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0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杨若晴和鲍素云一块儿出了蒋桂玲的屋子,往前院灶房而去。  

路上,鲍素云跟杨若晴这打听附近十里八村哪里有鸡鸭鹅买,准备买些回来给蒋桂玲坐月子用。  

“桂玲临盆的日子比大夫和稳婆他们估算的提早了十来天,鸡鸭这块都还没准备妥当。”  

“因为你五叔之前说,临盆前他还要回来一趟的,刚好过中秋节,这提前就把娃儿生下来了,搞得家里就三只鸡,一只是你大妈送过来的,一只是你大舅妈和二嫂送过来的。”  

三只鸡,也只能撑三天,三天之后呢?  

拿啥给儿媳妇滋补啊?  

虽然说隔壁孙家就是屠户人家,可是孙家也只有杀了猪的时候才能买到猪肉和排骨这些。  

孙家并非每天都杀猪的,通常是七八天才杀一回,一个月大概啥三头猪,能卖掉三头猪的猪肉就不错了。  

所以鲍素云思来想去,不能指望杨华洲那边从庆安郡带鸡鸭回来了,得在村子里,或者隔壁村子去买来先垫上。  

至于后面杨华洲带回来的鸡鸭,那也不浪费。  

儿媳妇出了月子还得接着乃娃娃呢,那些滋补的家禽用得着。  

杨若晴停下脚步,问鲍素云:“五婶,你估摸着要买多少只鸡鸭?”  

鲍素云不假思索:“三十只鸡,十五只鸭,要是有鸽子,最好再来十来对。”  

“啊?这需要量有点多,我估计村子里单个的人家是拿不出这么多卖给你的,就算拼拼凑凑,估计价格也会给你炒上去。”杨若晴如实分析道。  

现在瓦市一只鸡,价格波动大概在四十五文钱左右。  

但是五房这个时候去村里挨家挨户的问,买,那么这价格很可能会给涨到七八十文一只去。  

一只鸡贵三十多文,三十只鸡,十五只鸭,算在一块儿,这额外多出来的钱都足够给蒋桂玲再过一个月子了。  

即便五房经济条件还不错,但再不错,也犯不着去吃高价鸡鸭,那是交的智商税,犯不着,没必要。  

果真,听到杨若晴这番分析,鲍素云也露出几分为难之色。  

“那咋整?去瓦市买吗?”  

“五婶,你咋糊涂了呢?想要买鸡鸭,我帮你推荐一个人啊!”  

“谁?”  

“我周家村的周旺表哥,五婶你难道忘了他是做啥的么?”  

鲍素云想了想,突然惊喜起来。  

“哎呀晴儿,你瞧五婶这脑子真是糊涂了啊,我咋把周旺给忘了呢?”  

“对呀,他是开养鸡场的呀,养的鸡鸭都往你们酒楼供,找他那里匀几十只鸡鸭,应该没问题哦?”  

“那肯定啊,而且,五婶你去别家问,别家肯定没有鸽子。”  

“但周旺表哥的养鸡场里,鸽子那是一大堆,乳鸽,老鸽子,应有尽有。”  

“前两年我生团团圆圆,就是吃了他们家的鸽子来恢复元气的!”  

鲍素云很是高兴。  

当下就跟杨若晴这打听清楚了去往周家村的路咋走,然后说明日一早就让大宝去一趟周家村买鸡鸭。  

夜里,鲍素云是这样跟大宝叮嘱的:“周家的鸡鸭专供酒楼,又是铁匠哥的亲外甥,跟咱也算是拐着弯的亲戚了。”  

“咱买他的鸡鸭鹅,比买外面的放心,哪怕价钱贵一点都无妨,至少桂玲和孩子吃,咱放心。”  

若是在瓦市买,总怕买到一些病鸡鸭,当时看不出来,只觉得嫣儿吧唧,但是吃到肚子里,对身体不好,可又不好察觉。  

大宝把鲍素云的叮嘱听在心头。  

蒋桂玲在旁边听到婆婆和丈夫的安排,也补充道:“既然是拐着弯的亲戚,那明儿一早大宝你过去的时候,不要空手去。”  

“周家有两个儿子,你给两个孩子带些零嘴小吃啥的,毕竟是头一回去人家里。”  

大宝点头:“你就安心养身体,这些事别操心。”  

鲍素云赞赏的看了眼蒋桂玲:“桂玲想的周到,确实不能空手去人家。”  

当天夜里,杨若晴把明日一早大宝要去周家村的养鸡场买鸡鸭的事在饭桌上说了。  

骆铁匠当下就动了心思:“我怕大宝找不着地儿耽误了功夫,我明日一早陪他走一趟吧!”  

杨若晴和王翠莲默契的交换了个眼神。  

杨若晴微笑着说:“有大伯陪着同去,那敢情好,大宝就不用去跟别人那问路了。”  

王翠莲道:“刚好,这几天我弄了一些烟熏的笋,你明日过去,正好给你妹子他们带两包。”  

骆铁匠爽快点头。  

杨若晴又说:“家里这波腌了些麻酱鸡蛋,大伯也给姑姑和表哥他们带些去尝尝鲜。”  

麻酱鸡蛋是杨若晴从酒楼里一个外地师傅那里学来的手艺。  

腌制出来的鸡蛋黄,软软糯糯还流油吗,吃起来有一种蟹黄的口感,绵绵柔柔的,拌饭,配粥,都很不错。  

骆铁匠笑了下,再次点头:“好,那就带点给他们尝尝鲜。”  

就这样,隔天一大早,骆铁匠便陪着大宝一块儿,赶着马车动身去了周家村。  

吃过晌午饭了,他们才回来。  

简直可以说是满载而归啊。  

马车后面还绑了一个木板车,木板车上,好几大筐的活鸡,清一色都是母鸡,清一色的都是老母鸡。  

除此外,还有两大筐麻鸭。  

两筐鸽子。  

除此外,还放着四五只篮子,篮子底部垫了稻草,上面码放得满满当当的红鸡蛋,乌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