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今年过得格外快啊——」翠微堂的院内,已经落满了积雪,裴灵雁伸手接了一点雪花,只有刻骨的寒意。  

「花奴,陛下回来了么?」床榻之上,卢薰轻声问道。  

「腊八之后,大军就结束操演了。昨日传来消息,陛下夜宿八角龙骧府,离汴梁很近了。」裴灵雁回到屋内,转身将房门关上,回道。  

「他也四十七岁了,还这么四处奔波。」卢薰轻轻叹了口气。  

同样坐在屋内的刘小禾、裴婉暗暗叹气。  

各人有各自的命,薰娘不过偶感风寒,马上就躺下了。期间一度好转,最终病势急转直下,让人措手不及。  

不过,这个年纪了也正常。  

裴灵雁为卢薰掖了掖被角,然后看向裴婉,道:「过了年再走吧。」  

裴婉轻轻点了点头。  

之前她去了河东老家,见了见尚在世的亲人,住了数月,心愿已了。现在是时候回返江南,守着望之的坟莹,直到死的那天。  

做了一辈子夫妻,纵然吵过、骂过,甚至遐想过,临老了终究割舍不下那份情义。  

「严奉先回建邮居丧吧,他出来这么久,外间早有非议。」裴灵雁叹道:「济阴那边有几人跟着南下?」  

「两人。」  

「南下也好。」裴灵雁说道:「南边一家,北边一家,各自分开过。」  

她俩提到的是济阴卡氏兄弟。  

兄弟五个已经居丧结束数月了,老大卡滔一直在等缺。裴灵雁听闻后,找机会提了下卡氏兄弟,邵勋很快记起了一直在家培育马匹的卡茂,于是询问了一番。  

卡滔很快就得到了缺:从七品太仆寺主簿。  

就连他二弟也得了个县博士的官,本来还不想去的,奈何卡氏再不振作真要不行了,  

于是横下一条心,干脆去了上郡某县教化氏羌,盖因边郡的县博士官品稍稍高一些。  

卞家老三、老四大概率跟着裴氏母子南下了,未来就在江南安家。  

老五年纪小,仍留在两位兄长身边,他最喜欢的「大将军」也未必能适应江南气候。  

济阴卡氏就是北地士族的缩影。  

在北地有官位的就留在北地,日子也不会差,毕竟还可以依照官品占田。  

没官位的可以留在北地混吃等死,也可以去江南打理家业。  

这个世道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建邮家中可还有短缺之物?」裴灵雁又问道「会稽四十余顷庄田卖给了兵部侯尚书家,剩下的还有百九十余顷,够了。」裴婉说道。  

「侯尚书怎么买的?」裴灵雁问道。  

「侯尚书给的价钱很公道,那块地也很好。」裴婉说道:「不过他家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相约五年内付清,我应下了。」  

买地款分五年付清,便宜赚大了,但有些事就这样,至少侯飞虎还愿意做表面工夫,  

大家各退一步,也算结个善缘。  

这番话说完后,房间内便沉默了下来。  

裴灵雁和裴婉都知道,这是她们此生最后一段相处的日子,别离之后一一唯别而已矣黄昏时分,邵勋带着侍卫亲军返回汴梁,自观风门入梁宫,直趋翠微堂。  

裴灵雁、裴婉二人上前行礼。  

邵勋摆了摆手,然后径直坐在卢薰身旁,道:「薰娘,我回来了。」  

卢薰下意识拉起被子,想把脸遮住。  

「我岂是那么肤浅之人?」邵勋叹道,伸手止住了卢薰的动作,然后摸了摸她憔悴不堪的脸,说道:「在我心中,你还是当初那个手忙脚乱把书藏在裙下的女子。」  

卢薰眼珠转了转,依稀记起了往事。  

那时天子奔袭许昌,夺了武库,还来到范阳王府,两人见了一面。  

那会她满腹幽怨,喜欢看一些描写闺怨的诗赋,却不敢为外人知,只能匆忙藏起来。  

这事还是她后来告诉邵勋的,当时被取笑了一番。  

她勉强笑了笑,道:「那时真好啊———」  

「我得了你,才知你有多好。」邵勋站起身,解下披风,道:「晚饭用了没?」  

卢薰摇了摇头。  

「多少要吃点,病好了以后我陪你出去走走。」邵勋说道:「当初你为我做水引饼,  

这么多年我终于学会了。反正今日无事,便亲手做一点。」  

说罢,转身出了门,脚上满是细碎的霜雪,  

裴灵雁等人见了,尽皆轻叹,亦起身离去,准备给邵勋帮把手。  

温暖的厨灶之间,童千斤正在烧水,邵勋则在筛粉,弄得胡须都白了。  

「婉娘入京后,却也未来见我一面。」邵勋笑道:「上次相见是什么时候?」  

裴婉不敢直视他明亮的眼睛,只道:「许是三十年前了吧。」  

「似乎是的。」邵勋点头道:「那会我还一文不名。刘洽诬告我,见召之前,心中很是志芯。当时花奴要是下令拿下我,真是一点办法都没。」  

裴婉闻言轻笑,心情似乎好了很多。  

方才男人没来之前,那压抑的气氛直让她觉得难受,现在却好多了。  

「三十年,三十年了啊——」邵勋筛着粉,犹自感叹不休。  

裴灵雁也有些感触,静静看着邵勋。  

那会天下大乱,到处传来坏消息,很多士女沦落乱兵、胡人之手,惨不忍睹。  

她和裴婉听了都有些惶恐,担心有朝一日落得此下场,下意识想做点什么。  

她轻轻放过了邵勋,毕竟手头无人可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