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口才(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叹道。  

乞活军全民皆兵,如果大发丁壮,几万人还是有的,自东向西进攻,声势浩大。  

陈公再派人自南向北,可谓两面夹击,大胡敢不敢死守襄国?  

桃豹觉得不太敢,他手头可能只有几千人。  

但也说不准啊——  

“梁伏疵何在?”桃豹又问道。  

“在厌次,听闻征召了万余丁壮,驱使他们攻城。邵续父子亲自登城督战,至今未破。”刘曷柱说道:“梁伏疵可能要撤兵了,主要还是邺城战局急转直下。”  

“他会怎么做?”  

“多半是先回安平,等待刘聪诏命吧。”  

桃豹点了点头。  

陈公虽然攻下了邺城,但说到底还是在河北南部。  

河北中部还有刘汉的残余势力,比如石勒,比如梁伏疵。  

而在匈奴残余势力的北边,还有幽州王浚,还有被迫退入内地的段部鲜卑。  

形势非常复杂,理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陈公能在河北待多久?如果主力部队一撤,他们这些降人怎么办?再叛投刘聪?靠谱吗?  

桃豹觉得自己的脑袋都要炸了。  

陈公打败了石勒,精兵强将又要撤走,匈奴若来,他们怎么抵挡?  

想到这里,他的心气陡然下降,对攻三台也没那么积极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支雄派过去的数百人马乱哄哄地溃退了下来,折损了二百来人,士气异常低落。  

“莫慌。陈公又在城内征集了两千丁壮,付于你手,好好整顿一番,还能打下去。”桃豹对支雄苦笑道。  

支雄没说什么,脸色有点苍白。  

桃豹一看,原来他肩膀中了一箭,都穿透甲叶了,也是够倒霉的。  

那边刘曷柱、刘达伯侄俩已经上前呼喊了。  

桃豹勉力打起精神,点了数百兵,打算一有不对,立刻上前把两人抢回来。  

不过刘氏伯侄在交涉一番后,竟然被放了进去,上了冰井台。  

桃豹下意识上前几步,遥遥看着。  

正在治伤的支雄也好奇地站了起来,手搭凉棚,遥望高台之上。  

“嗖!”一箭飞来,刘达的兜盔应声落地。  

“阿姐,莫要痛下杀手!”刘达急忙喊道。  

坂道后转出一身材高挑的妇人,面目含煞,手里还提着把步弓。  

她上上下下打量了番刘达,冷笑道:“升官了?”  

“降职了。”刘达尴尬道:“我原本是威远将军,现在只是义从军副督。”  

“来做什么?”刘氏问道。  

“来救阿姐啊。”刘达壮着胆子靠近几步,谄笑道。  

刘氏也不怕他,右手抚在剑柄上。  

她不止一次杀过人,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  

“若只有这些话,可以滚回去了。这次我不杀你,下次再来,可就不会留手了。”刘氏冷声说道。  

“阿姐,何必如此!”刘达心中大定,干脆走到了刘氏身边,指着那些正被抬回去的伤兵,说道:“冰井台缺医少药,若受了伤就只能苦捱。命好的能恢复如初,命不好的可就要死了。若全军而降,便可免去一场杀伤,受了伤的儿郎还能治伤,岂不美哉?”  

刘氏也不废话,直接拔剑砍了过去。  

刘达汗毛直竖,一个纵跃,避开了这一剑。  

刘氏冷冷看着他。  

刘达有些气急败坏,骂道:“好个狠心的妇人,至亲也能下手。石勒给伱灌了什么迷魂汤?他妈的,不劝了,我这就走。回头让桃豹猛冲猛打,哪怕八个、十个人换你一个,总有一天能把冰井台上的人换光。”  

刘曷柱一把将他扯到身后,叹了口气,道:“野那,你这辈子想要什么?”  

刘氏被这句话问得有些愣怔。  

这辈子要什么?她好像曾经幻想过。  

她不要普通女人喜欢的胭脂、华服,她想要的是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掌握权势、操控大局的快感。  

为此,她积极帮夫君出谋划策,梳理内政。  

为此,她积极帮夫君拉来兵马,多加抚慰。  

为此,她曾私下里对夫君说,刘聪必然不会让刘乂接掌帝位,届时刘汉或有大动荡,如果在此之前稳固河北局势,以此为基,或有一番作为。  

她的野心很大,而这些也恰恰是她最喜欢的东西。  

“野那,石勒不可能再有机会了。”刘曷柱说道:“我今天站在这里,你大概也有数了吧?乞活军皆反,要找石勒报仇,陈公又派出十万精兵北上,攻伐襄国,石勒若不想死,还得跑。”  

“什么?”刘氏心中一震,这些日子勉力提起的精神有瞬间散去的趋势。  

她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妇人。  

她恰恰是太懂了。  

乞活军与邺城之间可谓仇深似海。夫君一旦势衰,他们不跳出来报仇就怪了。  

最关键的是,大伯刘曷柱也反了,偌大的河北,已无任何可靠之人。  

襄国多半是守不住了,除非夫君抱着必死的决心,亲上城楼督战,将自己先置于死地,然后寄希望于外人。  

但他和刘聪之间有这份信任么?  

刘曷柱上前几步,看向刘氏身后的兵将,大喝道:“莫突,你本我家牧子,侥幸选上大胡亲兵,就不认我了么?”  

莫突被刘曷柱气势所慑,竟然下意识后退了半步。  

“你家人还在大陆泽,都不管了么?”刘曷柱步步紧逼道:“桃豹死了那么多人,再打下去,恼羞成怒,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