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使者与地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如此,连慕容带高氏一起灭了,可有把握?」邵勋问道。  

侯飞虎回道:「败高句丽易,灭之难也。纵然一时灭了,也占不住其土,故自汉以来,多行册封之事。便是高句丽逆上国,教训一番后,还是继续册封。」  

邵勋又看向太子邵瑾,问道:「吾儿怎么看?」  

邵瑾方才听了半天,心中已有计较,遂道:「陛下,攻慕容鲜卑便不知需要几时,若拖到八月,便得撤兵了,迟恐遭遇不测之祸。而今平州陷虏已久,民情不附,钱粮多有短缺,几无可能长期遣兵成守。纵然能攻破高句丽王城,也不过掳掠一番罢了,后面还是得招抚、册封。」  

邵瑾这是从统治基础的角度来说的。  

你有长期占领高句丽的基础吗?至少目前没有。  

打败他们容易,撤兵之后,人家说反就反,你是不是还要再来打一次?那代价可不小。  

更何况,便是连续两次击败他们也没用,人家顶多老实一些年,后面还是会反。  

长期用兵下来,国内反对的人可就多了,届时还是用「土人治土人」的政策,册封了事。  

在这种事情上,父亲控制拓跋鲜卑的手段可谓高妙,但那是不可复制的,而且拓跋鲜卑离并州、冀州很近,高句丽就太远了,中间还有广阔的辽泽阻隔,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道(卢龙道)可供通行。  

其实不独高句丽了,平州都有孤悬于外的味道。一旦慕容鲜卑死灰复燃,平州再度沦陷的可能性不小。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想到这里,他用眼角余光看了下燕王邵裕,不知道四兄将来去了辽东,能不能顶住鲜卑、高句丽势力。  

邵勋也在看邵裕,道:「虎头,你长居幽州,通晓虏情,且试言之。」  

邵裕沉默片刻,道:「阿爷,没了高句丽,还有低句丽。辽地扶余、溅貊之众满坑满谷,中夏百姓反倒是少数,且与胡人杂居多年,胡化甚烈。而今能稳住柳城,沟通幽州就不错了,远则鞭长莫及。」  

邵勋被四子的话逗乐了,道:「都知道难,可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你也看到了,高句丽不是没有章法的野人,高武头戴三梁进贤冠,身着士人袍服,书法不比你差,人家还种五谷,非游牧之人,若让他们稳住阵脚,不断蚕食,恐为边患。」  

「阿爷说得是。」虎头说道:「或许可将高句丽削弱一番,再行招抚,如此当可安稳一些年头。朝廷也有了时间收拾平州残局。自司马懿屠辽以来,平州早已不是汉时的平州了。」  

「在你看来,辽地最终会怎样?」邵勋问道。  

「儿查阅典籍,发现自春秋以来,中夏百姓多居于辽地南侧傍海地带,城邑分布呈一字长蛇状,一不留神就被人割裂,首尾不能相顾。」虎头说道:「此线以北,则为东胡、  

肃慎、溅貊之辈,千年未改,想必事出有因。以我之见,当以稳固平州诸郡为首要之务。  

在平州站稳脚跟后,再图其他。」  

「朕还是想将高句丽国废藩置郡。」邵勋有些犹豫不决,最后叹道:「卿等再议一议吧。」  

「是。」众人齐声应道。  

邵勋起身之后,顿了一顿,最终什么都没说。  

其实纵观历史,高句丽与中原王朝的分界线一直很明晰,即以山脉为界。  

长白山脉以西的平原地带,包括沈阳、辽阳在内,多为中原王朝所据。  

以东的丘陵山区,则为高句丽控制,甚至可以说是他们的核心地盘。  

辽东半岛的山地可不少,历史上多为高句丽控制,而今他们也和慕容鲜卑反复争夺,  

双方之间的越境袭扰多不胜数。  

虎头要想稳固住辽东半岛的封地,首要敌人其实就是高句丽,而不是什么鲜卑。后者是朝廷控制的昌黎、玄二郡最头疼的势力,纵然明年灭了慕容鲜卑,但将来总会有什么部落死灰复燃,寇边之事不会少的。  

这片土地,从来就没消停过。  

(五万票求票目标达到了,谢谢支持。我看了下,大概超不过六万,但仍加更6章,  

已更2章,还欠4章,今天上班了,加更不了,后面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