,多亏你们大家去帮我娘打理一切。”  

“昨日我一直分身无暇,也没跟你亲口道谢,今日一早过来,特地补一声谢。”  

他文绉绉道。  

并从身后拿出一只加大版的礼品盒子来。  

杨若晴一看那礼品盒子上的花案和名字,就知道是京城最有名的一家糕点坊的。  

她最喜欢的,就是那家的,这两回去京城,都要去买一些来吃。  

话说,这些事,只有棠伢子一个人晓得,沐子川是咋晓得的?  

还是巧合?  

不管那么多,符合心意的礼物,她接受。  

“哇,这糕点好耶,我喜欢,那就谢谢你啦啊!”她落落大方的接过了糕点,放在一旁。  

看到她欢欢喜喜的收下了礼物,沐子川暗暗松了一口气。  

接受了就好,就怕她避讳啥,不肯要他送的东西,哪怕只是一口吃食!  

“探花郎,这回衣锦归乡,风光无限啊!”  

她笑吟吟打趣他。  

沐子川脸膛微红,“晴儿你就打趣我吧,只要你开心就好。”  

这么一说,杨若晴还真没法继续打趣下去了。  

“那啥,我是说真的,昨日看到你那样,我真的替你开心。”杨若晴由衷道。  

“你那么多年的寒窗苦读,还有你娘的煎熬,终于有回报了。”  

“同时,我也看到了希望。因为我弟弟大安,小弟小安,都在念书。”  

“我盼着大安将来也能跟你一样,寒门学子,只要肯拼,也恩能够有这样的机遇!”她道。  

沐子川一脸动容的看着杨若晴:“有些话,不需要晴儿你开口。”  

“大安,你尽管放心,我一定会照拂他!”沐子川道。  

杨若晴怔了下,她其实要表达的真不是这个。  

她其实想要说的是,她看到了希望,越发坚定了要好好培养大安走求取功名这条路。  

想要沐子川照拂这种话,她不好意思开口。  

人,主要要靠自己的能力,除非在你本身就很有能力的情况下,别人再提你一把。  

这样你才能更加乘风破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